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古代服饰用料和色泽不同区分贵贱等级
古代服装有贵贱之分 。封建帝王把“礼”作为维护等级社会的工具 , 使得整个社会“贵轻有等 , 长幼有差 , 贫富轻重皆有称也” , 而服饰制度正是这些礼仪等级中最为重要的标识 。
【Array|古代服饰用料和色泽不同区分贵贱等级】中国历代的服饰色彩与五行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历代的服饰色彩演变中不难发现 , 古代服饰色彩始终以正色为尊 , 注重衣色之纯 , 五种正色青、黄、赤、白、黑源于五行金、木、水、火、土 。而历代所崇尚的颜色各异 。
古代的“布衣”、“白衣”、“朱绂”、“乌衣”分别指代什么?
古代的不同衣服有贵贱之分吗?服饰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服饰与政治、经济、生活状况、思想文化、道德审美观念等诸多方面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 , 在服饰上就渗透着古代文化、风俗 , 以及道德理念 。
“布衣” , 最早是借指平民 。布衣是由麻、葛、毛及棉花等纤维材料织成的衣物 , 相对于用丝织出的“帛” , 前者质粗而价低 , 后者质精而价高 。上古之时 , 贵族才有资格用丝帛作衣服 , 平民百姓除了老者允许着装丝衣外 , 其余的便只能身穿布衣 , 所以布衣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 , 后来也泛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
“白衣” , 原意是白色之衣 , 代指穿白衣的人 , 即指无官无位的在野平民 。白衣在古代为身份较低贱者所穿 , 如仆役、庶民等 , 所以便用它来借指庶民 , 也泛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西厢记》中的相国夫人便因张生未得功名 , 而以“俺三辈不招白衣女婿”的理由逼迫张生进京赴考 。
“朱绂”和“乌衣”都与官位有关 。“朱”指红色 。“绂”指蔽膝 , 缝于长衣之前 , 为古代天子、诸侯等礼服的服饰(也指系印的丝带) 。古人以朱为正色 , 遂以“朱绂”作为身份品级的标志 , 象征着高位 。“朱绂”往往是帝王加封臣子的荣誉 , 所以晚唐诗人韦庄有诗云:“朱绂皆大夫 , 紫绶悉将军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南京 - 乌衣巷
故皇宫贵族 , 达官贵人 , 土豪地主 , 穿的衣服都非常讲究 , 用的是绫罗绸缎 。而普通老百姓 , 贫苦人家 , 只能是麻衣粗布 , 色调单一 。清顺治明黄色纱缀绣八团龙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北京故宫博物院刚才清乾隆石青直径纱地纳四团金龙单衮服(皇帝)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清乾隆缂丝石青地八团龙棉褂(皇后或太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明黄色缎绣兰桂齐芳袷衣(后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北京故宫博物院刚才
乌衣则是下级胥吏所穿的黑色服饰 , 地位较低 。三国时 , 东吴禁军驻扎在南京夫子庙文德桥附近 , 官兵都穿黑衣 , 因此军队被称为乌衣营 , 驻地也被称为乌衣巷 。东晋以来 , 人才辈出的王导、谢安两大家族曾居住在此 , 隋唐后逐渐没落 , 所以刘禹锡诗云:“朱雀桥边野草花 ,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 飞入寻常百姓家 。”清晰地描绘了当时乌衣巷的萧瑟 。清代石青地缂金纹一品补服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北京故宫博物院刚才清代红缎缀平金绣云鹤纹方补一品官衣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北京故宫博物院刚才清代衙役穿乌衣服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黑色乌衣服装清末贫民布衣照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黑灰为主的布衣清末平民百姓女子麻衣照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粗布麻衣
从上述服装颜色和用料的不同就可看出 , 古代服装有贵贱之分 。封建帝王把“礼”作为维护等级社会的工具 , 使得整个社会“贵轻有等 , 长幼有差 , 贫富轻重皆有称也” , 而服饰制度正是这些礼仪等级中最为重要的标识 。早在西周 , 中央政权就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服饰制度 , 并专门设置了“司服”的官位 , 掌管服饰制度 。此后 , 人们在社会地位中的上下、尊卑关系 , 都在服饰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社会各阶层成员的衣冠服饰 , 皆有严格的限定和区别 , 服饰完全成为人们高贵或卑贱的醒目标识了 。
- 何瑭|古代最“牛”的墓,文武百官路过都要下马参拜,连皇帝也不例外
- 礼服|流行的服饰搭配是什么?不妨试试吊带礼服,穿出自己的高气质
- |古代诸侯造反,为何不去攻打周边小国,只在境内范围攻城略地?
- |古代科举的应试手段--科举辅导班
- 博爱县,竹器|古代曾被列为贡品,焦作博爱竹器久负盛名
- 士兵|古代各国铠甲都啥样?
- 古代人|?为啥古代人上百斤重的兵器,现代人拼命也拿不动?
- 中国|借“洛阳纸贵”的背后,探寻中国古代报纸到底是何时出现的?
- 桂阳|千年郡县,桂阳古郡
- 越王勾践|中国哪把剑最快?不是越王勾践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