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以案说医】邱健行:清化湿热和胃止呕治疗胃痛


中医|【以案说医】邱健行:清化湿热和胃止呕治疗胃痛
本文图片

中医|【以案说医】邱健行:清化湿热和胃止呕治疗胃痛
本文图片
▲邱健行 生于1940年 , 首届全国名中医 。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中医师 , 博士生导师 ,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 。 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 , 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常务理事 , 中华全国瘀血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 广东省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以案说医 。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 , 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 , 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 。 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 。 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 , 以期传承精华 , 启迪我辈 , 共同进步 。
【基本资料】
郑某 , 男 , 时年6岁 。 初诊时间:2009年12月18日 。
【发病过程】
主诉:上腹部胀痛2年余 。
患儿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 , 伴有频繁呕吐 , 到当地医院行相关检查 。 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幽门狭窄;慢性浅表性胃窦炎 。 经住院系统治疗好转出院 。
今年5月症状加重 , 当地医院查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 , 为求中医诊治 , 遂来求诊 。
【首诊证候】
症见:上腹部胀闷疼痛 , 饥饿时疼痛明显 , 伴有呕吐 , 嗳气频频 , 反酸 , 纳可 , 大便干结 , 日1次 。 舌红苔薄黄 , 脉滑数 。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胃脘痛(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
中医辨证:属脾胃湿热证 。
因先天不足 , 脾胃亏虚 , 运化失常 , 水谷不布 , 湿邪内生 , 郁而化热 , 湿热阻滞气机 , 胃气不降 , 则见胃脘胀闷疼痛;胃气上逆 , 则见呕吐、嗳气、反酸 , 并以餐后明显;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 , 脾失健运 , 则见大便干燥 , 舌红苔薄黄 , 脉滑数 , 亦为脾胃湿热之佐证 。
故辨证为脾胃湿热 , 橘皮竹茹汤加减 。
处方:赭石15g , 法夏10g , 陈皮5g , 甘草6g , 海螵蛸18g , 川朴15g , 元胡15g , 浙贝6g , 蒲公英18g , 夏枯草18g , 虎杖18g , 竹茹10g , 丹参12g 。 14剂 。
【随诊过程】
二诊(2010年3月15日):用上方后患者上腹胀痛明显改善 , 反胃呕吐减少 , 纳差 , 大便仍干结 , 日1次 。
处方:赭石15g , 陈皮10g , 法夏10g , 川朴15g , 元胡15g , 蒲公英18g , 夏枯草18g , 虎杖15g , 竹茹10g , 丹参12g , 甘草6g , 鸡内金10g , 谷芽20g , 布渣叶15g 。 14剂 。
嘱避风寒 , 调饮食 , 畅情志 。
三诊(2009年3月29日):无上腹胀满疼痛等症状 , 无嗳气呕吐 , 纳改善 , 大便仍干 , 近来稍有咳嗽 , 进食时咳嗽明显 。
处方:苏子10g , 葶苈子10g , 甘草6g , 法夏10g , 麦冬10g , 橘红10g , 鱼腥草30g , 蒲公英10g , 夏枯草10g , 莱菔子10g , 北杏仁10g 。 14剂 。
【按语】
患儿先天不足 , 脾胃运化失常 , 湿邪内生 , 郁而化热 , 湿热内蕴 , 导致胃失和降 , 出现一系列见证 。
脾胃之病以行气和胃止痛为则 , 本病以橘皮竹茹汤加减 , 清热化湿止呕为法 , 取得显著疗效 。 后因不慎外感 , 结合患者体质 , 选用三子养亲汤加减 , 同时不忘健脾清热化湿以固本 。
(本案编写:陈磊  审阅:姚乃礼)
【来源:首届全国名中医邱健行工作室】
【中医|【以案说医】邱健行:清化湿热和胃止呕治疗胃痛】
中医|【以案说医】邱健行:清化湿热和胃止呕治疗胃痛
本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