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李自成:英雄气短

1606年9月22日 , 李自成出生于陕西米脂县的农民家庭 。
他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 , 自称"闯王" 。 后来称帝 , 建国号大顺 。
甲申之变中 , 李自成带领农民军结束了大明200余年的统治 。 他在抗明战争中表现出的机警和领导才能 , 看起来似乎有成为下一个刘邦、朱元璋的潜力 。
然而攻入北京不到一个月 , 他就被降清的吴三桂大败 , 第二年在逃亡中死去 。
不过 , 李自成身后留下了众多死心塌地的部下 , 比如他麾下第一大将刘宗敏 , 就曾在被明军追击时毅然杀死妻子 , 誓与李自成共存亡 。 李自成死后 , 他与大顺军继续顽强抗清 , 直至战死 。
《鹿鼎记》陈圆圆 。 据《鹿樵纪闻》记载 , 刘宗敏曾到吴襄府把吴三桂宠妾陈圆圆霸占 , 致使吴三桂降而复叛 。
历史上权力集团内部的形态各异 , 李自成与刘宗敏肝胆相照 , 但更多的是互相争斗 。
纳粹头子希特勒曾为了夺权 , 杀死了和他一同起事的朋友冲锋队长罗姆 。
洪秀全为了保证独裁 , 制造天京事变围剿了结拜兄弟杨秀清 , 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
那么 , 闯王大名下的李自成是怎样一个人?
第一 ,他是运气爆棚的谈判高手 。
起初 , 与李自成一同起义的都是西北地区领不到军饷的兵士 , 他们和手无寸铁的农民区别不大 。 前期基本一直被明朝正规军追着打 , 只能在辽东告急 , 明军回护时稍事喘息 。
一次 , 李自成和高迎祥、张献忠等人又被明军包围了 。 负责剿灭他们的总督陈奇瑜 , 与陕西、郧阳、湖广、河南四路军队协同作战 , 将农民军围堵到了一个四面环山的峡谷 , 想来个瓮中捉鳖 。
眼看粮草见底 , 李自成决定向明军诈降 , 并派人贿赂了陈奇瑜的手下 , 每人50两白银 。 结果 , 李自成竟把这事谈成了 。
3万多起义军被放出后 , 势单力薄的明朝招抚官立即被反杀 。
此外 , 李自成攻打北京城之时 , 其谈判的天赋和运气又帮了大忙 。
农民军在宁武关(今山西忻州)死伤近7万人 , 元气大伤 , 再向东进恐怕难以突破明军防线 。 而沿途城防军大多由太监和文官监督 , 李自成利用他们贪生怕死的弱点 , 下令就地屠城以示威胁 。
这些官员被吓破了胆 , 当晚就答应投降 。 最后 , 连守备京城的崇祯亲信太监和兵部尚书都被李自成招降 。 不费一兵一卒 , 起义军从居庸关杀到了西直门 。
进京后 , 李自成先派太监到皇宫与崇祯谈判 , 希望皇帝将西北一带分封给他 , 之后退兵河南 , 承诺与明军共同抵抗清军 。
极度好面子的崇祯不屑与"闯贼"谈条件 , 最后自缢殉国 , 李自成以两万兵马占领了五万禁军驻守的京师 。
崇祯帝死前 , 逼皇后自杀 , 手刃妃子 , 最后自缢于今景山公园 。 李自成为崇祯厚葬 。
当然 , 李自成诈降也好、招降也罢 , 不过是一些寻常手段 , 能够在不利条件下战胜明军 , 要归功于明朝内部的腐朽 。 50两银子就能收买一个将领 , 可见军饷缺到了什么地步 。 而且先剿再抚、临阵换将的策略就是崇祯皇帝亲自定下的 , 军队缺乏战力并不稀奇 。
第二 , 残忍的仇富代言人 。
对官僚阶级的无情 , 是闯王的立身之本 。
李自成入京后严禁屠杀平民搜刮财物 , 但对部下报复京城官僚的行为却予以放任 。 以"助饷"为名 , 他规定国家级干部捐银十万 , 部级干部三万到七万 , 司级干部三万到五万不等 。 还制作了五千具足以碎骨的夹棍 , 对这些人严刑拷打 。
而皇亲贵胄更是李自成的重点打击对象 。
此前 , 李自成曾攻入福王所在的洛阳城 。 福王朱常洵是明神宗最疼爱的儿子 , 仅名下庄田就有4万多顷 。 由于神宗在位大肆敛财 , 所以民间有"先帝耗天下以肥王"的说法 。
据晚明人记载 , 李自成俘虏福王后曾割下他的肉吃掉 。 后来此事被夸大 , 说李自成将福王和鹿肉一起煮了 , 称为"福禄宴" 。分页标题
农民军都是深受明朝官吏苛待的穷苦百姓 , 李自成对敌人的残忍反而成为他招揽队伍的生动宣传 。 他对外称 , 从皇帝金库和官员府上搜出了三千七百万锭银和一千万金锭 , 俨然是劫富济贫、义薄云天的侠士 。
他本人不好酒色、不讲排场 , 与士兵同吃同住 , 农民军所到之处 , 全部均田免粮 。
如此 , 闯王收获了一众忠诚度极高的战友 , 在他死后也情愿团结在大顺政权下 。
第三 , 不知收敛的土皇帝 。
李自成自称是西夏太祖李继迁的后人 , 称帝后便立志要复兴西夏(此处可a至
1003年6月7日的灵州市
) , 抛弃明朝旧制 。
他将明朝行政机构全部更名 , 如六部改为六政府、文选司改为文谕院等 。 又下令将野鸡的尾巴毛缝到百官的冠服上 , 军服、官帽全部改为蓝色 。 完成了换汤不换药的"改革" 。
显然 , 李自成不是个成熟的政治家 , 可惜他在战略方面也缺乏远见 。

李自成|李自成:英雄气短
文章图片
此时南明朝廷已经建立 , 大顺军受到三面夹击 。
明亡后 , 吴三桂受到大顺军和清军两面夹击 。 如果此时李自成联合吴军 , 抵御尚未壮大的清朝还是有胜算的 , 然而李自成选择了与吴开战 。
西南边 , 李自成派出的文官无力节制张献忠的川军 , 导致他在东北开战的关键时刻反水 , 大顺军瞬时陷入双线作战的窘境 。
最终 , 亲自到最前线侦察敌情的闯王被当地人误杀 , 一代起义领袖无声落幕 。
大肆屠杀明朝官僚李自成带来了名望和人才 , 而过于成功的经验 , 使他没有意识到明朝灭亡后 , 清朝已经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 。
【李自成|李自成:英雄气短】杀死吴三桂全家 , 这个曾经会给他带来优势的行为 , 恰恰让李自成陷入孤立无援的劣势 。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有时候成因亦败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