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笔下的女鬼,比白骨精更具有欺骗性
来源:凤凰网读书梅三娘:最可怕的女鬼
图|电影《画皮》《聊斋志异》中 的狐女、鬼女 , 大多很可爱 , 如婴宁、青凤、娇娜、莲香 。 但是 , 蒲松龄笔下的人物形象是形形色色的 , 绝无雷同之弊 , 《画皮》里的女鬼就非常可怕 。 女鬼的可怕 , 不仅在于她要吃人 , 而且在于她披着人皮 , 行动非常具有欺骗性 。故事分为四大段 , 第一段 , 王生遇到一位“二八姝丽” , 将她带回家 , 与其同居 。 第二段 , 道士警告 , 王生目睹 , 证明美人确实是披着人皮的“狞鬼” 。 第三段 , 恶鬼将道士的拂子撕碎 , 王生被杀 。 第四段 , 道士灭鬼 。 第五段 , 乞人救活王生 。全文以王生的命运作为叙事的线索 , 重点在写女鬼骗术的狡诈和本性的凶残 。女鬼的出现 , 很能迷惑人 。 时间是早晨 , 但见她“抱襥独奔 , 甚艰于步” , 很可怜的样子 。 而王生眼睛里看到的是“二八姝丽” , 于是“心相爱乐” 。王生并非见义勇为 , 他帮助人家的动机就不太纯洁 。 一个落难的美女 , 值得同情而又使人爱慕 , 加强了王生上当受骗的概率 。
《画皮(1966)》中的梅娘王生问她怎么回事 , 她欲擒故纵:“行道之人 , 不能解愁忧 , 何劳相问 。 ”这是反激王生 , 引王生来问 。 她编的那套谎话也无懈可击:“父母贪赂 , 鬻妾朱门 , 嫡妒甚 , 朝詈而夕楚辱之 , 所弗堪也 , 将远遁耳” 。原来是婚姻制度的受害者 。 父母贪图有钱人的彩礼 , 将她卖给人家当妾 , 谁知夫人嫉妒 , 终日打骂 , 她不堪这非人的生活 , 逃了出来 。 景况很令人同情 。 这种情况并不特殊 , 所以王生没有丝毫怀疑 。 家里既然只是贪钱 , 把她送到火坑里 , 那么 , 对家里来说 , 她已经是泼出去的水 , 这是让王生不要顾虑她家里的态度 。王生问她要到哪里去 , 她回答说:“在亡之人 , 乌有定所 。 ”这是暗示王生 , 她可以跟王生走 。她编的这一套 , 比《西游记》里的白骨精更具有欺骗性 。王生听信女子的一面之词 , 把她藏在密室 , 作金屋藏娇之计 。 妻子知道后 , 劝王生将其送走 , 但王生为女所惑 , 不听 。 请注意 , 妻子不妒不闹 , 对丈夫包养情妇的行为无动于衷 。 这在《聊斋志异》中是常见的情形 。女子很高兴 , 有了安顿的地方 。 她对王生说 , 要注意保密 , 这是作者在暗示女子包藏祸心 。 王生以为她是怕夫家来追寻 , 没有起疑 。妻子劝王生遣送她 , 不要惹麻烦 , 王生不听 。 道士警告王生:“君身邪气萦绕” , 而王生竭力否认 , 可见其中毒之深 。 道士对王生发出严重的警告:“惑哉!世固有死将临而不悟者!”王生为之震动 , “颇疑女” , 但立即又自己否定了:“明明丽人 , 何至为妖” , 怀疑道士是骗饭吃 。 这是直接地写王生迷于女色 , 陷得很深 , 而间接地写女鬼的善于惑人 。道士不幸而言中 , 王生目睹了女子的狰狞面目 , 这才清醒过来 。 这个过程写得很详细 , 他怎么翻墙进去 , 怎么发现了那个可怕的秘密和真相 , 鬼又是如何的狰狞 , 如何包装、化妆、伪装 , 如何披起榻上的人皮 , “遂化为女子” 。
《聊斋志异(2005)》中的三娘与王生我们可以想象得出 , 王生在看到这一切的时候 , 想到朝夕相处、同床共枕的美人竟是这样一副面目 , 该是多么恐怖和后怕!作者对画皮有多处细节的描写 , 使读者犹如目击 , 以增加其“真实性”:“见一狞鬼 , 面翠色 , 齿巉巉如锯 。 铺人皮于榻上 , 执彩笔而绘之 。 已而掷笔 , 举皮 , 如振衣状 , 披于身 , 遂化为女子” , “道士逐击之 , 妪仆 , 人皮划然而脱 , 化为厉鬼 , 卧嗥如猪” , “共视人皮 , 眉目手足 , 无不备具 。 道士卷之 , 如卷画轴声 , 亦囊之” 。 这些地方最能表现作者那种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 超现实的事情 , 写得和真的一样 。