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没有上过军校的毛泽东,如何成为军事家?还写一篇文章教给其他人
壹·书生掌兵
1927年 ,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 革命该如何继续下去 , 成为当时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
8月7日 , 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 商量以后该怎么办 。
大家讨论了一天 , 基本确定下来 , 既然蒋介石以军队自雄 , 那么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军队 , 才能不做砧板上的鱼肉 。
正在其他人讨论的时候 , 毛泽东吸了一口烟 , 向在座的同志们说:“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 ,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 ”
能抓住枪杆子是好事 , 问题是谁去呢?
当时的高层几乎都是书生 , 没人懂军事啊 , 在会议上喊口号容易 , 真要穿上军装带兵打仗 , 可不是闹着玩的 。
毛泽东说 , 我去吧 。
他以前是小学教员 , 还做过工会和农民工作 , 唯独没有准备要打仗 , 除了当过半年兵以外 , 年过35的毛泽东基本上没有任何军事积累 。
但他还是去了 。
国家沦落至此 , 革命已陷入最低谷 , 既然必须要做军事工作 , 那么舍我其谁 , 不会就学嘛 。
毛泽东回到湖南 , 把平江、浏阳、安源等地的工农武装组织起来 , 和卢德铭的警卫团组成一支4000余人的武装 , 准备在9月9日发动秋收起义 。
他们的任务是......打长沙 。
长沙是湖南省会 , 区区不到万人的军队想打下来 , 谈何容易 。
起义后不久 , 军队损失惨重 , 不得已 , 毛泽东和工农红军转战井冈山 , 准备在山沟沟里求生存 。
短短2个月时间 , 总指挥卢德铭牺牲 , 师长余洒度逃跑 , 攻打长沙的任务也没有完成 , 进入井冈山的军队可谓是残兵败将 。
毛泽东的军事首秀 , 就此失败 。
此后很长一点时间内 , 毛泽东依然不懂军事 , 他自己都吐槽:“军旅之事未知学也 , 我不是个武人 , 文人只能运笔杆子 , 不能动枪 。 ”
井冈山也没有专业军事人才 , 不能给毛泽东任何帮助 , 他们只好有什么问题处理什么问题 , 暂时保住革命火种罢了 。
毛泽东特别想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
可军队不是有人有枪就行了 , 关键是人和枪怎么用 , 这就需要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 , 可惜毛泽东都没有 。
第二年 , 朱德带着南昌起义余部到井冈山 , 井冈山的人们喜大普奔:“终于来了一个会打仗的 。 ”
嗯 , 这话说的 , 毛泽东不要脸面啊 。
朱毛会师以后 , 两支军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 朱德做军长 , 毛泽东做党代表 , 陈毅是政治部主任 。
其下辖3个师 , 朱德、毛泽东、陈毅分别兼任师长 。
毛泽东以前都是做书记或者委员什么的 , 做师长倒是头一次 , 感觉有点新鲜 , 他在腰上挎了一把驳壳枪 , 对朱德说:
“背上驳壳枪 , 师长见军长 。 ”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会师仪式结束 , 他把驳壳枪交给警卫员 , 此后大半辈子都没怎么碰过枪 。
因为打心底里 , 他就不认为自己是一名军人 。
不做军人就不做吧 , 可您身为井冈山的主要负责人 , 不懂军事就说不过去了 , 而且在革命战争年代 , 不懂军事 , 如何领导革命呢?
