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馨花|诗词与中医|素色馨香南国花——素馨花
本文图片
素馨花 , 木犀科、素馨属攀援灌木 , 又名素英、耶悉茗花、野悉蜜、大花茉莉、四季茉莉 , 早在汉代就由土耳其和波斯传入我国南方 , 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南方传统名花 。 花朵娇小 , 颜色素净 , 却有着让人一闻难忘的通透馨香 。 它在文人墨客的诗间笔下 , 在旧时妇人的鬓上腮边 , 它还是中医医家常用的好药良方 。 今天就来聊聊这朵素色馨香的南国花 。
文人的诗间笔下
(一)
素馨花
宋?郑域
妙香真色得之天 ,
羞御铅华学女妍 。
只向温柔乡里活 ,
怕寒不许上林传 。
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素馨花的特点 。 第一、二句写花的色与香 , 第三、四句则写了素馨畏惧严寒不耐霜冻的特性 , 故而适宜栽种在气候温暖降水充沛的岭南地区 。
本文图片
(二)
素馨花
明?林鸿
素馨花发暗香飘,
一朵斜簪近翠翘 。
宝马未归新月上,
绿杨影里倚红桥 。
【素馨花|诗词与中医|素色馨香南国花——素馨花】这首诗第一、二句写素馨花开时香气涌动 , 因其淡雅的外形受女士喜爱而插在云鬓上 , 像翠翘一样漂亮 。 第三、四句则写了新月照映之下,素馨花在绿杨红桥的衬托下更显得洁白雅致,如佳丽般婷婷玉立的意境 。
妇人的鬓上腮边
本文图片
广州是中国古代的素馨花乡 , 据南宋庆元年间的番禺县尉方信孺在《南海百咏》中记载 , 这里从南汉时起就开始培植素馨花田 。 在明末清初番禺人屈大均所作的《广东新语》中 , 记载了明代番禺素馨花产业全盛之时的种植、采摘、保鲜、贩卖、应用等实况 。 珠江南岸庄头村 , 村民以种植素馨为生计 。 妇女们拂晓时分就到花田采摘花苞 , 趁着天色未明 , 见花不见叶时 , 摘下稍白的花苞 , 这就是当日要开的 。 采后用湿布遮住 , 不让它们见光 , 而那些已开的则放置不管 。 “贫者穿花富者戴” , 采摘的妇人多不簪花,而富人家的女人们把用彩丝将素馨花和茉莉花相间串缀的花饰绕在云髻上 , 称“花梳” 。
古时素馨花在南方 , 不仅用作头饰 , 也是女人们护肤的佳品 。 青年女子用素馨花蒸油取液 , 加入护肤、护发的面脂和头泽之中 。 隆冬时花少 , 称“雪花” , 夏天花多 , 满城如雪 , 触处皆香 。 位于今广州市海珠区的十香园 , 是晚清著名花鸟画家居巢、居廉兄弟二人生活、作画及授徒的庭园 。 居巢在其《今夕盫诗钞》“素馨”中写道:“素馨田畔素馨斜 , 生长珠娘尚有家 。 珠女至今颜色好 , 一生衣食素馨花” 。 道出了素馨花既是珠江南岸花田女子的生计 , 也是她们冻龄驻颜的秘笈 。
医家的好药良方
本文图片
入药部位:植物全草或花蕾入药 。
炮制方法:
1、除去杂质 , 晒干 。
2、夏、秋季采收近开放的花蕾 , 隔水蒸约20分钟 , 蒸至变软为度 , 取出 , 晒至5成干时 , 用硫磺熏一次 , 再晒至足干 。
性味归经:苦 , 平 。 归肝经 。
功效:行气调经止痛 , 清热散结 。
主治:《岭南采药录》中记载 , (素馨花)解心气郁痛 , 止下痢腹痛 。 故主要用于胃痛 , 肝炎 , 月经不调 , 痛经 , 带下 , 睾丸炎 , 乳腺炎 。 也可用于淋巴结结核 。 素馨花对口腔溃疡和皮肤瘙痒有一定的疗效 , 可把素馨花煎制成浆汁漱口或清洗瘙痒患处 。分页标题
本文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 , 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 , 如需转载 , 请与本团队联系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侵权即删 。 编辑&排版:大思 。
- 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得糖尿病怎么办?中医从火论治糖尿病,清热益气生津,缓解糖尿病
- 消化疾病|中医基础理论——心与小肠的病机
- 诗词歌赋|苗菁丨北宋词与大运河——兼论唐宋送别方式的差异
- |治病先识病,中医经典专著著《白癜风诊疗》介绍
- 诗词歌赋|一首唐诗,树立起有夫之妇教科书式拒绝婚外追求的典范,学到了!
- 中医|岐黄日历 |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
- 诗词歌赋|李白名气最大的一首诗,其中有3个谜团,至今让人争论不休
- 诗词歌赋|李清照罕见的一首豪放词,气势恢宏,仿佛李白“附体”
- |阳气不足,万病之源!中医6大招数,护阳、扶阳、壮阳,疾病远离
- 诗词歌赋|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最美的云,都藏在这30首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