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刚D轮融资,又传出入股安心保险,水滴或意在保险牌照!
_原题为 刚D轮融资 , 又传出入股安心保险 , 水滴或意在保险牌照!
前期刚完成D轮融资 , 近日又传出将入股安心财险 , 水滴公司此举或是觊觎其互联网保险公司牌照 。 成立四年多来 , 水滴公司从0到手握数亿流量 , 靠着“水滴筹+水滴互助+水滴保险商城”的生态闭环成为年化保费百亿的类保险公司 。 然而暴增的流量仅在单位价值低的短险上拥有较高转化率 , 而作为保险业利润顶端的长险却因其复杂性更多依赖于线下人员 , 建立线下经纪团队能否将“冗余”的流量转化或许才是考验水滴的真功夫 。
8月24日 , 据星球保LAB报道 , 水滴公司将准备入股安心财险 。 事实上 , 水滴自己并不是一家保险公司 , 而是保险经纪平台 , 并没有保险牌照 , 此次入股安心财险或为拿下保险牌照 。
此外 , 前不久水滴刚宣布完成2.3亿美元D轮融资 , 其整体估值40—60亿美元之间 , 今年7月份 , 有媒体报道称 , 水滴公司准备最早今年进行IPO , 而如果能拥有一家有牌照的保险公司的控股权 , 将在上市之前大幅拉高水滴的估值 。
据悉 , 水滴公司有四大业务模块 , 水滴筹与水滴公益负责流量 , 水滴保险商城与水滴互助组成了水滴公司的商业板块 , 负责变现 。 不同板块间的协同效应使得水滴公司的用户规模、保费收入、保单数量实现快速增长 , 进而成为瑞士再保险领投 , 腾讯、IDG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追捧的独角兽 , 并与国内超60家知名保险公司达成合作 。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 激进的扩张也带来了流量的破碎、口碑的缺失 , 与此同时 , 互联网流量红利的逐渐消失 , 基础流量的转化率并不理想等线上业务问题的凸显 , 对于水滴公司来说也无疑都是一种新挑战 。
D轮融资后被传入股安心财险 , 意在保险牌照
8月20日 , 水滴公司宣布2.3亿美元D轮融资 , 领投方为瑞士再保险、腾讯 , IDG、点亮基金、五道口基金、高榕资本等老股东跟投 , 有消息称 , 水滴最新的估值达到了40-60亿美元 。
在此之前 , 水滴已经完成了4轮融资 。 2016年5月 , 获腾讯、美团点评、IDG资本等5000万元天使轮投资;2017年8月 , 完成1.6亿人民币A轮融资 , 由腾讯、蓝驰创投联合领投;2019年3月 , 完成了B轮融资 , 总融资金额近5亿元 , 由腾讯领投 , 高榕资本、IDG资本等跟投;2019年6月 , 水滴完成超10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 , 腾讯继续跟投 , 累计融资金额超17亿元 。
就在水滴公司宣布D轮融资 , 市场纷纷认为其是为了上市做准备之际 , 有市场传闻其将入股安心财险 。
安心财险作为四大互联网保险公司之一 , 与众安在线一样背负期许众望 。 然而纵观历年财报 , 2016-2019年 , 安心财险归母净亏损0.73亿元、2.99亿元、4.95亿元、1.06亿元 , 合计9.73亿元 。
成立于2016年的安心保险起初以车险和信保业务为主 , 不过车险竞争激烈 , 信保业务亏损 , 2017年安心财险开始转向健康险 。 2019年 , 健康险业务保费达到22.63亿元 。
不过 , 短期健康险也进入红海 , 一方面渠道费用高 , 部分平台首年费率高达30%-45%;另一方面存在获客瓶颈 , 需通过第三方流量平台销售 。 尤其面对强势平台 , 主动权并不在安心财险一方 。
倘若此时有一家拥有数亿流量、估值百亿的类保险公司伸出橄榄枝 , 对于安心财险而言 , 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 。
事实上 , 对于一家类保险公司而言 , 水滴或许也需要一张保险牌照来证明自己的“身份” , 毕竟目前只拥有保险经纪牌照 , 相当于“流量中介” , 大头还是被保险公司拿走 。
水滴公司虽然做着保险相关的业务 , 但本质上并不是一家保险公司 , 水滴保险商城拿到的是全国性保险经纪牌照 。 他们利用水滴筹+水滴互助+水滴保险商城形成一个生态闭环 , 通过积累在平台上的流量转换成保险客户来盈利 。
【水滴|刚D轮融资,又传出入股安心保险,水滴或意在保险牌照!】水滴商城数据显示 , 截至目前 , 平台累计保障用户数超1亿 , 保障家庭数近6000万 , 覆盖2988个市县 , 76%的用户来自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 。 2020年前两个季度年化签单保费近60亿元 , 接近2019全年年化签单保费金额 。
近日 , 沈鹏表示 , 水滴保险商城2020年上半年每月的年化签单保费达到10亿元左右 , 这使得水滴公司在今年4月、5月实现了单月盈利 。
而一旦有了保险牌照 , 保险商城可以与入股企业合作开发产品 , 如此一来 , 水滴不仅可以拿入场费 , 还可以拿“提成” , 一举多得 。 其实早在2019年3月 , 水滴保险商城便与太平财产保险合作推出“海外版百万医疗系列产品” 。
“商业闭环”后的挑战 , 建线下经纪团队提高转化率?
