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发科虎口夺食高通

原标题:联发科虎口夺食高通来源:蛇眼财经
2020年,芯片行业可谓是一波三折 。 起初在国内疫情高峰期,芯片封测企业因为疫情影响,一度出现了复工难的问题,使得处于上游的芯片生产制造企业也受到波及 。 但在短暂的“紧急刹车”之后,国内芯片企业很快就因为智能汽车、智能手机等产品需求的上升,重新呈现出了爆发的势头 。
随着国内芯片产业热度的持续攀升,行业需求也在日渐高涨,这就为业内企业带来了诸多新机会 。 一直主营芯片产品设计的联发科,也借此机会大力向高端市场挺进 。

联发科虎口夺食高通
文章图片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联发科借势崛起
2020年下半年,国内芯片行业不仅在制程工艺方面取得了突破,还在5G风口下迅速打开了市场需求 。
而在此前举行的第26届技术研讨会上,圆晶生产商台积电,更是对外宣布了其5nm、6nm制程工艺进入量产阶段 。 此后不久,苹果、华为、高通、联发科等企业,迅速抓住机会向台积电下单,量产自家的高制程芯片产品 。
随着各家芯片企业入场,高制程芯片也迅速在市场中走红,由此也带动了芯片企业实现了营收的高速增长 。 比如,台积电在2020年第四季度,就收获了10年来最佳季报,联发科、高通等企业的营收,也借此实现了大幅增长 。
据联发科Q4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其季营收达到964.05亿新台币,和去年同比增长49%,其中净利润达到149.57亿新台币,同比增长134.3%,远超市场预期 。 而在其营收、净利润暴增的背后,则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
一方面,5G通信、AI等物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使得芯片市场需求大为增长 。 随着新兴科技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以及智能家居、智能手机等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使芯片行业迎来了长足的发展,一直密切跟进市场的联发科,也因此获得了更多新机会 。
另一方面,芯片市场形势的变化,也为联发科营收暴涨提供了诸多助力 。 具体来说,目前具有5G芯片研发实力的,仅有高通、华为、联发科、苹果等少数几家企业,而在麒麟芯片受到生产限制后,联发科迅速出击,进而获得了荣耀这个大客户,并借此机会得到了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为联发科的逆势崛起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
天玑芯片初露锋芒
随着5G通信站上风口,SOC芯片之争也愈演愈烈 。 而在这场市场争夺战中,联发科凭借其天玑系列芯片在多方面的领先优势,逐渐在5G芯片市场占据了有利地位 。
实际上,早在2019年11月,联发科就率先发布了全球首款5GSoc芯片——天玑1000,并将这款芯片搭载在OPPORenoAce2、RedminK30等诸多明星手机产品中,使其在5G手机市场中取得了先机 。 而后联发科再次发布天玑1100和天玑1200芯片,更是进一步稳固了其在5G芯片市场的地位 。
而在联发科取得一系列亮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其深厚的技术积累 。 据GeekBench跑分网数据显示,天玑1000芯片的单核跑分达到784分,多核跑分达到3043分,接近华为麒麟990芯片单核774分、多核3159分的跑分,其实力之强由此可见一斑 。
凭借领先市场的技术实力,联发科开启了进军高端市场的新征途 。 自2007年联发科进入高速发展之后,其商业化规模就开始一路飙升,并在之后迅速成为了仅次于德州仪器和高通的IC设计厂商,但其在高端市场的表现却仍旧乏善可陈 。
具体在产品方面,联发科最新发布的天玑系列芯片,目前仍主要搭载在中端产品中 。 比如搭载天玑1000芯片的小米RedmiK30至尊纪念版,其起售价仅为1999元,搭载同款芯片的荣耀V40则定价2999元,距高端产品还有距离 。 这对于一心想要进军高端市场的联发科来说,显然是其所不乐见的 。
于是,在5G风口到来之后,联发科迅速抓住市场机遇,先后推出天玑、曦力等芯片产品,并由此打开了高端市场 。 据智友邦数据显示,仅在2020年第三季度,联发科的芯片销量就超过了1亿颗 。 从销量数据来看,天玑芯片已然成为联发科打开高端市场的重要突破口了 。
进军高端并不轻松
不过,在进击高端市场的路上,似乎远没有其想象的那么简单 。
首先,市场对联发科品牌的固有认知,短期内仍难以改变 。 自联发科成立至今,其芯片产品主要面向中低端用户,联发科也因此给外界留下了低端IC设计厂商的印象,而这种印象在短期内很难被改变 。
此外,芯片价格之间的差距,也让联发科很难与高通等高端IC设计品牌抗衡 。 具体到价格方面,高通骁龙820处理器的价格在70美元左右,而联发科X20产品仅为30美元,比高通820处理器要低40美元 。 在这种价格差距下,市场自然难以将联发科和高端品牌联系到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