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将改变生活!首先从“慢病”开始

原标题:干细胞将改变生活!首先从“慢病”开始
自我更新、高度繁殖、多向分化……因种种“再生”特性被医学界誉为“生命之源”的干细胞 , 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具有不可预估的应用前景 , 已成为国内外生命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 。 业内人士预测 , 随着近年来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 , 干细胞行业将会迎来高速增长期 , 在未来5~10年间 , 身体组织和器官“再生”将会逐步成为现实 , 并像智能手机改变大众生活方式一样 , 在医学界掀起一场创新浪潮 。

干细胞将改变生活!首先从“慢病”开始
文章图片
当前 , 干细胞在国内医学界有一些技术已经步入了成熟阶段 。 “在全国 , 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疾病是目前发展的最为成熟的干细胞技术之一 。 ”
干细胞疗法优势明显
或能攻克“慢病”
随着世界范围内人口结构老龄化进程加快 , 慢性疾病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难题 。 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以及癌症被称作全球致病率最高的“四大慢病” , 在传统医学领域内基本与“痊愈”无缘 。 原因在于 , 慢性病往往由体内一些综合性因素长期积累导致 , 仅靠解决某个器官或症状的问题无法达到治愈目的 , 因此终身服药成了患者延长生命长度、提高生命质量的唯一途径 。 但随着近年来干细胞技术的不断提升 , 一些被视作“终生携带”的疾病有了被治愈的可能性 。

干细胞将改变生活!首先从“慢病”开始
文章图片
“如干细胞能分化成具有分泌胰岛素功能的胰岛细胞 , 而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 正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者其他生物作用受损引起的 , 因此以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 ”
据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统计 , 截至2018年3月 , 全球范围内关于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试验已有167项 , 其中在中国范围内展开的就有33项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 即存在于新生儿脐带华通氏胶和血管周围组织中的一种间充质干细胞 , 将其从脐带中提取并进行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后输入到患者胰腺组织中 , 可化增值为胰岛细胞 , 替代受损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 促进受损胰岛组织细胞的再生、修复 。 它除了能提高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 , 还能抑制血糖上升 , 增加细胞内运糖蛋白敏感性等 , 从而达到“根治”糖尿病的目的 。
干细胞疗法比起传统疗法优势明显 , “它安全性高 , 无毒副作用 , 具有较好的免疫调控作用 , 并且移植效果明显 , 作用持久 。 可能五年之后 , 干细胞对疾病的治疗 , 尤其是重大难治性疾病的治疗 , 会改变我们对医药的一些看法” 。
“人造器官”指日可待
未来机遇与风险同在
未来我们可能会结合3D打印、基因编辑等技术去开发人造器官或者新一代的靶向性的干细胞制品 , 又或者是通过基因编辑对一些遗传性疾病做基因消除 , 对先天性疾病做一些根治性治疗 。 ”
以“智能手机”来比喻干细胞在未来对人类社会的改变 。 在智能手机出现前 , 手机在人们概念中只是一个用以通话的电子设备 , 但如今能支付、拍照、阅读、导航……智能手机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 同样 , 未来干细胞如果在预防疾病、抵抗衰老、治疗难治性疾病等各个层面得到广泛应用 , 对人类的平均年龄、工作年限等各方面都会有跨时代的改变 。

干细胞将改变生活!首先从“慢病”开始
文章图片
“传统医药 , 无论是化药、靶向还是当前最新的PD-1的抗体药 , 都是一个小分子、一个抗体 , 进入人体后会影响到很多代谢的过程 , 对身体产生一些不可控的风险 。 但干细胞是一个活性的个体 , 并不会在体内产生太多副作用 , 因此风险比常规药物小很多 。 比如间充质干细胞 , 其安全性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公认;再比如造血干细胞在治疗白血病这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 挽救了很多白血病小朋友的生命 , 这是临床上干细胞安全应用最好的例子 。 ”
起步晚 , 发展快:
“中国技术”续写干细胞史
自1950年科学家发现骨髓细胞移植能挽救遭受致死剂量辐射的动物生命以来 , 人类研究干细胞已有了近70年的历史 。 其中中国科学家、科研机构的名字在这段历史中活跃的年份虽然较迟 , 散布也较为零星 , 但在近十年来已有了迎头赶上之势 。 “我国干细胞研究处于一个‘起步晚 , 发展快’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