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乌龙”背后,豆瓣二号人物浮出水面,曾任职于最高法2020-08-26 23:56:220阅


##“一场乌龙”背后,豆瓣二号人物浮出水面,曾任职于最高法2020-08-26 23:56:220阅
文章图片
图1/4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普通小夏 马克李
来源:剁椒娱投(ID:ylwanjia)
今天下午豆瓣服务器又双叒叕崩了 , 但是这次服务器崩溃却造成了一场乌龙事件 。
不知是否是热心网友查了一下豆瓣的股权信息 , 下方这张截图在网络上疯传 。
来自天眼查APP显示 , 今年7月豆瓣主体公司豆网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发生变更 , 原来最大股东糜云飞退出 , 李亚飞成为目前最大股东 , 现持股比例96.08% 。 糜云飞、上海挚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退出股东行列 。 并于7月接受来自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一笔战略投资 ,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成为豆瓣新股东 , 持股比例1% 。 而阿北(杨勃)并不在股东之列 。
难道豆瓣的灵魂人物阿北(本名:杨勃)真的离开 , 豆瓣要变天了?
娱乐资本论就上述问题向豆瓣方面求证 。
豆瓣方面回应称:
1.阿北没有退出仍是豆瓣CEO;
2.股权并无实质变更最大持股仍是挚信资本;
3.李亚飞之前的工作据悉在最高人民法院确实任职过这部分属实 , 但与目前在豆瓣的工作并无直接联系 。
阿北还是CEO , 豆瓣股权也未生变数 , 看来这不过是是一间非上市企业的股权变更而引发的乌龙事件 。
相较之下 , 新任法人李亚飞的履历或许更值得关注 。 毕竟在他的入伙后 , 豆瓣也成为拥有党支部的企业了 。
李亚飞何许人也?
这位在豆瓣内资公司持股96.08%的大股东并非突然空降 , 早在2017年他就出现在豆瓣主体公司之中 。 根据天眼查APP变更记录显示 , 2017年7月4日 , 糜云飞卸任后 , 李亚飞成为豆网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 并且担任经理一职 。
在加入豆瓣前 , 李亚飞曾任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法官管理部处长、2019年全票担任豆瓣党支部书记 。
豆瓣方面表示 , 李亚飞目前担任豆瓣的副总裁主要负责除了产品技术以外的管理事务 。
需要澄清的是 , 李亚飞虽然是在“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法人 , 但这家公司只是豆瓣的内资关联公司 。 豆瓣核心资产所在的真正主体 , 是“北京豆瓣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 杨勃(阿北)在这家公司担任法人 , 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8月 , 注册资本5500万美元 , 唯一股东是一家注册在开曼群岛的境外公司 。
虚惊一场:阿北并没有离开 , 豆瓣还是那个豆瓣
一家非上市企业的的股权变更是如何演变为全网热议的乌龙事件?或许 , 豆瓣采用的“VIE”架构成为始作俑者 , 过于庞杂的体系 , 让大量用户理不清阿北到底身居哪家企业 。
与国内大部分互联网企业一致 , 豆瓣也是一家采用VIE架构公司 。 那么 , 何为VIE架构?“VIE架构”即可变利益实体(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VIEs) , 也称为“协议控制”。
一般而言 , “VIE架构”的核心为拟实现海外上市企业 , 在开曼群岛或英属维尔京群岛设立一个平行的离岸公司 , 以该离岸公司作为未来上市或融资主体 。
然后 , 该离岸公司经过投资活动 , 在国内落地为一家外商投资企业 。 落地企业再与拟上市公司签订一系列协议 , 拟上市公司把自身大部分利润输送给落地企业 。 如此一来 , 境外资本就可以合理进入国内市场 。
而“VIE架构”在中国互联网企业间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 中国政府禁止或限制境外投资者对电信、媒体和互联网等项目进行 , 但这些领域企业的发展需要外国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 。
有趣的是 , “VIE架构”在中国也被戏称为“新浪模式” , 这主要是由于当年在新式通过“VIE架构”成功美国上市 。
那么 , 豆瓣的“VIE架构”又是如何运作?如果想要了解豆瓣的“VIE架构” , 那么必须要理清当下豆瓣的公司脉络 。
这其中有三家重要公司 , 也是当下豆瓣的组成 , 别分为:A公司 , 豆瓣公司;B公司 , 北京豆瓣互动科技有限公司;C公司 ,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
以及两家创投基金:策源创投、挚信资本;两位企业法人:糜云飞和李亚飞 。
值得一提的是 , 豆瓣走“VIE架构”这条路很有可能是在2006年初便已确立 。
在当时 , 阿北决定接受来自策源创投200万天使轮融资 , 而为了能够将资金顺利带回国内以及企业后续能够在融资过程中破除壁垒 , “VIE架构”几乎成为唯一的出路 。
为此 , 阿北在开曼群岛注册了A公司 , 同年6月策源创投资金顺利注入 , 8月阿北便注册了B公司(壳公司 , A公司持有100%的股权) 。