毛泽东痛定思痛 , 文人也能领兵打仗的嘛 。
早年间 , 他在湖南读书万卷 , 尤其喜欢哲学类书籍 , 多年来积累了一肚子奇怪的知识 , 江湖人称“哲学王 。 ”
既然不懂军事技术 , 那就索性不学了 , 不如以哲学和历史为基本盘 , 站在更高维度研究战略问题 。
这个怎么理解呢 。
因为随着朱德等职业军人到来 , 红军已经有很多专业的战术指挥人员 , 但战争是和政治、经济、组织连在一起的 , 现在唯独缺一个能够总揽全局 , 并且告诉职业军人们 , 革命战争需要怎么打的统帅人物 。
至于具体怎么操作 , 你们看着办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毛泽东|没有上过军校的毛泽东,如何成为军事家?还写一篇文章教给其他人】用21世纪的互联网术语来说 , 这叫差异化竞争 。
要是毛泽东拼命研究军事技术 , 不过是多一个军事将领而已 , 只有跳出固定思维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 才能培养出别人没有的能力 。
从此以后 , 毛泽东找到自己的长处 , 而且完美契合革命战争的需要 , 逐渐走上一条战神进化的不归路 。
朱德不是有一套游击战的“十六字诀”嘛 , 敌进我退、敌驻我绕、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毛泽东把十六字诀学会 , 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
每次战斗之后 , 各级干部都要召开总结会议 , 分析战斗赢在什么地方 , 输在什么地方 , 以后有什么要注意的等等 。
这些总结经验 , 最后都会汇总到毛泽东的案头 , 成为他学习军事的教科书 。
而且革命年代不允许毛泽东坐办公室 。
每次战争的时候 , 毛泽东都和朱德一起带兵出征 , 不论是战略方向的谋划或者组织战役 , 他都要亲自参与 。
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学 , 一点一点的练 , 短短几年过去 , 毛泽东从完全不懂军事的书生 , 进化成一个理论和实战都很优秀的军事统帅 。
如果只学理论和经验 , 容易成为书呆子 , 只管战场厮杀 , 容易变成猛将 , 基本和进步说再见了 。
毛泽东这种理论结合实践的路子 , 走的特别好 。
到历次反围剿战争的时候 , 毛泽东居然指挥的还不错 , 在军队里收拢了一批铁粉 。
但毛泽东学习军事的方法 , 其他人不太明白 , 尤其是留苏回来的人们 , 根本看不起没受过专业训练的毛泽东 。
1934年 , 长征到贵州的红军召开遵义会议 , 凯丰指着毛泽东骂:“你那些东西并不见得高明 , 无非是《三国演义》加《孙子兵法》 。 ”
毛泽东反问凯丰:“你来说说《孙子兵法》有什么内容?”
凯丰无语 , 说不出来 。
毛泽东告诉他:“别说你没看过《孙子兵法》 , 我特么也没看过 。 ”
就这么个人 , 竟然能带着红军四渡赤水走到陕北 , 让曾经看不起他的人 , 佩服的五体投地 。
从事后来看 , 总结经验和参与战争 , 是毛泽东学习军事的方法 , 那他到底学到什么东西呢?
不要急 , 毛泽东会亲自讲给你听 。
文章图片
贰·著书立说
1935年10月 , 中央红军结束长征 , 到达陕北 。
此时的毛泽东经过多年历练 , 已经完成凤凰涅槃一样的蜕变 , 脱去凡人稚嫩的躯壳 , 成为站在云端俯视人间的领袖 。
随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 , 还有井冈山时代就创办的红军大学 , 次年2月 , 红军大学扩建为西北抗日红军大学 , 专门负责培训干部 。
红军大学想请毛泽东做演讲 , 给学员们说说 , 中国革命到底是怎么回事 , 红军该如何取得胜利 。
毛泽东说 , 没问题啊 。
事实上 , 10年革命战争让他有深厚的军事积累 , 1年长征的艰难困苦 , 让毛泽东的经验融会贯通 , 犹如打通任督二脉一样 。
他有太多话要告诉同志们了 。
用武侠小说的说法 , 类似于毛泽东行走江湖自学成才 , 在比武大会上力压群雄 , 现在终于要写一部媲美《乾坤大挪移》的武功秘籍了 。
不过闷在屋子里冥想 , 很难把经验提炼成理论 , 毛泽东还需要一些专业的教科书辅助 , 才能完成一部理论创作 。
当时毛泽东在陕北 , 穷山沟沟里只有黄土和小米 , 几乎找不到什么参考书 , 便给在西安的叶剑英和刘鼎写信 , 嘱咐他们买一批军事书籍送来 。
叶剑英和刘鼎接到书信 , 到西安书店里剁手扫货 , 买了一堆军事方面的书送给毛泽东 。
毛泽东翻了翻 , 很不满意 。分页标题
因为他们买的都是军事技术方面的书 , 估计以为毛泽东要学着当将军呢 , 毛泽东也很无奈啊 , 我又不是带头冲锋的 , 你们给我买《枪械操作手册》干嘛?
