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参与"衣带诏事件",旨在除掉曹操的董承,还有刺杀伏皇后的举动
董承是东汉末年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 , 虽然赶不上刘备、曹操这些人物 , 但是对汉末历史的走向也起到了很多的作用 。 董承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一个忠臣的形象 , 接受汉献帝刘协的"衣带诏" , 目的就是除掉国贼曹操 , 结果失败被杀 。 历史上的董承确实也参与了"衣带诏事件" , 不过他还有另外一件事 , 让人怀疑他对汉室的忠诚 。 就是护送汉献帝东归时刺杀伏皇后一事 。 不同史料对这件事有不同的说法 ,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文章图片
董承的人生经历
首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董承的人生经历 。 董承是皇亲国戚 , 他是董太后的侄子 , 刘协的生母王美人被何皇后鸩杀 , 董太后就抚养刘协 。 这样看董承和刘协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亲密的 。 不过等到董卓入京之后 , 董承成为董卓的女婿牛辅的部下 。 可能也是被携裹进来的 。
文章图片
董卓被刺杀 , 其余党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控制朝政;李傕和郭汜起了冲突 , 李傕挟持汉献帝 , 郭汜挟持百官公卿 。 汉献帝毕竟是烫手 , 李傕也没有足够的力量长期把持 , 只好同意汉献帝东归洛阳 , 而后又反悔 。 董承、杨奉等人在李傕、郭汜(二者已经和好)的追击下护送刘协到河东安邑 , 再返回洛阳 。 最后曹操窃取了杨奉、董承等人的劳动果实 , 将东汉朝廷抢劫到许县 。 董承也就跟着到了许县 , 在曹操的控制之下 。
文章图片
曹操对董承大概还是拉拢的态度 , 封董承为列侯 , 将董承从卫将军迁到车骑将军 。 名号上是更响亮了 , 但是其实权重并没有增加 。 另外曹操作为权臣 , 拥有绝对的军事优势 , 他对刘协并不尊敬 , 将刘协牢牢控制起来 , 清洗倾向汉室的力量 。
刘协与曹操对立阶段的初期 , 刘协当然想要做出反击 , 试图夺回政权 。 刘协寻找到的力量就是董承 , 又是自己的舅舅又是自己老丈人(董承的女儿为刘协的董贵人) , 在衣带中给董承诛杀曹操的密诏 。 董承又联合左将军刘备、、将军吴子兰、王服等人 。
文章图片
不过董承等人最终还是没有成功 , 在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正月 , "衣带诏事件"败露 , 董承等人都被诛杀夷族 , 刘备因为借口邀击北上与袁绍汇合的袁术逃出许都 , 背叛曹操占据徐州 , 因此躲过杀身之祸 。 不过也受到曹操的亲征 , 放弃徐州投奔袁绍 。
文章图片
董承刺杀伏皇后之举
从上述的董承的人生经历来看 , 董承确实表现出一种忠臣的形象 , 虽然曾经做过董卓的部下 , 但是最后还是摆脱了董卓余党的标签:先是从李傕、郭汜、张济的追击下拼死护送刘协到洛阳;而后在曹操的监视下接受刘协的衣带密诏 , 旨在除掉强横的曹操 , 最终也死于这次胎死腹中的政变 。 不过董承也受到很多人的非议 , 原因就在护送刘协东归时 , 董承令人暗杀伏皇后一事 。 这件事在《后汉书》、《三国志》、《后汉纪》都有记载 , 却有一些出入 。
文章图片
《后汉书》版本:并无刺杀伏皇后一事
