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商业地产之王是怎样炼成的?



中年|商业地产之王是怎样炼成的?
本文插图
说起地产股 , 这两年没人比得上龙湖 。 2019年以来 , 龙湖集团(00960.HK)股价涨幅接近138.98% , 2017年以来股价涨幅近400%!
这哪里是地产股的走势 , 分明是一只消费股 。 话虽有点夸张 , 不过龙湖的估值待遇确实让其他同行公司羡慕不已 。
曾几何时 , 新城控股(601155.SH)也有这么风光过 。 2019年老王出事前 , 新城依托吾悦把商业地产的故事 , 讲得有声有色 , 公司股票也一度成为投资人追捧的对象 。
当时 , 新城控股的市盈率高达12倍 , 同期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市盈率则普遍只有6、7倍 。 但新城“暴雷”后 , 投资人则对其失去了信心 。
转眼间 , 龙湖市盈率高达12倍 , 而新城只有不到6倍 。 从这个角度上说 , 这两年商业地产行业最大的故事莫过于:新城掉队 , 龙湖崛起 。
说来也奇怪 , 明明都是在城市建商场运营 , 销售额和租金收入差距也不大 , 但市值为什么相差3倍多?
资本市场有一个“毛病” , 只要看起来商业逻辑通了 , 股价就会很快被打飞天 。 相比新城 , 龙湖显然把它的商业地产故事逻辑理顺了 。
本质上讲 , 商业地产是一场资金成本的游戏 。 在这场回报率7%的“资本游戏”里 , 龙湖的赢面比新城大得多 。
表面上看 , 新城和龙湖经营的商场出租回报率都只有7%左右 , 但龙湖2019年借贷成本只有4.5% , 远远低于新城的6.7% 。 更低的资金成本 , 意味着更强的盈利能力 。
此外 , 衡量商业地产价值 , 能否顺利套现也是重要一环 。 龙湖布局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 而新城布局集中在三四线城市 , 龙湖套现离场比较容易 , 新城可能会陷入有价无市的窘境 。
从这个角度 , 也就不难理解市场为什么愿意用真金白银 , 把龙湖捧成商业地产之王了 。
新城掉队 , 龙湖崛起
房企“一哥”万科也养猪了 , 当时大家都很诧异 , 但仔细一想 , 其实也没什么 , 天下生意 , 无非两种 。 辛苦干一季 , 收一季小麦 , 是一种;买一块地年年收租 , 旱涝保收 , 是另一种 。
【中年|商业地产之王是怎样炼成的?】一锤子买卖的卖房子生意属前者 , 这不是长久之计 , 找到可持续经营的业务 , 也就是旱涝保收的生意才是王道 。
不少房企把算盘打到了商业地产上 。 住宅开发挣快钱 , 但受周期影响大 , 把挣来的钱沉淀到商业地产里 , 靠商业地产获得稳定现金流 , 挣穿越周期的钱 。 比如融创的文旅、新城和龙湖的商场等等 , 但形成规模且可快速复制的并不多 。 尤其文旅项目 , 本身周期长 , 注定很难快速做大规模 。
因此 , 成功转型商业地产 , 并受到市场青睐的房企凤毛麟角 。 前几年 , 新城控股住宅加商业(经营吾悦广场)的模式 , 备受投资人认可 。 19年新城老王出事之前 , 公司市盈率维持在8倍 , 比大部分房企估值高出30%以上 。
核心就在于市场看到 , 通过商业地产开发 , 新城可以由过往的纯开发型 , 逐渐过渡到经营型 , 这样就不用担心公司规模见顶收缩的问题了 , 同时资本市场也愿意给其较高估值 。
但老王出事 , 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 , 投资者则开始对其失去信心 。 而龙湖这家过往市场关注度并不高的房企 , 最近两年却不知不觉成为了追捧的对象 。
从股价表现来看 , 最近两年在房企股价整体震荡下行的背景下 , 龙湖股价却逆势持续上涨 , 翻了一倍 。 截至10月19日市盈率更是高达12倍 , 比行业内其他房企高出1倍以上 。
话说回来 , 如果只是看经营模式 , 龙湖和新城的并无差别 。 它们都主要是依靠商业综合体低价拿地 , 开发的房子容易卖出溢价 , 商业综合体自持运营 , 逐渐转型成为一家商业地产公司 , 降低对开发业务的依赖 。分页标题
那为什么只有龙湖获得市场的认可呢?