王生乞求道士搭救 , 道士给了他一个拂子 。 谁知女鬼竟将拂子撕碎 , “径登生床 , 裂生腹 , 掬生心而去” 。 这是极写女鬼的凶残 。 接着 , 道士灭鬼 , 将女鬼收入葫芦 。 这个葫芦和《西游记》里妖精的瓶子、葫芦一样 , 收进去以后将别想活着出来 。 这两段都没有什么精彩之处 。道士救不了王生 , 却推荐王妻陈氏去市上找一个疯子 。 这个疯子“时卧粪土中” , “颠歌道上 , 鼻涕三尺 , 秽不可近” 。 说话无礼 , 行为疯癫 , 神经兮兮 , 这也是神仙故事里的常套 。神仙很喜欢装作乞丐 , 装作残疾 , 且行为怪诞 , 疯疯癫癫 , 济公是典型的代表 。 《聊斋志异》中《颠道人》里的道人也是“歌哭不常” , “赤足着破衲” 。 《红楼梦》里的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 , 那道则跛足蓬头 。 ”给薛宝钗送金锁的 , 是个癞头和尚 , 专治无名之症、疑难杂症 。 《西游记》第十二回 , 观音菩萨选僧去取经 , 也是化成这个模样:“疥癞形容 , 身穿破衲 , 赤脚光头 。 ”《聊斋志异》中《司文郎》一篇 , 里面那个半仙似的人物是个瞽僧 。 可恶的是 , 这个乞丐对陈氏极尽侮辱 , 他答应解救王生的条件是 , 让陈氏吃他的痰唾 。 这种情节的设计 , 也是有来历的 。《神仙传》里的神仙李八百 , 他与唐公昉做朋友 。 他身上生恶疮 , 遍体脓血 , 臭不可闻 。 他对唐公昉说必须有人舔才能痊愈 。 于是 , 唐让三个婢女给她舔 。 李说 , 婢女舔还不行 , 得唐亲自舔 。 于是 , 唐亲自给李舔 。 唐舔完以后 , 李进一步提出更加令人难以接受的要求 , 要唐的夫人给他舔 , 说夫人舔 , 效果最佳 。 把神仙设计成这种形象自有其内在的意图 , 其中隐含着真人不露面的意思 , 同时也在讽刺世人的势利眼孔 , 以貌取人 , 衣帽取人 , 有眼不识金镶玉 。《画皮》中 , 陈氏接受了乞丐令人恶心的条件 , 丈夫因此而获救 。结尾的“异史氏曰”点明了《画皮》的主题 。 作者感慨于世人的人妖不分 , 认为食人之唾是对好色的惩罚 。 可是 , 做错事的是王生 , 他的妻子却因此受到了惩罚 。婴宁:最爱笑的女妖分页标题
图|电视剧《青丘狐传说》《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 有一段描写群体大笑的场面 , 脍炙人口 。贾母这边说声“请” , 刘姥姥便站起身来 , 高声说道:“老刘 , 老刘 , 食量大似牛 , 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 众人先是发怔 , 后来一听 , 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 史湘云撑不住 , 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 , 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 , 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 , 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 , 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 , 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 , 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 , 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 , 还只管让刘姥姥 。无独有偶 , 《聊斋志异》里有《婴宁》一篇 , 也以写笑而见长 。 但《红楼梦》里写的是一大群人各具神态的笑 , 而蒲松龄写的是一个少女的笑 , 同样是千姿百态 , 相比之下 , 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 古典小说中 , 没有一篇小说 , 把一个少女的笑写得那么美 , 又那么多姿多彩 。故事的线索是王子服的求爱 , 但作者着力要刻画的是婴宁 。婴宁生长在山野 , 父母早亡 , 母亲临终前把她托给一位老婆婆 , 这老婆婆对婴宁十分爱惜 。 婴宁在这样一种特殊的环境中 , 没有多少礼教的束缚 , 天真烂漫 , 孜孜憨笑 , 嬉不知愁 。
