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导|“我不杀伯仁 伯仁却因我而死”讲的是什么
【王导|“我不杀伯仁 伯仁却因我而死”讲的是什么】西晋灭亡后 , 在江南士族中颇有影响的王敦和王导两兄弟拥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 , 晋元帝司马睿感激王导兄弟的恩情 , 以及稳固自己的权利 , 对王导、王敦兄弟非常的信任 。 他们一个领兵主外 , 一个执政主内 , 当时民间流传一句话"王与马 , 共天下"的说法 。
文章图片
但是后来等司马睿坐稳了江山 , 便想削夺王家的权力 。 结果大将军王敦受不了造反 , 从武昌起兵"清君侧" 。 得知此消息后 , 他的弟弟王导吓死的半死 , 因为此时王氏家族还都在建康 , 皇帝随时可以拿他们祭刀 。 王导立马脱下官服、摘掉官帽 , 一连数日率领宗族老小百余口跪在宫门前"待罪" , 表示与王敦划清界限 。
文章图片
由于涉及叛乱 , 所以没有人敢对王导伸出援救之手 。 恰逢此时 , 周顗周伯仁正好进宫 , 王导希望周顗能替他说些好话 , 看到周伯仁从自己面前经过 , 王导小声对他说"伯仁(周顗的字) , 我王氏宗族上百口人的性命 , 就靠你了!"结果周顗仿佛没听见一样 , 理都不理就进去了 。 进去以后 , 周顗对皇帝讲王氏宗族的过往功绩 , 说王导这个人是个好人 , 对你很忠心 。 晋元帝听了之后 , 就相信了周顗的话 , "纳其言""意乃解" 。
周顗跟晋元帝聊得开心 , 在宫里喝的大醉 , 醉薰薰的出来了 。 一边的王导一家人仍旧在宫外跪着 , 早就急死了 , 看到周顗出来 , 连忙打听皇帝的意思 。 结果周顗根本不理他 , 自顾自的讲:今年杀叛军贼子 , 换个个斗大金印带在身上 。 但周顗回家以后 , 怕晋元帝改变主意再次为难王导一家 , 便立即又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奏疏 , 连夜上书替王导申辩 。 但是王导不知道 , 他还以为周顗不帮自己 , 心里非常恨周顗 。
文章图片
后来风水轮流转 , 几个月后 , 王敦率领的军队击败朝廷的人马 , 王敦自封为大丞相 。 一天王敦问王导:周顗这个人久有声望 , 按惯例应位列三公 , 不知道怎么样?王导听了不说话 。 王敦又问 , 不能做三公 , 当个尚书令或是尚书仆射为宰执怎么样?王导还是不说话 。 王敦一想 , 看来这人是收服不了了 , 于是对王导说 , 既然不能为我所用 , 那只能杀了 。 王导还是不说话 , 于是王敦就真的把周顗给杀了 , 而周伯仁到临死前都没有为自己开脱或者请王导为自己说情 。
文章图片
又过了一段时间 , 王导整理过往对皇帝的日常生活记录和奏折时 , 突然看到了周顗为他求情的谈话记录和连夜赶写的奏折 , 这个时候王导知道周顗曾经是真心帮过他的 , 只是没在他面前表露出来而已 。 王导痛哭流涕 , 对诸子说:"我不杀伯仁 , 伯仁因我而死 。 幽冥之中 , 负此良友 。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好事一定要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