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路来了|“手劲儿”小,心血管死亡风险增75%!超3.9万人研究来了
本文插图
别害怕 , 还是有办法改善的!
还记得某电影、电视剧比武前的礼数吗?还记得某次国际外交会议上 , 各国领导见面的第一个动作吗?还记得某次领导视察逐个与下属打招呼的动作吗?……
没错!说的就是“握手”!但是 , 你以为他真的是跟你谈礼数 , 打招呼吗?
不!可能是通过握力评估你的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死亡的风险!
何出此言?谈科学者必然有理有据!最近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发表了一项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ProspectiveUrbanRuralEpidemiology , PURE) , 分析了中国人群的数据 , 该研究表明握力与患高血压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全因死亡率相关[1] 。 话不多说 , 为了咱们的健康 , 赶紧拿出小本本做笔记 。
握力小但又有高血压的患者死亡风险更高!
要了解本研究 , 那基础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
握力是对肌肉力量或前臂产生的最大力/张力的测量 , 反映了上肢肌肉群的发达程度 , 主要用Jamar手持式握力计(Jamardynamometer)测量(图2)[2] 。 研究表明 , 握力可以预测老年人群的健康情况 , 与高血压、糖尿病、心源性猝死发病率 , 全因死亡率、营养不良、认知障碍等有关[1,3] 。
意不意外 , 这个不太起眼的“握力” , 竟然与这么多疾病相关!最近的数据表示 , 社区老年人肌萎缩症的患病率男性为11% , 女性为9% 。 可见 , 握力减退在老年人中还是相当普遍的!
本文插图
图1Jamar手持式握力计 。
很多研究都表明 , 握力小与高血压及动脉硬化都有关系 。 但在高血压人群中 , 握力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系仍存在争议 , 高血压是否影响握力、导致上述结局也还有待研究 。
于是 , 该团队致力于研究握力与高血压患者主要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的风险的关系 。
该研究根据对象握力大小(根据人群年龄、性别划分的握力大小划分的百分比[4] , <25%为握力小 , 25%-75%为握力适中 , >75%为握力大)进行分类 , 分为较小(low)、适中(moderate)、较大(high) 。 将所有纳入人群进行分析发现 , 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混杂因素后(模型1 , model1) , 比较握力较大的人群 , 握力较小的人群的主要心血管发病率(HR1.40)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HR1.75)以及全因死亡率(HR1.56)的风险更高(图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那会不会还有其他混杂因素影响 , 导致该结果呢?
Model2在Model1基础上对教育程度、职业、BMI、腰臀比、吸烟、饮酒、糖尿病基线患病率和高血压药物治疗史等混杂因素进行调整 , 发现该趋势仍一致 , 且有统计学意义 。
Model3又在Model2基础上 , 对每日膳食能量摄入、蛋白质摄入的热量比例以及体育活动等混杂因素进行调整 , 仍然发现与高握力组相比 , 低握力组的主要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的风险分别高出42%、66%和48% 。 但该风险比无统计学意义(图2) 。
本文插图
图2参与者握力类别(低、中、高)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全因死亡率的的Cox比例风险模型 。 模型(model)1、2、3指校正不同因素后的结果 。 CI=置信区间;CVD=心血管疾病;HR=风险比;Ref.=参照群体 。
根据血压值(高血压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 分为有无高血压 。 结果显示 , 与没有高血压且握力较大的居民相比 , 握力较大高血压患者 , 其心血管病发病、心血管死亡率较握力大但无高血压的居民高出2倍、3倍(图3、4) 。 但是 , 高握力的高血压患者与全因死亡率的增加无显著相关性 。分页标题
值得注意的是 , 握力较小的高血压的居民心血管病发病、心血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高出3倍、5倍和2倍(图3、4) 。 可见 , 提高握力可能对高血压患者还是有益的 。
本文插图
图3汇总的风险比结果 。 横坐标的High、middle、low分别表示握力的高、中、低 。
另一方面 , 从高血压与否及握力大小分类 , 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比结局来看 , 是否有高血压并不会影响握力大小与结局的关系(图3) 。
无论是否有高血压 , 握力越小 , 主要心血管疾病发病、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及全因死亡率就会更高 。 也就是说 , 握力大小可以预测心血管和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 如果有高血压 , 风险会更加高!
这也就意味着 , 握力小但又有高血压的患者死亡风险会再加一等!
本文插图
图4,根据患高血压与否及握力大小分类 , 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风险比 。 A.结局为全因死亡率 。 B.CVD死亡率 。 C.主要CVD发病率 。 CI=置信区间;CVD=心血管疾病;HR=风险比;Ref.=参照群体 。 白色:小握力;灰色:中等握力;黑色:高握力 。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骨骼肌不仅是最重要组成部分 , 同时也作为主要的蛋白质储存和葡萄糖处理场所 。 肌肉功能下降可能导致具有抗炎作用肌肉收缩诱导因子减少 , 又称肌细胞因子(myokine) , 进而增加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风险 。
该结果非常可信!