答案是 , 龙湖真正讲通了商业地产的经营逻辑 , 投资者对其估值 , 逐渐向商业地产靠拢 。 而新城的经营模式看似与龙湖一样 , 但却存在着缺陷 。
龙湖把商业地产的故事讲通了
在龙湖描绘的商业地产故事里 , “稳”是核心 。
“我们对规模的认知 , 设定租金增长年化30%左右 , 按照目标慢慢跑没有问题 。 ”龙湖CEO邵明晓曾说过 , 龙湖回款的10%作为上限 , 用于持有型物业 , “我们不会突破这些指标 , 以保证商业稳健的匀速增长“ 。
这样做的优点是 , 投资长期物业能作为风险蓄水池 , 获得稳定现金流 。 龙湖的租金收入由2017年的25.9亿元增至2019年的57.9亿元 , 年复合增速在49%左右 。
不足就是规模拓展速度相对较慢 。 如2015年至2019年 , 龙湖营收仅增长2.18倍 , 同期行业内收入增长3倍、5倍的房企则比较常见 。 也有投资者诟病 , 龙湖在2015年前后拿地规模不足 , 杠杆不足 , 让其错过一次豪赌周期的机会 。
但于当下来看 , 龙湖对地产股估值有着更深刻理解 。 2000多亿销售额就能做到2500亿市值 , 它知道如何“四两拔千斤” , 而不是相反 。
说起稳健 , 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万科经营最稳健、财务处理最保守 , 殊不知龙湖的财务稳健程度不输万科 , 且某些方面更胜于万科 。
具体看 , 衡量房企财务是否稳健的三道红线(净负债率、剔除应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和现金短债比) , 民营房企踩过两条红线的占大部分 , 以稳健著称的万科都踩中了红线之一“剔除预收账款后资产负债率大于70%” , 而龙湖均未踩中这三道红线 , 足以看出其财务稳健程度 。
并且 , 稳健的财务状况会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 更会给其带来较低的融资成本 。 龙湖的综合借贷成本为民营房企中最低 , 仅次于央企中海、华润 。 龙湖长年保持60%以下的净资产负债率 , 获得评级机构和资本市场的认可 , 所以融资时就比较容易拿到低成本的资金 。
2020年1月 , 龙湖的7年期、12年期合计6.5亿美元的债券利率不到4%;
3月5日 , 龙湖发行规模7年期、30亿元的2020住房专项公司债券(第一期) , 票面利率3.80% 。
最重要的是 , 4.5%的融资成本让龙湖商业地产的逻辑讲通了 。
低融资成本是高标杆运营企业的共性 , 也是影响规模实现有质量成长的门槛 。 在行业租金回报率相对较低的背景下 , 融资优势则意味着更宽广的生存空间 。
本质上 , 商业地产是资本成本的游戏 。 西蒙、西田等大型国际商业地产公司 , 成功是因为有低成本的资金、资本 , 优秀的设计使得后续运营成本低 , 产生更丰厚的利润 , 进而使更多低廉资金追随他们 。 而在中国做投资型物业的回报率能做到7%已经很不容易了 , 资本成本大大要低于这个数字才可以 。
大家肯定看到过国内经营商场、写字楼回报率不高的新闻 。 事实也是如此 。 龙湖作为经营国内优质商业的地产商之一 , 2019年租金回报率也仅7% 。 考虑到龙湖的融资成本4.5% , 回报率马马虎虎说得过去 。
但商业模式相同的新城控股 , 2019年融资成本为6.73% , 经营的商业地产租金回报率中位数和龙湖差距不大 , 也在7%上下 。
两家房企都是一手发展住宅 , 一手运营商场的经营模式 , 商业地产租金的回报率也相差不大 , 但龙湖的融资成本却低于新城超过两个百分点 , 这也让新城商业地产运营的逻辑存在bug 。
此外 , 新城高企的融资成本 , 侧面反映出其经营杠杆较高 , 同时意味新城的经营风险较龙湖要更大 。 加上最近新出台三道红线 , 限制了高杠杠经营房企的借款扩张 , 而商业地产会持续沉淀资金 , 融资端受到限制后 , 新城的快速扩张是彻底没戏了 。
反观龙湖 , 在考虑融资成本的背景下 , 运营商场回报率优于新城 , 加之经营杠杠较低 , 讲起商业地产的故事也就容易多了 。分页标题
变现率 , 商业地产项目估值的“命门”
经营商业地产不仅要考虑租金回报率 , 更要考虑能否顺利退出 。 你可能会有疑问 , 商场经营得好好为什么要退出呢?