这可是蒋介石的专用宝典 。
他又给叶剑英和刘鼎写信:“千万不要买普通战术书 , 只要买战略书、大兵团作战和战役学的书 。 要是有《孙子兵法》也买一点 。 ”
是的 , 凯丰不是说毛泽东用《孙子兵法》指挥么 , 那他倒真的要研究一下《孙子兵法》了 , 要不然也对不起凯丰的鄙视 。
如此三番五次 , 毛泽东收到大量军事书籍 , 然后坐在陕北炕头仔细研读 , 联想到自己的实战案例和经验总结 , 一条清晰的脉络 , 出现在毛泽东的脑海 。
他走到窑洞的书桌前 , 用毛笔写下一个标题: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
他从战争的概念说起 , 引申到红军参与战争的目的 , 然后缩小范围 , 说到如何确定一场战争的战略 , 战略确定下来如何执行 , 执行的过程中有问题该如何挽救 。
从宏观到微观 , 由理论说到操作 , 层层递进 , 精彩极了 。
说完战争的章节 , 毛泽东再次转移话题 , 从纸面上的战争概念 , 回到中国革命战争的现实场景 , 分析了中国的革命和战争 。
最终毛泽东断定:
在没有民族战争的时候 , 中国内战的形式就是围剿和反围剿 。
红军力量弱小的时候 , 国军是围剿的一方 , 红军是被围剿的一方 , 当红军力量强于国军的时候 , 国军就成了被围剿的一方 , 而红军是主动围剿的一方 。
短短三句话 , 把数十年中国战争都算准了 。
红军力量弱小的时候 , 是被围剿的10年土地革命战争 。 日本侵华出现民族战争 , 围剿和反围剿暂时放下 , 进入国共联手抗日阶段 。
红军力量强大起来 , 便是横扫天下的解放战争了 。
看到这里 , 你服气吗?
毛泽东把战争和中国革命战争都说完以后 , 才根据摆在面前的现实条件 , 用最大篇幅写出“我们的战略和战术 。 ”
那年12月 , 毛泽东到红军大学演讲 , 内容就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 赢得学员们的满堂彩 。
文章图片
叁·毛泽东的方法论
我们要用一个章节来分析毛泽东的文章 , 大家不要嫌枯燥 , 因为这篇文章才是毛泽东方法论的精髓 。
而这也是毛泽东从书生到统帅的秘诀 。
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读通了 , 学会毛泽东的这套方法论 , 保证你能切换到任何领域 , 不论是工作也好专业也罢 , 都能成为学霸 。
来 , 喝口水 , 我们开始 。
毛泽东做任何事情 , 都喜欢从事情的本质着手 , 然后逐渐向外层层递进 , 经过周密的分析论断 , 最终得出解决目前困难的办法 。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 其实就是一个剥洋葱的过程 。
第一步——明白战争的概念 。
可能有人会说 , 战争不就是打仗杀人嘛 , 还有什么好说的?
