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循环杂志|糖尿病是猝死“黑手”!丹麦研究



得了糖尿病 , 心原性猝死风险会增加2~4倍 , 糖尿病本身就是独立于缺血性心脏病导致心原性猝死发生的危险因素?
近日一项丹麦研究对该国10年死亡数据进行的分析对此做了一定程度的解释 。
该研究显示 , 缺血性心脏病是引起心原性猝死最常见原因 , 尸检结果有47%可归因于此 , 无论有无糖尿病者 , 冠心病发病率相似 , 但较无糖尿病者相比 , 有糖尿病者心原性猝死发生率高出10倍 。
同期述评指出 , 糖尿病诱发的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或是其中一个因素 。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会导致控制心脏电生理离子通道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失调 , 促使心律不齐发生 。
既往认为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陈年累积所致 , 但现有研究发现 , 糖尿病神经病变包括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 甚至在糖尿病前期就已经发生 。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或是神经滋养血管和神经氧化应激共同作用的结果 , 此外遗传易感性也是其中缘由 , 不过当前对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基因研究较少 。
述评专家指出 , 今后针对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心原性猝死和糖尿病之间的基因联系的研究 , 以及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原性猝死的机制研究很有必要开展 。

中国循环杂志|糖尿病是猝死“黑手”!丹麦研究
本文插图
图1除缺血性心脏病和突发心律失常死亡综合征之外 , 糖尿病引发心原性猝死的可能的途径
丹麦的这项研究对2000~2009年全国范围1~49岁14294例死亡病例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 , 其中有1363例为心原性猝死 。
在14294例死者中 , 669例患有糖尿病 , 118例(18%)死于心原性猝死 , 112例(17%)死于非心原性猝死心血管病 。

中国循环杂志|糖尿病是猝死“黑手”!丹麦研究
本文插图
图2 2000~2009年1~35岁糖尿病死亡者和2007~2009年36~49岁糖尿病死亡者死亡原因
此外 , 在1~35岁人群中 , 糖尿病患者心原性猝死发生率为21.9/10万人年 , 远高于无糖尿病患者(2.6/10万人年) 。
在36~49岁人群中 , 罹患糖尿病者心原性猝死依旧远高于无糖尿病患者(119.8/10万人年 vs 19.7/10万人年) 。

中国循环杂志|糖尿病是猝死“黑手”!丹麦研究
本文插图
图3不同年龄段伴有1型、2型糖尿病及不伴有糖尿病人群的心原性猝死发生率
研究者指出 , 这项研究提示有必要对年轻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的心血管风险监测和评估 。
来源:
[1]Tan HL, van Dongen LH, Zimmerman DS.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young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 call to study additional causes beyond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Eur Heart J. 2020, 41(28): 2707-2709.
[2]Lynge TH, Svane J, Pedersen-Bjergaard U, et al. Sudden cardiac death among persons with diabetes aged 1-49 years: a 10-year nationwide study of 14294 deaths in Denmark. Eur Heart J, 2020, 41(28): 2699-2706.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9》!《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 , 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 , 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 , 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 。 点击查看内容长按图片 , 显示识别二维码 , 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分页标题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阜外说心脏” , 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 , 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 。 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 , 卫健委宣传司评选 , “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 每天一个微视频 , 助您心血管健康 。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 , 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 进入“作者投稿” , 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欢迎关注《房颤科普》公众号!
《房颤科普》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 , 提供科学、靠谱、有用的房颤防治知识!
【中国循环杂志|糖尿病是猝死“黑手”!丹麦研究】如果您有关于房颤的问题 , 请您留言 , 我们会择期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予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