在《后汉书·皇后纪》中记载了这件事 , 但是并无董承刺杀伏皇后的内容 。 伏皇后手中拿着几匹绢布 , 大概是逃难中携带的财物 。 董承命令符节令孙徽用兵刃胁迫伏皇后 , 夺取这几匹绢布 , 然后杀死了旁边的侍者 , 血都溅到伏皇后的身上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虽然逃难时物资紧缺 , 但董承也不至于为了这些绢布就冒犯伏皇后 。 要挟、抢劫伏皇后 , 杀死伏皇后侍者 , 在古代的历史背景下无疑是对汉室尊严的侵犯 。 那么董承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后汉书·董卓传》中可以找到答案 。 刘协等人要渡河往河东逃 , 但是河岸太高 , 足有十多丈 。 于是董承等人用绢布制作成绳索垂下去 , 让刘协借助绢绳逃生 。 这样看来董承虽然抢劫伏皇后 , 但是在紧急关头也情有可原 。
文章图片
《裴注三国志》版本:在《后汉书》版本补充细节
《三国志·魏书·董卓传》引注的《献帝纪》对这件事的记载与《后汉书》大同小异 , 只是补充了一些细节:董承等人原本是想用多个马笼头拆解绑在一起送刘协下岸 , 这个时候中宫仆(为皇后驾车的官职 , 由宦官担任)伏德一边搀扶伏皇后 , 一边携带十匹绢布 。 于是董承夺走这些绢布做绳索 , 让行军校尉尚弘背着刘协下岸 。 大体上和《后汉书》一样 , 也是危急关头的权宜之计 。
《后汉纪》版本:揭露董承刺杀伏皇后真相
文章图片
《后汉纪》的记载与《后汉书》、《裴注三国志》的版本有本质上的区别 , 就是揭露董承刺杀伏皇后一事 。 董承令符节令孙俨(与孙徽应该是同一人 , 传抄中出现错误)从人群中突然砍杀伏皇后 , 一个左灵的人发现孙俨的动向 , 厉声喝止孙俨 , 也用到保护伏皇后 。 于是孙俨杀死旁边的侍者 。 伏德认为马笼头不牢固 , 拿出绢布制造绳索 。 其余情节就与《献帝纪》类似了 。
文章图片
余论
《后汉书》、《裴注三国志》、《后汉纪》对董承冒犯伏皇后一事的记载莫衷一是 , 除了细节上的些微差别之外 , 最大的分歧就在于董承的动机 。 《后汉书》、《裴注三国志》的记载中 , 董承只是为了夺取绢布 , 为刘协制造逃生通道而已;而《后汉纪》的记载中 , 董承明显是刺杀伏皇后 , 结果被左灵阻止 。 总的来说 , 三者的记载并没有逻辑上的巨大冲突 , 所以没有证据证明《后汉纪》记载错误 , 《后汉书》以及《献帝纪》不载此事而已 。
文章图片
董承的动机也非常明显 , 他的女儿是刘协的妃子 , 杀死伏皇后就可以给董贵人让路 。 一旦董承、杨奉成功护送天子东归 , 董承拥有巨大的功劳和威望 , 加上外戚的身份 , 就可以获得极高的权重 。 如果不是曹操的突然介入 , 董承、杨奉、韩暹这些护送有功的人物确实也都得到了回报 , 成为东汉朝廷的最主要人物 , 尽管这个朝廷已经几乎失去对地方的控制力 。 至于董承杀死伏皇后之后 , 究竟是想尽可能为自己擭取权利 , 还是学东汉外戚权臣控制天子;董承接受"衣带诏"是想匡扶汉室 , 还是与曹操争权夺利 , 这些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 , 只能是读者见仁见智了 。
【皇后|参与"衣带诏事件",旨在除掉曹操的董承,还有刺杀伏皇后的举动】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后汉纪》
- 弑九王,占皇后,末日凶臣蒋玄晖,却成大唐帝国最后一棵柔弱稻草
- 李治为何赐死高阳公主?她和辩机私通,以及参与谋反是真是假?
- 1860年,参与火烧圆明园的法军上将,写给妻子了一封信
- 康熙最精明的皇子老十二:手握兵权却不参与夺嫡,历经三朝得善终
- 清朝唯一被废的皇后,怀有身孕却被赶出皇宫,再嫁后终得幸福
- 朱元璋怒斥“后宫不得干政”,为何马皇后一句话噎得他哑口无言?
- 萧皇后|萧皇后:只因为长得漂亮,被六人轮番霸占六十年,48岁还被人争抢
- 历史上真实的富察皇后,看到她的画像才明白,为什么乾隆那么爱她
- 18年苦守换18天皇后,被害论阴谋论?王宝钏死因之谜
- 老照片|皇后婉容真实容貌:颜值出众可惜命运悲惨,图5是唯一一次穿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