说是“中国数据” , 那究竟这个数据可不可靠呢?能否真正代表中国呢?我们先看看该研究的方法 。
该研究共纳入了39862名35~70岁居民 , 这些居民来自全国12个省份115个社区(包括45个城市社区和70个农村社区) , 分布的区域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 。 所有纳入人群平均随访8.9年后 , 1822名居民患心血管疾病 , 1250人死亡(388例死于心血管疾病) 。
研究者记录了研究人群的结局事件(死亡、心肌梗死、中风、心力衰竭)、握力测量(分3级 , 低、中、高)、体力活动、饮食信息、社会人口学信息、健康状况等 , 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科学的评估握力和高血压的关系以及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的关系 。
也就是说 , 纳入人群基数、所选地域都十分具有代表性的 , 随访时间也非常长 。 结果是可信的!
高血压诊断标准有更新!
文章指出的高血压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 但是 , 2017年 , 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AmericanHeartAssociation , ACC/AHA)对高血压提出了如下定义及分期系统[5]:
本文插图
如果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分期不同 , 则以较高的分期为准 。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30mmHg且舒张压<80mmHg ,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30mmHg且舒张压≥80mmHg 。 收缩压≥130mmHg且舒张压≥80mmHg的患者为收缩期/舒张期混合型高血压 。
说起来很复杂 , 简而言之就是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0mmHg , 就要到医院检查是不是得了高血压了!握力训练就要安排上行程了!
提高握力方法
现在即使自己手劲小 , 也别太担心 。 虽说肌肉力量是一个多种疾病的预测因素 , 但可以通过锻炼提高握力 。 小编想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如何提高握力 。 如何做呢?话不多说 , 直接上干货 。
日常生活上 , 可以改变一些生活方式 , 如自动洗车改为自己亲手洗车 , 车库门可以使用手动的 , 捏网球或压力球 , 即用自己手部最大的力量将网球攥握10秒钟后松开 , 休息之后 , 再进行连续的练习(图5) 。分页标题
随着年龄增加 , 肌肉难免流失 , 所以中老年人群可以从拧毛巾、举矿泉水瓶练起 , 在有氧运动的基础上增加力量训练 , 如慢跑、深蹲、俯卧撑等 。
本文插图
图5日常提高握力方式 。
对于身体条件较好的人群 , 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 , 如举重物(杠铃、哑铃) , 进行攀爬练习、提重物行走(农夫行走)、抓哑铃等方式提高提高握力(图6)[6] 。 所以 , 提着大包小包东西逛超市 , 可不要嫌重 , 这好可以提高手的握力呢!
本文插图
图6较高强度的握力训练 。
最后 , 希望大家通过握力锻炼 , 在下次握手是用强大的“握力”向对方展示自己很健康!
参考资料:
1.LiuW,etal.Theassociationofgripstrengthwithcardiovasculardiseasesandall-causemortalityinpeoplewithhypertension:FindingsfromtheProspectiveUrbanRuralEpidemiologyChinaStudy.JSportHealthSci.2020Oct19Epubaheadofprint.
2.Litchfield,RuthE.,\'\'GripStrength—Whatisit?Whatdoesitmean?\'\'(2013).HumanSciencesExtensionandOutreachPublications.38.
3.LeongDP,TeoKK,RangarajanS,KuttyVR,LanasF,HuiC,etal.Referencerangesofhandgripstrengthfrom125,462healthyadultsin21countries:aprospectiveurbanruralepidemiologic(PURE)study.JCachexiaSarcopeniaMuscle2016;7:535-46.
4.BohannonRW.GripStrength:AnIndispensableBiomarkerForOlderAdults.ClinIntervAging.2019Oct1;14:1681-1691.doi:10.2147/CIA.S194543.PMID:31631989;PMCID:PMC6778477.
5.Uptodate.成人高血压概述.
6.https://fightcampconditioning.com/grip-strength/.
本文首发: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本文作者:Jordan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
-End-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健康路来了|“手劲儿”小,心血管死亡风险增75%!超3.9万人研究来了】
- 家庭医生名医在线|心血管检查报告看不懂?看懂7个指标很受益,远离心梗,注意防范
- |摄入红辣椒或与长寿、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的风险降低直接相关
- 药剂师华子|降糖药中的“肽”与“列净”,除了能降糖,还可以保护心血管
- 心血管王医生|心肌梗死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需要用到哪些药物才能救命!
- 心血管王医生|为什么三高的人更容易心肌梗死?医生告诉您答案!这样防范!
- |心脏支架真的一定要做吗?3个条件是基本,心血管疾病患者要重视
-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剂量翻倍 or 联合治疗?这类病例这样降脂!
- 微知育儿知识|情绪紧张、哭闹,孩子有这些情绪要重视!孩子可能有心血管疾病!
- 心血管|老头突发脑梗,2小时救回一命!再次提醒:这些症状要尽快打120
- 心脑血管|抗炎饮食,帮你保护心血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