作者特别抓住婴宁爱笑这一特点 , 反复渲染 , 尽情描写 。婴宁一出场 , 便是“拈梅花一朵 , 容华绝代 , 笑容可掬” 。 这是王子服眼中的婴宁 , 是那个一见钟情的情人眼里的婴宁 , 这还是比较静止的描写 。 看到王子服注目不移的痴状 , 婴宁笑着对婢女说:“这小伙子的目光像贼 。 ”婴宁在树上 , 见王子服来 , “狂笑欲堕” 。 王叫她注意安全 , 婴宁“且下且笑 , 不能自止” 。到了王家 , “但闻室中吃吃皆婴宁笑声” , 见了王子服的母亲 , “犹浓笑不顾” , “才一展拜 , 翻然遽入 , 放声大笑 。 满室妇女 , 为之粲然” 。 结婚的那天 , 笑到无法拜天地:“女笑极不能俯仰” 。一个少女的笑 , 写得千姿百态 , 而又无一重复 。 写得这样自然而又轻松 。婴宁爱笑 , 但又不是无心之人 。 西人子要调戏他 , 反而被她算计 , 送了性命 。 作者又写她对鬼母的深情 , “由是岁值寒食 , 夫妻登秦墓 , 拜扫无缺” 。
《聊斋二(2006)》中的婴宁作者有意写了婴宁爱花的癖好 。 初次见面 , 只见她“拈梅花一朵”;王子服来了 , 她“由东而西 , 执杏花一朵 , 俯首自簪”;见到王子服以后 , “含笑拈花而入” 。 婴宁的住处 , “白石铺路 , 夹道红花” , “豆棚花架满庭中” , “窗外海棠枝朵” 。 成家以后 , 她“爱花成癖 , 物色遍戚党 。 窃典金钗 , 购佳种 , 数月 , 阶砌藩溷 , 无非花者” 。作者还为婴宁安排了一个远离凡俗尘嚣而又依然充满人情味的环境 , 离城三十多里 , “乱山杂沓 , 空翠爽肌 , 寂无人行 , 止有鸟道” 。 婴宁就住在谷底的“丛花乱树中” , “门前皆丝柳 , 墙外桃杏尤繁 , 间以修竹 , 野鸟格磔其中” 。
《聊斋(1987)》中的婴宁婴宁是狐 , 作者没有急于揭开这一点 , 而是一点儿一点儿地布设疑云 , 一步一步地加强悬念 , 让读者逐渐地悟出婴宁的狐精身份 。王子服见到婴宁 , 分手以后想婴宁 , 去山中找婴宁 , 将婴宁带回来 , 一直到此时 , 婴宁没有什么诡异的表现 , 宛然一个人间的女孩 。 地方不大 , 女孩的来历应该可以打听明白 , 可是 , 吴生“物色女子居里 , 而探访既穷 , 并无踪绪” 。 吴生谎说女子在西南三十里的山中 , 而王子服去了 , 居然真的找到了女孩 。 王子服对老婆婆谎说是来找亲戚 , 没想到真是亲戚 。 这些都是疑点 , 是作者在暗示婴宁的身份 。她确有其神异之处 , 她看出王是真心爱她 , 所以一步一步将王子服不知不觉地引到山中 。 及到家里 , 婆媳见面 , 说是姨女 , 王母奇怪:“我未有姊 , 何以得甥?”“我一姊适秦氏 , 良确 。 然殂谢已久 , 那得复存?”至此 , 读者对婴宁的身份已有所觉悟 。接着 , 吴生说明原委 , 才点明婴宁本是狐女 。 在山中时 , 她似乎不明男女之事为何物 。 结婚以后 , 王“以其憨痴 , 恐漏泄房中隐事 , 而女殊密秘 , 不肯道一语” 。 西人子勾搭她 , 她假装答应 , 将其处死 。 在痴憨的背后 , 又有狡黠的一面 。作者用明笔写她的憨痴 , 用暗笔写她的狡黠 , 形成一种多重的性格 。聂小倩:最独特的女性分页标题