这还要从商业地产的自身特性说起 。 房企运营的商场不光具有经营属性 , 且具有很强的投资属性 , 你肯定听身边人说过 , “前几年买的商铺 , 这几年已经翻倍”此类令人羡慕的话语 。
这点从龙湖和新城2019年报表可以看得很清楚 。 2019年龙湖的投资性房地产增值37.3亿元 , 占当期归母净利润20.3% , 新城投资性房地产增值25.5亿元 , 占当期归母净利润的20.1% 。
可见龙湖和新城运营的商业地产不仅会给公司带来租金收入 , 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收入也很重要 。
背后是 , 商业地产使得房企盈利模式正发生转变——从“买地造房卖房”向“资产整合优化运营” 。 后者与一级市场讲的“募-投-管-退”有些类似 。
“募”决定融资成本 , “投”决定项目位置 , “管”决定物业的运营水平 , 三者共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而“退”则反映公司筛选、整合资产的能力 。 若由于某些商场经营效率或企业自身原因 , 新城和龙湖需要出售一部分商业地产 , 谁会容易变现且可能卖出溢价呢?
什么样的项目变现率高?举个例子 , 太古随便拿出一个项目 , 只要价格合理 , 都有资本抢着接盘 , 变现率接近100% 。
回到龙湖和新城来看 , 龙湖的商业地产全部布局一二线经济发达、人口净流入的城市 , 而新城大部分布局三四线经济欠发达、人口净流出的城市 。 单从商业资产的变现率来看 , 新城要比龙湖差很多 。
很多三四五六线商业项目的估值 , 可能会陷入有价无市的窘境 。 因此 , 当这些账面资产最终卖出时 , 真实成交价格会大打折扣 , 因为流动性不好 , 没有折扣则很难卖出 。
对于投资者来讲 , 新城的账面利润和账面资产 , 都有虚高的成分 , 而龙湖要相对健康 。
更重要的是 , 龙湖通过较低的融资成本 , 让商业地产的长期经营逻辑可以讲得通 , 而它的商业地产项目布局在流动性较好的一二线城市 , 退出也相对容易 。
换句话说 , 龙湖是一家真正意义上 , 打通了商业地产可持续经营逻辑的房企 , 加上长期稳健的财务表现 , 市场也愿意给其较高的估值 。
所以 , 从这个角度看 , 当下龙湖是当之无愧的商业地产之王 。
文章来源:读懂财经
特色地产诸葛亮-飙马中国 , 20余年专业、专心、专注为地市县房地产企业转型特色小镇、商业地产&产业地产项目提供全程保姆化菜单式服务:
1、拿地顾问 , 联合国际国内机器人、科创名校、智慧医院、文化创意、养老产业资源 , 为特色小镇、特色商业街等特色地产项目战略策划顶层设计;
2、策划设计一体化 , 携手国家甲级建筑设计院 , 为房地产企业转型商业地产如综合体、购物中心、商业街、专业市场、社区商业;产业地产如商旅、文创、科创、农创、大健康、运动休闲、养老教育、新经济园区开发 , 提供定位策划、概念规划、建筑设计方案;
3、租售代理 , 携20余年千万方地市县菜单服务经验 , 为商贸物流地产、特色商业街等产业地产&商业地产项目招商销售;
4、项目诊断 , 为地市县问题项目提供解决之道;
5、全程顾问 , 以20余年积累的菜单服务经验为项目全程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