##“一场乌龙”背后,豆瓣二号人物浮出水面,曾任职于最高法2020-08-26 23:56:220阅
文章图片
图2/4同年11月 , 豆瓣当前运营主体也就是C公司正式注册落地 , 而这个公司的主要职能就是解决外汇管制的难题 。
在外资顺利入境后 , B公司再与C公司之间签订一份协议 , 大概内容为:B公司的所有债务、权益全部由C公司承担和享有 , “VIE结构”就此成型 。
值得一提的是 , 策源创投投资C公司时 , 其企业法人是由南通晨源鸿策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股东糜云飞出任 。分页标题
而南通晨源鸿策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法人为策源创投国内的基金管理人嘉兴晨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一场乌龙”背后,豆瓣二号人物浮出水面,曾任职于最高法2020-08-26 23:56:220阅
文章图片
图3/4显然 , 糜云飞是作为策源创投的代理人 , 在豆瓣持股 。
时间来到2017年 , 在这一年中糜云飞卸任C公司法人 , 新法人李亚飞走马上任 。
2011年豆瓣完成5000万美元C轮融资 , 出资方为:红杉资本、擎信资本、BAI 。

##“一场乌龙”背后,豆瓣二号人物浮出水面,曾任职于最高法2020-08-26 23:56:220阅
文章图片
图4/4值得一提的是 , 对于采用VIE架构的企业来说 , 只有离岸公司的股权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股权结构 , 而开曼群岛对于注册公司信息保密程度高 , 短时间内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获取 。
因此 , 我们无法判断这一轮内资公司的股权变更会对股权变更 , 会对豆瓣日后的实际运营带来哪些变化 。
不过 , 豆瓣方面在回应中明确表示“我们内部没有接到资方任何变动信息” , 这也足以说明 , 豆瓣在资本层面是没有产生没有变化的 。
此外 , 李亚飞能在豆瓣的内资公司大比例持股 , 也足以说明其在公司的重要性 。
豆瓣的变与不变
今天这则消息一出 , 众多豆友感到慌乱 。 如果阿北不在了 , 豆瓣还是自己精神的自留地吗?
豆瓣App就像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 , 每一个人都能在豆瓣找到一个舒适的位置住下 。 这里的灵魂人物则是那个爱撸猫的阿北 , 因为豆瓣从产品逻辑 , 到算法架构 , 完全是他一个人设计出来的 。
最初豆瓣从影音书起家 , 豆瓣电影已经成为很多人决定是否去贡献电影票的标准 , 以及展示自己观影量的橱窗 。 爱书人士 , 在豆瓣标记自己阅读的书籍与豆友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
小组更是奇妙的存在 , 追星女该在豆瓣鹅组、自由吃瓜基地、豆瓣拉踩小组里尽情讨论明星八卦;爱猫人士在规矩甚严的爱猫小组里团购猫粮;生活组里唠唠家长里短 , 恋爱小事;前段时间广为流传的社会性死亡 , 也是从豆瓣小组发起的... ...每天都有豆友的奇思妙想在豆瓣上诞生新的小组寻找同好 。
虽然很多人不看豆瓣 , 但是豆瓣上的内容却成为了很多媒体取料的素材宝库 。
而豆瓣的商业化一直相当克制 , 因为这种克制也错失了很多机遇 。
比如豆瓣差点赶上风口的电影票业务 , 豆瓣电影团队只有2、30人却把电影票市场份额冲到市场第二 , 然而阿北以买电影票不赚钱为理由 , 迅速把这个业务关掉了 。
而现在的下厨房App , 也是从豆瓣下厨房小组孵化而来 , 创始人为豆瓣前员工;豆瓣东西App以及我爱化妆品小组的内容和小红书十分相似 。 但这些事情最终都寂寂无声 , 只在豆瓣内部沉淀下来 。
服务器崩溃也是常有的事 , 基本上每一次明星热点事件出现 , 豆瓣服务器就会因为大批吃瓜群众涌入崩溃一次 。 这时候就会有豆友发帖 , 号召阿北众筹多租几台服务器吧 , 或者去豆瓣集市买几件“丑”周边 。
有时候豆友比阿北还担心 , 豆瓣能不能赚到钱 。
文艺 , 优雅 , 理想主义是阿北一直对豆瓣的坚持 。 大部分网友担心的是 , 资本涌入 , 阿北不在掌握的话语权的话 , 豆瓣是不是就会变味了?大批新流量涌入、不再克制的广告、胡乱添加新的功能... ...
但目前看来 , 这种担心似乎不太必要 , 豆瓣依旧会保持这种慢而独特的节奏 。
【##“一场乌龙”背后,豆瓣二号人物浮出水面,曾任职于最高法2020-08-26 23:56:220阅】(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