图|电影《倩女幽魂》《聂小倩》是一篇侠义小说 。 主要人物有三个:宁采臣、燕赤霞、聂小倩 , 其他如宁母、金华妖怪等 , 都是辅助人物 。 三个主要人物中 , 相对而言 , 聂小倩是中心 , 宁采臣和燕赤霞 , 一文一武 , 都是聂小倩的陪衬 。作者将宁生放在明处描写 , 笔头跟住他不放 , 成为故事发展的中心线索 。 对于燕生的描写 , 让他处于若明若暗的状态 , 这个剑客也就始终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 。 而聂小倩则朦胧出之 , 一点点、一步步地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故事的主要地点 , 先后有两处 , 一是金华北郭的一座荒废的寺庙里 , 一是宁家 。 “寺中殿塔壮丽 , 然蓬蒿没人 , 似绝行踪 。 ”这是蒲松龄最喜欢选择的地点 。
《新聊斋志异》中的小倩与宁采臣先是宁采臣住了进来 , 一是因为“城舍价昂” , 二是“乐其幽杳” 。 接着是燕赤霞住了进来 , 燕赤霞不爱交友 , 喜欢独往独来 , 和人保持距离 。 所以 , 宁生去拜访他 , 两人说不两句 , 便“相对词竭” , 只好“拱别归寝” 。 聂小倩的出现是借宁生的偷窥 , 先是一中年妇女和一老媪对话 , 逗出聂小倩 。从宁的眼睛看去 , “有一十七八女子来 , 仿佛艳绝” 。 接着是老媪夸其容貌:“小娘子端好是画中人 , 遮莫老身是男子 , 也被摄魂去 。 ”这几句话其实也是暗示聂小倩以艳色引诱男子 , 害其性命的事情 。 “小妖婢悄来无迹响”一句 , 又暗示着聂的身份和她神秘莫测的风格 。 蒲松龄好用暗笔 , 好用诗笔 , 常有言外之意 , 我们不能不仔细地去体味 。 老少三个女人的一篇家常话 , 似乎平平常常 , 其实是意味深长 。果不其然 , 聂小倩深夜便来勾引宁生 。 先是以色相诱:“月夜不寐 , 愿修燕好 。 ”谁知宁生是个坐怀不乱的柳下惠 。 接着又扔下黄金一铤 , 被宁生扔了出去 。 宁采臣痛斥聂小倩:“卿防物议 , 我畏人言;略一失足 , 廉耻道丧” , “非义之物 , 污吾囊橐”!真所谓“富贵不能淫 , 贫贱不能移 , 威武不能屈 , 此之谓大丈夫” 。 色相和黄金的引诱均宣告失败 , 聂小倩自言自语:“此汉当是铁石” 。 这是作者借聂小倩之口 , 为宁采臣做了一份鉴定 。
《倩女幽魂(2011)》紧接着 , 是兰溪生的死 , 仆人的死 , 从现场的情况看 , 作案手段完全一致:“足心有小孔 , 如锥刺者 , 细细有血出” 。 显然是一人所为 , 可以并案 。 读到这里 , 读者也就明白十之八九 , 聂小倩的出现 , 并非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 而是潜伏杀机 , 凶险异常 。由宁采臣的遭遇 , 可以设想 , 兰溪生和仆人没有能够顶住美色和黄金的诱惑 , 所以丧了性命 。 小小寺庙 , 发生连环凶杀案 , 宁生去和燕生商量 , “燕以为魅 。 宁素抗直 , 颇不在意” 。 两人都没有因此而产生恐惧 。 凶犯的作案动机是什么?燕生的有恃无恐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 下一个受害者是谁呢?燕生能否战胜夜叉?聂小倩深夜来访 , 向宁说明真相 , 故事发生重大转折 , 聂小倩为宁生的高尚人格所感化 , 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 原来聂小倩是十八岁夭折的女鬼 , 为妖物所胁迫 , 以色诱人 , 帮凶作恶 。 她既是一个害人者 , 同时又是一个受害者 。 这一情节类似《博异志》里陈仲躬的故事 , 毒龙好食人血 , 驱使坠井少女 , 借其美色 , 诱人落井以自供 。聂小倩表示了自己对宁采臣人品的敬仰 , 被宁生痛斥以后感到惭愧 , 说明她良心未泯 , 她的作恶有其迫不得已的一面 。 聂告诉宁 , 晚上有夜叉来 , “与燕生同室可免” 。 到这里 , 燕生这个人物才派上用场 。这一转折有多方面的含义 , 一是聂小倩自揭庐山真面目 , 企图摆脱妖物的控制 , 从害人者向助人者转移;二是矛盾进一步激化 , 妖物不达目的 , 决不罢休 , 故事逐步向高潮挺进;三是剑客燕生开始介入这场殊死的战斗 , 使故事更加多姿多彩 。 宁生是以高尚的人品抗拒聂小倩的诱惑 , 燕生是以武艺与妖怪对抗 。 一文戏 , 一武戏 , 组成了小说多变的色调 。 聂小倩请求宁生囊其朽骨 , 归葬安宅 , 这是宁和聂以后关系发展的契机 。