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4岁能让梨,靠3件事名满天下,却有一毛病 曹操:诛杀弃市
中国古人在待人接物时 , 讲究谦恭礼让的态度 , 对于谦恭礼让的事例 , 也是推崇备至 。 而在历史上便有这样一位才子 , 4岁时便能让梨 , 谦让之风也让世人褒奖 , 而后他更是依靠3件事名满天下 。 但少时的谦让 , 却随着他的名满天下逐渐被抛诸脑后 , 最终他也落得一个身死家灭的结果 , 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他就是东汉名士、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 。
文章图片
孔融让梨的故事 , 可谓是人尽皆知 。 在父亲孔宙买了一袋梨 , 让年幼的孔融去分之时 , 孔融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般去选择大的梨 , 反倒是选择了一个最小的梨 。 孔宙自然十分惊讶 , 便询问缘由 , 这个当时只有4岁的孩提却字正腔圆的说到:自己年纪小 , 应该吃小梨 , 大的应该分给长辈和哥哥 。 当孔宙再度追问 , 那你为何要把大的梨给弟弟们时 , 孔融又说:自己身为哥哥 , 本当如此 。 正是这种尊老爱幼、谦让的道德风尚 , 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即便是在今天依旧被众多父母用来教育子女 。 而孔融之所以这么做 , 不仅仅是得益于个人的修养 , 其中还有孔子之家的家风传承 。
而这种家风传承 , 更是让孔融在年龄稍长之后 , 依靠3件事名誉天下 。
文章图片
十岁之时 , 孔融跟随父亲孔宙来到洛阳 。 洛阳作为当时的京城 , 自然是繁华之所 。 不仅仅经济发达 , 文化方面也是群贤毕至、名人雅士不计其数 。 当时 , 名士李膺时常在自己府邸内举办聚会 。 文人雅士纷纷趋之若鹜 , 挤破脑袋也想参加 。 但是李府的规矩是 , 非名士、亲故一概不通报 , 普通人自然难得一见 。
可十岁的孔融却大摇大摆的要登门拜访 , 门人看他年龄幼小将他拦下 。 他却嗔怒的说到 , 我乃是你家老爷的亲戚 。 门人听罢 , 自然不敢怠慢 , 匆忙报告了李膺 。 李膺一听 , 一十来岁的孩童自称亲戚 , 便前往询问 。 我并不认识你 , 我们如何成为世交的呢?此时的孔融却不慌不忙的说到:我家先祖孔子与你家先祖老子 , 乃是师友关系 , 这不算世交吗?此话说罢 , 在座的众位宾客纷纷称赞 , 孔融年龄虽小 , 却十分机智、勇敢 。
文章图片
而在后来 , 时任太中大夫陈韪前往李膺府邸得知此事后 , 却不以为然的说到"小时了了 , 大未必佳" 。 按说陈韪是大家 , 官宦长者 , 一般人此时必然会噤声接受便罢了 , 但一旁的孔融却并不惧怕 , 反倒是声色俱厉的反讽到:那先生小时候 , 一定是聪明绝顶了?此言一出 , 立刻驳斥的陈韪哑口无言 。 这本就是文人聚会 , 众宾客无不赞扬孔融的思辩能力 。 李膺更是称赞他"高明必为伟器" 。
【孔融|4岁能让梨,靠3件事名满天下,却有一毛病 曹操:诛杀弃市】十三岁时 , 父亲孔宙去世 , 这让孔融伤心欲绝 , 整日哀嚎 , 甚至只得他人搀扶才能站起 。 这在"举孝廉"的汉朝 , 自然备受推崇 , 他也被高度赞扬 。
十六岁时 , 哥哥孔褒的一位朋友张俭 , 因为得罪宦官被通缉 , 前来孔府投奔 。 当时汉朝实行的是连坐制 , 窝藏罪犯与之同罪 , 孔融在哥哥孔褒并不在家、并不知情的情况之下自作主张的让张俭留宿孔府 。
文章图片
而事后张俭被抓 , 孔家自然也受到牵连 。 孔褒、孔融都被逮捕入狱 , 面对审问 , 孔融承认是他收留的张俭 , 但在哥哥孔褒的护佑之下 , 孔母的坚持之下 , 哥哥孔褒却成为了替罪羊 , 惨遭杀害 , 孔融反倒成为了"一门争死"闹剧中的受益者 。分页标题
