落子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华为正“春雨润物”般改变汽车业 | 中国汽车报( 二 )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 , 各个公司都在不断推出新产品 , 试图抢占还未形成定局的市场 。 华为加入 , 无疑给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良性循环 。 从充电桩到芯片 , 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到车企的战略合作伙伴 , 华为在汽车行业各个领域的动作从未停止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去年10月底 , 华为首次发布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还提供业内独家的全系800伏高压快充解决方案 , 充电10分钟即可续驶200公里;华为鸿蒙操作系统也落地汽车产业 。 因此 , 不可否认的是 , 随着这次新的汽车相关专利公开 , 华为在汽车行业的布局将更加完善 。 不过 , 无论在哪个领域进行布局 , 华为一直在重申初心 。 此前 , 对为何在充电桩领域进行布局 , 华为网络能源产品线mPower充电业务总经理匡平坦言 , 华为没有忘记进入汽车行业的初心;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配套服务的基础设施 , 在华为的整体解决方案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芳慈在接受《中国汽车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华为不造车”这个决策是对的 , 其原因有两点 。
首先 , 华为造汽车不一定能做好 。 他提到 , 博世曾经也讨论过是否造车 , 但最后还是决定放弃 , 专心做零部件供应商 。 现在博世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零部件厂商 。 玻璃大王曹德旺更是40年来专注汽车玻璃制造 。 杜芳慈认为 , 如果不能下功夫专注汽车工业某一个领域 , 就不可能掌握汽车工业的核心技术 。
其次 , 华为做ICT供应商是在发挥自己的长处 , 会做得更好 。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 传统的车企需要网联化的支撑 。 当前的情况是 , 欧洲车企、中国车企、日本车企都没有网联化这一块 , 未来传统车企的一个重大需求就是构建智能网联汽车的网络部分 。
杜芳慈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发展 , 更需要各个行业相互融合 。 只是简单依靠汽车行业 , 力不从心 。 现在一辆汽车上有一百多个芯片 , 这正是华为的长处所在 。 华为充分发挥这个长项 , 是对的 。 ”
产业环境助华为发力为汽车产业提供基础性技术支持

落子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华为正“春雨润物”般改变汽车业 | 中国汽车报
文章图片
2020年11月 , 华为发布创始人任正非签发的《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 , 正式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IASBU)的业务管辖关系从ICT业务管理委员会调整到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同时任命汪涛为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 。 文件里称 , 这两年来 , 尽管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 , 但华为要清楚 , 打造ICT基础设施才是华为公司肩负的历史使命 , 越是在艰难时期 , 越不能动摇 。 这个调整 , 不仅表明了华为进军汽车行业的决心 , 也更加明确了华为对自己在汽车行业定位的清晰认知 。
“现在通信、IT等其他产业的发展以及汽车行业正在进行的变革 , 给华为提供了进入汽车行业的机遇 。 ”崔东树认为 , 得益于中国当前的市场大环境 , 比如5G、北斗等优势 , 让汽车行业能够获得更大发展 , 而这也给华为提供了巨大的优势 。 如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 华为不造车会比造车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 ”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的部署 , 世界进入了万物互联的智能通信时代 。 通信技术与各个相关产业服务的融合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 , 智能网联也成为汽车行业公认的趋势 。 2020年 , 我国5G基站的数量已经超过60万个 , 覆盖了300多个城市 。 中国是5G部署最好、最先进、覆盖范围最广的国家 。 5G带动各个产业发展或5G与各个产业融合 , 也会领先世界 。
华为高级副总裁、首席法务官、首席合规官宋柳平曾公开表示 , 汽车行业是一个重要的市场 , 并且中国有大量的本土化车企 , 这是优势之一 。 另外 , 我国通信行业领先世界 , 无论基站数、5G布局范围广度 , 还是技术 , 都在世界上最领先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当前 , 华为已经与一汽红旗、一汽奔腾、一汽解放、长安汽车、东风乘用车、东风小康、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广汽集团(广汽新能源)、北汽集团(北汽新能源)、比亚迪、长城汽车、奇瑞控股、江淮汽车、宇通、赛力斯、南京依维柯、T3出行等120余家车企正式合作 , 成立了“华为Hicar生态圈” , 加速5G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商用进程 , 加快推出消费者感知的5G汽车 。 此外 , 在去年年底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 , 华为公布了自己的战略部署 , 汽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硬件 , 软件同样重要 , 尤其是人机交互系统更是成为新的竞争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