燕生与妖怪的搏斗 , 写得如火如荼 , 惊心动魄 , 神秘奇幻 , 极具武侠小说的色彩 。 妙就妙在全用旁观者宁生的角度来描写 。 先是宁生要求与燕生同室而寝 , 燕生勉强同意 , 可见他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风格 。 燕生特意叮嘱宁生不要去翻他的箱子 , 这是为了照应后面的情节 。 那个箱子是要命的东西 , 燕生将箱子放在窗子边 。 一面是忐忑不安、夜不能寐的宁生 , 一面是“就枕移时 , 齁如雷吼”的燕生 。 妖怪未来 , 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 战斗的过程描写得活灵活现 , 如在眼前:近一更许 , 窗外隐隐有人影 。 俄而近窗来窥 , 目光睒闪 。 宁惧 , 方欲呼燕 , 忽有物裂箧而出 , 耀若匹练 , 触折窗上石棂 , 飙然一射 , 即遽敛入 , 宛如电灭 。燕生闻声起来 , “捧箧检征 , 取一物 , 对月嗅视 , 白光晶莹 , 长可二寸 , 径韭叶许 。 已而数重包固 , 仍置破箧中 。 ”还自言自语:“何物老魅 , 直尔大胆 , 至坏箧子 。 ”那种满不在乎的口气 , 显出他对“老魅”的轻蔑和作为一个剑客的自信自负 。燕生向宁生简略地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和战斗的经过 , 而拒绝了宁生学习剑技的请求 , 说宁生“犹富贵中人 , 非此道中人也” 。 由此可见 , 作为一个剑客 , 燕生的处事很有原则 , 剑技不能轻易传授于人 。 虽然宁生“信义刚直” , 但不是江湖中人 , 也不宜传授于他 。 燕生将破革囊赠送宁生 , 这是为了照应后来的情节而埋下的伏线 。 至此 , 燕生这个人物完成了他在小说中的作用 。宁生安葬聂小倩的尸骸 , 接着 , 地点转向宁采臣的家 , 重点转向聂和宁母的关系 。 宁母担心聂小倩阴气太重 , 影响儿子的健康 , 尤其是担心影响后嗣的生育 。 聂小倩“肌映流霞 , 足翘细笋 , 白昼端相 , 娇艳尤绝” , 到了宁家 , 先作婢女 , 操劳家务 , 再作兄妹 , 忍辱负重、“曲承母志” , 终于得到宁母的信任和接纳 。 在宁妻病故以后 , 聂小倩成为宁的妻子 。这个过程描写得极详细 , 可以看出作者对后嗣问题的重视 。 聂小倩和公婆相处的困难 , 反映了封建社会常见的婆媳关系 。 尤其是像聂小倩这样的女子 , 要与公婆和谐相处就更困难了 。 故事的尾声是革囊降伏妖怪 , 将其化作“清水数斗“ 。 聂小倩先为宁生“举一男” , 宁生纳妾以后 , 聂和妾又各为宁家添一男孩 。 真是不孝有三 , 无后为大 , 岂能掉以轻心!纵观全文 , 一人一侠一鬼一妖 , 一文一武 , 明明暗暗;寺庙古刹 , 寻常家庭 , 神秘奇幻 , 日常生活;侠与妖战 , 人与妖斗 。 鬼而受制于妖 , 人而感化了鬼 , 侠而制服了妖 , 鬼而转化为人 。 尺幅之间 , 组成了多彩的场景、多重的节奏 。 聂小倩的形象 , 更是集侠骨和柔肠于一身 , 成为《聊斋志异》中一个独特的女性 。分页标题
- 沙溢录跑男称baby是“女鬼”,谁注意李晨下意识说了啥?太真实了
- 女神峮峮被《饥饿》操成女鬼 孙协志忧首集就请辞
- 作品|艺术无门槛 置身中国画大师笔下的花鸟世界 家乡情更浓 领略艺术视角下的城市风貌
- 每日谈资|再读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浅析其笔下的姚木兰形象
- 窦窦爱八卦|她曾掌掴刘嘉玲、怒骂周星驰,一生大红大紫,如今62岁变“女鬼”
- 鲁迅笔下人物:不是复活,而是一直都健在!
- 键盘精英们的笔下,早已看不到五环以外的真实生活
- 废宅小编|金庸笔下有没有精通九阴九阳之人?周芷若都练过,张无忌最有可能
- 新资讯|达摩从未登场,为何被视为金庸笔下第一高手?你看看他师父是谁
- 野花|不知名的野花小草,在他的笔下突破了传统花鸟画的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