没错 , 战争就是打仗杀人 , 但是毛泽东说了 , 一切事情都要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 , 不把战争的概念说明白 , 其他问题就说不下去 。
这也就是不谋全局者 , 不足以谋一域 。
所以毛泽东说:“战争是阶级、民族和国家的最高斗争形式 。 ”看到了吧 , 战争就是打仗 , 但不是鸡飞狗跳的乱打 , 而是以战争完成革命的目标 。
红军的战争目标 , 就是以战争的手段结束战争 , 由我们来开创一个太平盛世 ,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战争 。
这就是红军的战争 。
其实这个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 , 而是政治问题 。 在毛泽东看来 , 从来没有单纯的军事问题 , 军事向来都是服从于政治的 。
比如在井冈山的时候 , 很多职业军人的态度很明确 , 军队的任务就是打仗 , 什么根据地建设、搞经济、宣传等等 , 和军队没有半毛钱关系 。分页标题
毛泽东说 , 不对 。
他觉得 , 红军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 除了打仗以外 , 还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 。 要是没有后面几项工作 , 红军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
他们大吵一架 , 毛泽东说不过其他人 , 被轰下领导岗位 。
但事实证明 , 还是毛泽东赢了 。
明白战争服从政治的立场以后 , 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 , 分析如何取得战争的胜利了 。
第二步——取胜的关键是战略正确 。
既然是战略 , 必须服从于战争的全局 , 而不是只关心某些细节问题 。 因为细节是服务于全局的 , 只有全局战略没毛病 , 细节才能做好 。
比如你要做一盘炒肉丝 。
所谓全局就是肉丝、油、盐、火候、锅碗瓢盆都要有 , 而不是只关心肉质好坏或者火候大小 。
哪怕肉质再好 , 你的油放多了或者火候太大 , 做出来的炒肉丝都不成功 。
反过来说 。
你的肉质不要太差、火候不要太过分、油盐不要多放......只要每个步骤都能做到60分 , 基本能做出一盘成功的炒肉丝来 。
这就是战略和细节的区别 。
而制定战略的关键 , 在于抓主要矛盾 。
你把事关全局的主要矛盾抓住了 , 并且处理的很好 , 即便其他细节有些失败也不要紧 , 整个全局不会出大问题 。
你要是放着主要矛盾不管 , 反而去管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 , 即便你的细节处理的再好 , 也丝毫没有胜利的可能 。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刘邦和项羽 , 刘邦抓住分封天下的主要矛盾 , 屡战屡败却能在垓下一战功成 , 项羽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百战百胜 , 终究丢了江山 。
毛泽东厉害也在这里了 。
甭管什么事情 , 他都能给你抓出主要矛盾来 , 然后一举逆转乾坤 。
比如在实力悬殊的革命战争年代 , 他发现红军的生死线不是地盘 , 而是保存有生力量 , 让红军战士都能活下来 。
存地失人 , 人地皆失 。
存人失地 , 人地皆存 。
所以呢 , 苏区反围剿战争的时候 , 红军不和国军硬拼 , 动不动就跳出包围圈从背后捅刀子 。
胡宗南进攻延安 , 毛泽东带着解放军兜圈子 , 只要人活下来 , 尽可以把城市送给国军 , 也让蒋介石高兴几天 。
那么做到照顾全局 , 并且抓住主要矛盾以后 , 该怎么办呢?
文章图片
第三步——知己知彼 。
其实这个不用毛泽东说 , 自古以来的名将都知道 , 只不过毛泽东把“知己知彼”做为方法论 , 放在他的文章里了 。
既然是路边的大道理 , 所有人都知道啊 , 那为什么能打胜仗的名将很少 , 而经常打败仗的人很多呢?