此番三件事罢 , 当时十六岁的孔融已是名誉天下 , 甚至成为了封建礼教之下的表率人物 。 但事实上 , 我们不难发现在他成名的背后 , 却也隐藏着深深的危机 , 那就是性格上的偏执、执拗 。
成名之后 , 孔融得到的自然而然的收到了各种做官邀请 。 最终 , 他接受了司徒杨赐的征召 , 成为其手下属官 。
文章图片
在184年 , 杨赐派他前去恭贺何进升任大将军 , 这本是一件极其容易的事情 , 可孔融此时已然没有了谦恭礼让之心 , 有的是在其成名之后的恃才傲物的毛病 。 当孔融来到何府拿出名帖之时 , 被门童怠慢 , 他随即撕毁名帖 , 甩袖而去 。 何进自觉丢了面子 , 便要派人刺杀孔融 , 幸亏剑客出言劝阻何进 , 孔融才免于一死 。 随后 , 何进又想借助孔融的名望 , 帮助自己治理天下 , 便命孔融出任北海郡相 。
但是名望与治理天下显然是不能划为等号的 。 在北海郡相任上 , 孔融并无治理之能 , 有的是面对黄巾军时的屡战屡败 。 面对危局 , 身为地方长官 , 本应该未雨绸缪 , 巩固城防 , 他做的却是黄巾军攻城时 , 还在练习书法;处置案件时 , 当做到公正公平 , 他却仅凭自我感觉便可断是否孝顺、臆断人物是非 。
文章图片
最终 , 他也只落得一个走投无路 , 投靠曹操的结局 。 曹操 , 何许人也?对于智计无双的曹操而言 , 他自然知道孔融并无实才 , 他之所以起用他也不过是为了标榜一个道德楷模 , 给世人一个自己任人唯贤的印象 。
但是孔融 , 怎么做的呢?他此时此刻 , 早已将自己赖以成名的谦让抛诸脑后 , 有的是锱铢必较、不懂得收敛、斤斤计较 。 这种毛病甚至是极端的、歇斯底里的 , 以致于凡是曹操提出的 , 他都要反对 。
为了维系军粮供应 , 应对战事 , 同时也为了改善社会风气 , 曹操颁布"禁酒令" , 明令禁止百姓酿酒 。 这本是一件好事 , 可是本不好酒的孔融不仅上书批判此举 , 还时常邀三两个军官一同饮酒 。
文章图片
为了平定北境 , 曹操征讨乌桓 , 孔融讥讽道:以前的肃慎、丁零都可以一起讨伐了啊!为了维系统治 , 曹操倡导孝义治天下 , 本出身孝廉的孔融却来一套谬论 , 大放厥词道"父母不值得尊重" , 就连母亲的肚子是容器这等话语他都能说出来 。
当然 , 这里面有孔融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不满 , 但作为文人名士 , 他更应该明白的一点是是非关 , 是为天下表率的模范作用 , 而不是这种近乎无赖的作风 。
终于 , 在一次次的忍让之下 , 公元208年曹操忍无可忍了 。 坦白讲 , 能够忍让祢衡的曹操 , 本亦可以容下孔融 。 但孔融就在这种偏执之中 , 给自己选择了一条取死之道 。 208年 , 曹操讨伐荆州牧刘表 , 为防止后方动荡 , 选择以"招合徒众" , "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罪名将孔融诛杀 , 而连带一起被诛杀的还有他覆巢之下的一双儿女 。
- 王阳明|王阳明:真正厉害的人,往往能在两件事上做到自律,注定是人上人
- 幼儿园出现“戴面具的爷爷”,欺负4岁小女孩,内裤上有血迹
- 张学良葬礼,104岁宋美龄送一花圈,上写4字暴露二人真实关系
- 1天3故事: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那许衡不食梨,你听过吗?
- 犹太人:富人一生厌恶三件事,穷人却乐在其中,希望你一个都没有
- 曹参当了三年宰相,胡吃海喝一件事都没办,为何还被千古传诵?
- 她是武汉新洲的“破烂王”,14岁被迫辍学,最后靠古建筑身价上亿
- 耶鲁大学揭秘1-14岁孩子成长密码:优秀的孩子,这样养(建议收藏)
- 康熙皇帝的母亲佟佳氏,为何24岁就抑郁而逝?
- 张至顺:在终南山修道济世70年,计算自己104岁羽化登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