资料显示 , 水滴公司在四年多时间里 , 从创业之初的9个人发展到今天5000多员工的规模 , 整个公司有了3.2亿独立付费用户 , 其中水滴保险商城累计保障用户数超过1.2亿 。 值得注意的是 , 不仅用户和保费规模增长神速 , 水滴公司还完成了从行业后起之秀到行业代表的跨越 。
自2016年5月上线之后仅100天内 , 水滴互助会员人数突破100万 。 为解决180天的观察期内 , 会员患病不能申请互助金的问题 , 水滴公司又启动水滴筹项目 。 而在其他平台收取2%的手续费情况下 , 水滴筹依靠免费模式和推广渠道下沉 , 获得了巨大的流量红利 。分页标题
彼时传统的保险公司没有流量且对客户的分析能力差 , 而水滴筹有流量也有对客户的分析 , 但缺乏对保险的理解 , 还有政策上的限制 。
于是 , 一种新的商业模式—通过连接业务场景从而实现互联网保险的销售应运而生 。
2017年水滴保险商城上线 , 在符合政策监管的情况下 , 水滴积极和主流保险公司合作 , 当大量用户加入互助计划后 , 互助平台通过持续的教育以及培养起保险意识 , 从而将这些流量变现、转化为保险客户 , 达成保险营销 , 完成了水滴筹+水滴互助+水滴保的“商业闭环”构建 。
然而疯狂扩张带来水滴公司亏损的不断扩大 , 口碑的不断流失 , 这些也是水滴公司当前窘境的祸根 。
频现的“诈捐”事件 , 引发公众对水滴筹“过度消费爱心”“是公益还是生意”的争议 , 背后亦是水滴筹由此积累的公众信任的逐渐流失 。
而2019年11月底梨视频拍客爆出的一段卧底“水滴筹”视频更是给了水滴筹重重一击 。 其中暴露了公司“地推”存在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 , 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审核或隐瞒、对捐款用途缺乏监督等行为 。
对此沈鹏表示 , 水滴是一家商业公司 , 水滴筹是其中一项业务 , 它的定位是免费的互联网筹款工具 , 但无论水滴公司还是水滴筹 , 都不是公益组织 。
值得注意的是 , 今年3月30日 , 水滴公司正式宣布招募线下保险经纪人团队 。 而此举或是为了提升转化价值和留存的沉淀客户 , 解决线上业务越来越凸显的问题和互联网流量红利的消失带来的不利影响 。
实际上 , 水滴筹对于保险业务的转化率并不理想 。 据悉 , 水滴保险总保费中仅20%来自给捐款者的推荐 , 而另外的80%则来自用户自发购买、口碑传播、品牌活动、外部合作方的联合获客、在线投放等 。
此外 , 水滴公司这种垂直类场景平台虽然适合保险营销 , 但仅局限在单位价值低的短期保险产品 。 对于保障范围比较复杂、单位价值高的产品 , 线下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
而保险经纪团队的建立 , 可以给客户提供不局限于线上的保险顾问服务 , 同时可保证线上卖出去的产品后续线下服务 , 这无疑将提升长险产品的转化率 。 毕竟相对于短期单位价值低短险 , 长险具有新业务价值率高 , 长期保费稳定等优势 。
不过对于手握上亿流量的水滴公司而言 , 如何在线上教育、客户线上持续转化、顾问线下留存等关键环节形成自己特色化专业的经纪顾问团队是水滴接下来需要思考和面临的问题 。
- 融资并购|【搞事】三星:你看我在中国市场还有机会吗丨TCL收购苏州三星
- 蔡莉卸任,真正的结局是什么?
- 融资并购|10.8亿美元!TCL华星收购三星苏州8.5代线
- 融资并购|TCL 科技上半年净利润 12 亿 以 10.8 亿美元收购苏州三星 8.5 代线
- 钛媒体|新消费行业周报:第34周全球投融资共收录56起,总额约68亿人民币,字节跳动、小米、腾讯纷纷加码游戏赛道|钛媒体Pro周报
- 罗静|上海二中院受理“承兴案” 姐妹二人骗取融资款300亿余元
- 蔚来|蔚来计划融资15至17亿加大自动驾驶研发;小鹏市值超155亿美元
- 水滴|水滴公司商业模式争议:“社会信任”危机凸显 三大行业难题待解
- 民间借贷|资色·深度 | 民间借贷被“变相降息” 房企融资或许又关闭了一扇门
- 转公司壳已有十年|融资租赁成为第二大融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