毛泽东甩出杀手锏:“他们都是懒蛋 , 不愿意侦察战场嘛 。 ”
在毛泽东看来 , 但凡将军们勤奋一点 , 尽可能多的侦察敌我双方情况 , 然后把各种材料汇总在一起分析 , 自然能捋出一条内在联系 。
这条内在联系 , 便是战场的规律 , 也是军队取胜的关键 。
比如第二次反围剿战争的时候 , 红军兵力少武器差 , 毛泽东感觉很不好打 , 烟头塞满烟灰缸也没想出办法 。
后来他就想 , 发愁有什么用 , 要行动起来 。
毛泽东和彭德怀到白云山转悠一天 , 要么看山脉地形 , 要么模拟两军作战 ,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一军团在某地正面迎敌 , 旁边正好有座山 , 方便军队隐蔽行军 , 那就让三军团绕到背后打包抄 。 ”
此外还有其他军队配合一三军团 。
他们实地侦察战场 , 得到第一手材料 , 才能分析出作战胜利的关键问题 。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 , 第二次反围剿大获全胜 。
其实写文章也一样 , 我是感受很深的 。
但凡我在写文章之前 , 读几本书、十几篇参考论文 , 往往能发现一件历史事件背后的隐藏逻辑 。分页标题
由于材料丰富 , 我写起来特别顺利 , 大家看的也比较开心 , 阅读量也会很高 。
要是时间仓促准备的材料不足 , 我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很拗口 , 大家也不爱看 。
哎 , 终究是懒 。
知己知彼是不是就万无一失了?
倒也不是 , 毕竟战场情况瞬息万变 , 随时会变得和计划不一样 。
第四步——随时调整战略 。
毛泽东有个特点是“不二过” , 意思就是 , 一个错误不犯第二次 。
他每次发现战略执行过程中有问题 , 马上侦察研究 , 然后根据新的战场情况 , 调整战略部署 。
所谓知错能改 , 不过如此了吧 。
比如解放战争的时候 , 毛泽东原本的打算是打外线 , 争取6个月取得较大胜利 , 和蒋介石议和 。
但是粟裕不同意 , 向毛泽东建议在苏中内线作战 , 先解决当地的敌人 。
毛泽东仔细考虑 , 感觉有道理 , 便同意粟裕内线作战的思路 。 结果打出苏中“七战七捷”的成绩 , 随后在孟良崮全歼张灵甫的王牌74师 。
战略方向调整的很及时 。
后来 , 毛泽东命令粟裕带部队过长江 , 在长江以南开辟战场牵制国军 , 粟裕想了想 , 过长江也不一定有多大用 , 不如留在中原打大仗 。
粟裕再次给毛泽东发电报 , 说出自己的意见 。
毛泽东怒了 , 让陈毅和粟裕来说清楚 。 1948年4月底 , 陈毅和粟裕亲自面见毛泽东 , 详细汇报了华野不过长江的方案 。
听完粟裕的汇报 , 毛泽东和同志们商量一下 , 觉得粟裕说的有道理 , 便同意粟裕的意见 , 让华野留在江北打大仗 。
半年后 , 淮海战役开幕 。
所以说 , 哪有什么一击必杀的绝招 , 无非是先确定一个大方向 , 然后在操作的过程中随时调整而已 。
毛泽东也不是神 , 不可能算准一切 , 他也需要知错改错 , 保证不犯第二次 。
战略执行到这一步 , 基本胜利在望了 。
需要补充的一点 , 在毛泽东的文章里 , 不是只有国家才是全局 , 那些军团、师、旅、团等等 , 都是各自部队的全局 。
所以这套方法论可以用来指挥全国战争 , 也可以用来指挥团营战斗 , 简直是军事将领速成手册 。
毛泽东也说了 , 做一个百战百胜的将军需要多练 , 但成为一个优秀的军人并不难 。
只要好好学习上面的4个套路就行 。
要是还不明白 , 就赶紧实际操作起来 ,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
文章图片
肆·教员
1965年7月 , 桂系智囊程思远陪李宗仁回国 , 毛泽东在招待他们的时候 , 突然问程思远:“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
程思远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
毛泽东也不卖关子 , 直接告诉他:“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 。 ”
可不是嘛 。
