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为电费愁,宣布智能化关闭5G基站,5G建设能省则省
导 读
三大运营商近日集体宣布“智能化关闭5G基站” , 即以在“高峰时间开启 , 在低谷时间关闭休眠”的形式来运行 , 以达到省电的效果 。
5G网络建设初期 , 多快好省的推进5G新基建部署成为主旋律 , 然而这背后凸显的问题却也引发了业内的关注 。
本月初 , 一则“洛阳联通通过AAU深度休眠降低5G基站能耗”的消息就曾引发热议 , 随后另外两家运营商也相继宣布“智能化关闭5G基站” , 并投入到其他城市试点中 。
虽然5G网络运营成本高已是行业内心照不宣的共识 , 但直到此次相关话题将5G网络运营电费成本高问题带入大众视野 , 才使得外界真正认识到5G网络运营商们面临着多大的压力 , 而技术创新对其是何等重要 。
何为“智能化关闭5G基站”
本月初有消息称 , 中国联通洛阳分公司分别对已经入网的3种不同基站射频单元设备(AAU) , 分不同时段定时开启空载状态下的深度休眠功能 , 从而实现智能化基站设备能耗管控的目的 。
比如 , 对于未进行单站验证或单站验证完毕的站点 , 全时段开启AAU深度休眠功能;对于正在进行单站验证的站点在晚上九点到次日早晨九点期间开启AAU深度休眠功能 。
本文插图
那什么叫AAU深度休眠?
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无线研究部副主任李福昌给出的官方解释为:AAU空载状态的深度休眠功能是指当基站业务处于长时间的闲时状态下 , 由于无5G用户接入 , AAU设备可以关断大部分有源设备的供电 , 进入休眠状态 , 从而实现降低AAU空载功耗的目的 。
换种理解可以解释为 , 好比是汽车上的自动启停功能——STOP&START(STT) , 当我们在行驶途中遇到如红绿灯、车辆堵塞等情况时 , 为了节省油耗和减少废气排放 , 可以通过开启STT智能节油系统 , 自动控制发动机启动或停止 。
相同的道理 , 如果当前设备处于长时间无人使用的状态 , 或者业务量低于某个阈值时 , 它就会像汽车上的STT智能节油系统一样 , 判断并控制发动机熄火;当这一基站有大量用户正在使用 , 或者符合唤醒条件时 , 该设备自然就无法关闭 。 这对于用户而言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 但对于运营商而言 , 却为其节省了高额的电费和其他维护费用 。
而在日前中国联通年中财报发布会上 , 王晓初也针对近期三大运营商集体宣布智能化关闭5G基站作出回复称 , “不用大惊小怪” 。
王晓初表示 , “我们在技术上在想办法解决 , 也在争取电费的支持 。 关站不是手动关闭 , 而是在某个时间段作出的自动调整 , 对消费者无影响 , 对投资者是好事 。 ”
为何需要“智能化关闭5G基站”
毋庸置疑的是 , 布局新基建很费钱 , 5G作为其中的重头戏 , 自然也需要巨额的资本投入 。 此前 , 运营商早已宣布在2020年投入超过1800亿元建设5G网络 , 就足以见得5G有多么“烧钱”了 。
自去年6月6日工信部向四家运营商颁发5G商用牌照以来 , 5G网络部署的步伐就在不断地加快 。 今年3月初 ,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议再次明确“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部署 , 又为5G网络建设添了一把火 。
本文插图
一方面是5G网络建设的不断加速 , 一方面又是巨大的资本投入压力 , 这让运营商们不得不更多地去思考 , 如何在5G建网初期做好降本增效工作 。
5G基站“狂奔”带来电费压力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 , 在5G网络建设方面 , 国内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截至6月底在全国已建设开通5G基站超过40万个 , 近期更是以每周平均建设并开通5G基站超过1.5万个的速度推进 。分页标题
而当前5G基站的运行成本是4G基站运行成本的3-4倍左右 。 中国铁塔的一份材料显示 , 目前主流的几家设备厂商的5G基站单系统的典型功耗分别为:华为是3500W , 中兴为3255W、大唐为4940W , 作为对比——4G的单系统功耗则仅为1300W 。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的数据显示 , 目前主要运营商的5G基站主设备空载功耗约为2.2-2.3kW,满载功耗约为3.7-3.9kW , 是4G基站的3倍左右 。
有人对此进行了简单的测算 , 以平均1.3元/度的专供电价计算 , 一个4G基站每年的电费是20280元 , 一个5G基站每年的电费则将高达54600元 , 以当前40万个5G基站算 , 则一年的电费开销都要218亿元!
