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锐评:《苹果日报》之毒,更甚于新冠病毒
今天的香港 , 存在两种病毒 。 一种是新冠病毒 , 一种是借《苹果日报》等载体传播的“政治病毒” 。 前者侵害身体 , 后者荼毒思想 。 香港要走出泥沼再出发 , 要同时战胜这两种病毒 。
香港暴发第三波疫情以来 , 《苹果日报》关心的不是市民安危 , 而是能不能借此制造对立、吸引眼球 。 凡是政府出台的抗疫举措 , 它一律攻击、抹黑;凡是内地支援香港的行动 , 它一律污蔑、中伤 。 《苹果日报》网站 , 甚至以世界公认属污名化的“武汉肺炎”为名称开设频道 。 “毒苹果”的所作所为 , 就是为撕裂社会、消解共识、阻挠抗疫 , 好“借乱谋利”“借疫生财” 。 至于普通市民的健康和福祉 , 从来不在他们的考量范围内 。
文章图片
【人民锐评:《苹果日报》之毒,更甚于新冠病毒】讽刺的是 , 这只“毒苹果”还硬要在腐坏肮脏之外 , 刷上所谓“新闻自由”的油漆 。 自由不是堕落的借口 , 更不意味着可以肆意践踏法治和规则 。 环顾世界 , 媒体最基本的伦理 , 就是不得报道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 , 而对《苹果日报》来说 , 谎言总是张口就来 , 歪曲事实如同家常便饭 。 其煽动性言论的疯狂与极端程度 , 在全世界范围都极为罕见 。 尤其是在抗击疫情、挽救生命的紧要关头 , 《苹果日报》仍不断给抗疫举措泼脏水、设障碍 , 事实上已沦为新冠病毒的帮凶 。
“苹果”之毒 , 不仅源自其迷惑性、误导性、破坏性 , 更源自其毫无建设性 。 翻开《苹果日报》 , 除了情绪化的标题、没完没了的诋毁、充满谬误的小道消息 , 读者可曾读到过符合香港实际、切实可行的抗疫建议?可曾读到过对香港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一概没有 。 这张以炒作煽情、渲染色情血腥起家的报纸 , 从一开始就不打算成为香港的建设性力量 。 毕竟 , 藏在《苹果日报》背后的“黎智英们” , 既没有建设的意愿 , 更没有建设的能力 。
如果以为《苹果日报》只是一张报纸 , 那确实“小看”它了 。 根据媒体披露 , 神秘的“苹果日报慈善基金会”每年捐出大量资金 , 其中九成捐款去向不明 。 有不少市民质疑 , 该基金会与香港黑暴势力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 或为其破坏行动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 实情有待进一步调查 , 但有一点却很明确 , 《苹果日报》绝不简单只是反对派的“政治传单”、乱港势力的“文宣机器” , 其本身很可能就是一个具有相当危险性的“政治组织” 。
新冠疫情再顽固 , 终将得到控制 , “毒苹果”之毒还会延续多久? “毒苹果”之毒 , 更甚于新冠病毒 。 我们呼吁香港各界在同心抗疫之时 , 也不要忘记提高警惕 , 抵制《苹果日报》、远离“政治病毒” , 共同营造充盈正气、具有建设性的舆论空间 。
- 渔光曲|《渔光曲》是第一部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影片,还有人为此牺牲
-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微信公号|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进一步部署强降雨防范和防汛救灾工作
- 互联网|建行“数字人民币钱包”已上线 仅限部分测试地区开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公告
- 常进|常进:创新就要甘于坐冷板凳、啃硬骨头
- 有教会想众筹并在黎智英旗下《苹果日报》登广告,被天主教香港教区叫停
- 手机|我在海外卖手机:迪拜土豪只要顶配 底层人民偏爱大功率扬声器
- 电子商务|?建行“数字人民币钱包”已上线 仅限部分测试地区开通
- IT新经济|数字人民币来了?建行数字人民币钱包上线 我们刚刚帮你试用了以下……
- 国际锐评丨充满算计的中东之行更加暴露了蓬佩奥的政治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