刚参加革命战争的时候 , 毛泽东完全是军事门外汉 , 连最基础的军事常识都不明白 。
但毛泽东周围有一群非常优秀的职业军人 。
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 , 他把军人们的经验都学习过来 , 犹如百川归海 , 所有人的小经验 , 都流到毛泽东的脑子里 。
如果仅仅如此 , 毛泽东也不是后来的毛泽东 。
最重要的是 , 他能用自己独有的哲学思维 , 把红军实战的千百种小经验 , 总结成一套适合所有人的方法论 。
毛泽东再以统帅的地位 , 把他总结出来的方法论推广到全军、全党、全国 , 形成一种“从群众中来 , 到群众中去”的正向循环 。
不仅毛泽东从书生转型成军事家 , 还把基础不高的红军干部 , 塑造成所向披靡的战将 , 更是让装备极差的红军变成雄师 。
归根到底 , 军事统帅毛泽东根本不是带兵的 , 而是将将者 。
他告诉亲手培养出来的将领和干部们 , 什么时候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结束......具体怎么做 , 你们自己看着办 。分页标题
要是工作中有什么问题 , 仔细看他的文章 。
而其他人读毛泽东文章的时候 , 又能把琐碎的小经验融会贯通 , 让能力和思想进一步提高 。
这样高层和基层频繁沟通 , 于是 , 领袖和人民成为铁板一块 。
晚年的毛泽东敢说上井冈山找红军 , 因为将领们都是他亲手培养起来的 , 谁的能力强一点 , 谁的成功战绩多一点 , 他根本不在乎 。
孙悟空的能力再强 , 还能跳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不成?
毛泽东有登峰造极的方法论 , 哪怕给他一堆烂泥 , 都能捏出人样来 , 然后带着这群人敢叫日月换新天 。
这就叫教员 。
文章图片
伍·昨日今朝
毛泽东能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 当然有时代塑造的原因 。
据统计 , 土地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 , 毛泽东亲自指挥的战役就有数百次 。
这还是比较大的战役才能被记录下来 , 至于别人报上来的小型战斗 , 他都不知道分析了几万次 。
这就像高三学生刷题一样 , 只要方法没错 , 肯定是刷题越多成绩越好 , 毕竟各种题型和解题思路都太熟悉了 。
从秋收起义到抗美援朝结束 , 毛泽东亲自参与了25年战争岁月 , 什么样的战争没经历过 , 建国后的金门炮战、对印自卫反击等战役 , 毛泽东颇有信手拈来的意思 。
可以说 , 毛泽东是题海战术锻炼出来的学霸 。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 , 用毛泽东的方法论做军事家 , 想都不要想了 , 题库都没有了 , 你拿什么练手去 。
但是毛泽东的方法论 , 完全可以切入到其他领域啊 。
用来做互联网产品 , 可不可以?
用来做一个项目 , 可不可以?
用来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 , 可不可以?
哪怕快递小哥用来送买卖 , 也能琢磨出最少的路线送最多的单子 , 做个业务小能手基本没问题 。
只要你想进步 , 毛泽东永远会帮你 。
因为 , “我不在了 , 你们就是我 。 ”
- 他绝望之际拿出的一份自以为能“保命诏书”,没有想到是这三字
- 秦穆公到底有没有称霸?
- 妇好墓中为何没有发现妇好的尸骨
- 三国打成一锅粥,为何却没有外族入侵,看是谁在镇守边疆就明白了
- 古代人如厕解密,老百姓没有厕纸,用什么清洁?
- 《叛逆者》孟安南结局:潜伏内部多年,为前途做尽坏事,最终没有好下场
- 项羽在乌江即使不自刎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 抗战时士兵没有子弹,为何不敢捡日军弹药?老兵含泪:你看弹药箱边绑的啥
- 如此英明的刘邦,为什么没有给戚夫人母子留好后路?
- 霍去病被史书夸大了?不但没有夸大,反而还被我们低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