本文插图
而根据四家运营商2020年的规划 , 预计到今年年底5G基站数量将超过60万站 。 如果全部开通 , 相比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
5G用户增速<基站增速
相比蒙头狂奔的5G基站数量 , 5G用户的增速实际上只能用“差强人意”形容 。 再次以4G时代作为对比 , 截至2014年底和2015年底 , 4G用户数量分别为超过9700万和3.8亿 , 这是4G牌照发放1周年和2周年的成绩 。
反观5G用户数 , 数据显示 , 中国移动7月当月5G套餐用户新增1385.8万 , 累计达到 8405.7万户;中国电信5G套餐用户净增1143万户 , 5G套餐用户累计4927万户;中国联通仍未公布5G用户数情况 。 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的5G套餐用户累计超过1.3亿 。
单从数据角度而言 , 似乎比同一时期4G情况更好 , 但事实上并不一定 。 早在此前披露的数据中就暴露出一个问题 , 从5G设备的出货量与5G套餐数量的统计对比发现 , 5G真正用户数实际上可能要低于统计数量 。 而2014年4G终端销售量突破1亿 , 与2014年底4G用户数9700万则可以形成交叉验证 。
更进一步 , 在5G商用初期阶段 , 运营商忙于拓展5G客户 , 往往会采用一系列赔本赚吆喝的手段 , 采取一些优惠政策或者免费升级的福利去换取用户群体的增长 , 虽然对于运营商而言这种方式并无不妥 , 但实际的5G回报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 。
着眼长期回报 , 需持续降压
实际上 , 5G作为巨额投入 , 着眼长期回报的典型新基础设施 , “智能化关闭5G基站”只不过是其网络部署过程中降低运营商成本的一种办法而已 , 的确如王晓初所言 , 不用大惊小怪 。
本文插图
【|三大运营商为电费愁,宣布智能化关闭5G基站,5G建设能省则省】在《新基建不仅仅是花钱 , 更要省钱:看5G建设如何省钱?》一文中 , 也介绍到其他的方法 。
比如文中所提到的组织创新 , 成立专门的铁塔公司 , 大大节约运营商重复建设的成本;资源配置创新 , 通过像3G时代沃达丰与OPUTS共享3G接入网基站和其他基础设施一样 , 实现资源整合 。 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共建共享、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的共建共享也正在成为全球5G共建共享的标杆 。 此外文中还提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等一系列手段 。
5G作为长期服务于社会的新型基础设施 , 正在通过各种创新的方式 , 保证服务能力的基础上 , 持续降低投资成本 。 相信“智能化关闭5G基站”也会在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升级调整 , 并创新出全新技术手段 。 就如著名电信独立分析师付亮所言 , “这种休眠政策是不断调整的 , 随着连入5G网络的用户增加 , 运营商会逐渐缩短休眠时间 , 直至完全取消 , 用其他的网络优化方法替代 。 ”
物联网智库整理资料来源:
1.《揭秘:900亿5G大单全部落地 , 但商用初期的5G各方面都慢于4G》 , 物联网智库
2.《三大运营商宣布”智能化关闭5G基站“ , 王晓初回应》 , 5G通信 分页标题
3.《洛阳联通通过AAU深度休眠降低5G基站能耗 专家:对用户影响不大》 , 经济日报
- 世界|筹建三大中心硬刚特斯拉恒大造车路再进一步
- 特斯拉|恒大造车进入冲刺时刻,筹建三大中心叫板特斯拉
- 航空|上半年减少飞行人次上亿,三大航“失血”超260亿元
- 新京报|*ST藏格净利降两成:前三大股东全数质押持股 参股公司亏2亿
- Huawei|法国电信运营商Bouygues计划到2028年拆除3000套华为基站天线
- 运营商财经网|独家:国寿拒赔受伤客户败诉赔156万 河北分公司总经理王吉山甘心吗
- 运营商财经网|比亚迪多年前就对标特斯拉 现在有这个实力了吗?
- 5G基站智能休眠的背后是运营商的无奈
- 水滴|水滴公司商业模式争议:“社会信任”危机凸显 三大行业难题待解
- 篮球|遭驱逐+系列赛报销 场均24+9内线郁闷!东契奇三大帮手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