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每年艺考总有惊喜,戏多人红未必成绩拔尖丨图数馆
一年一度的艺考已于上周陆续公布成绩 , 不少明星艺考生的表现也备受外界关注 。 其中 , 赵今麦在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业考试中排名第一 , 张子枫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业考试中排名第三 。 周奇、刘家祎等年轻演员 , 也顺利的一脚迈入了理想院校 。 但与往年大众只关心明星考生不同 , 今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演员走入大众视野——夏梦 , 在北电、上戏、中传三所名校的专业考试中均排名第一 , 中戏排名第五 。 但她的履历表中只有《光荣时代》《林冲之风雪山神庙》等作品中不起眼的小角色 , 这令不少网友大跌眼镜 。
本文插图
张子枫《小别离》 。
在娱乐工业化时代 , “实践先于学习”已成为被广为信奉的真理 。 从童星起步的演员似乎理所当然的比其他考生更具表演实力 , 反而18岁才进入专业院校好像就“输在起跑线” 。 此外 , 大量“非科班”出身的流量爱豆 , 例如“归国四子”、《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的练习生们 , 也开始纷纷转型演员 , 引发资本对表演的强硬干涉 。 当然 , 这些人中不乏易烊千玺、张子枫、文淇等被业内称赞为“天赋型”或“努力型”的演员 , 但实践大于学习 , 在表演艺术的规律中是否科学?表演教学的意义又是什么?不可否认的是 , 在当下大环境之下 , 表演艺术似乎正以不健康的状态进入低龄化、业余化 。
明星艺考生作品在6分徘徊
艺考成绩并非绝对性突出
明星考生在艺考中的表现如何?过往的作品真的能给他们的表现带来极大助益?***采访人员粗略盘点了2017年-2020年明星艺考生过往的作品(角色有一定戏份) , 以及其在艺考中的成绩 。
本文插图
易烊千玺《少年的你》 。
其中 , 有表现颇为出色的 , 例如2018年的易烊千玺 , 他在当年中戏的专业排名中位列第一 。 追溯其考前的作品 , 无论是故事背景、角色难度都极具挑战性的《长安十二时辰》 , 还是令其获得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的电影《少年的你》 , 超越年龄和能力边界的角色 , 似乎都令其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 。
本文插图
2018年也是艺考生最星光璀璨的一年 , 吴磊、李兰迪、胡先煦、宋祖儿等童星均在这一年步入大学 。 其中李兰迪在考前曾参演过至少20部作品 , 吴磊更是高达42部 , 均具备长期且大量的表演经历积累 。
本文插图
但在这些明星艺考生中 , 也不乏一些令外界感到遗憾的 , 例如2017年最受关注的艺考生王俊凯 , 其过往作品不乏张艺谋执导的电影《长城》 , 东野圭吾热门IP改编的电影《解忧杂货店》 , 且均是主演;同时也包括《我们的少年时代》《小别离》《超少年密码》等评分不俗的校园作品 。 但王俊凯在北电的专业成绩排名只有19 。 无独有偶 , 2019年参加艺考的蒋依依 , 此前曾出演过《楚乔传》《天坑鹰猎》《端脑》等热门作品 , 平均评分高达6.8 , 但最终她在艺考中的成绩却仅位列中戏15 , 在预招生的25个名额(招生简章)中属中下游 。
在此次盘点中采访人员发现 , 虽然大部分明星艺考生都有着丰富的表演经历 , 但过往作品质量却良莠不齐 , 评分大多在6-7分间徘徊 。 此外 , 每年中戏、北电、上戏、中传几大名校的专业前三名 , 也并非全部被明星艺考生包揽 , 不少都是和夏梦一样 , 没有大量实战经验的非一线演员 , 甚至是“纯素人” 。 就目前的数据而言 , 在表演艺术领域提前入场 , 似乎并不等于抢占先机 , 同样更无法代表基础扎实或者专业能力突出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吴磊《斗破苍穹》 。
高考前多演戏 , 演技就能更好?
并非所有实践都有效
在真正的艺考中 , 演员拥有大量的演出经验 , 是否就代表绝对性的专业优势?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台词老师刘中哲的观察中 , 事实并非如此 。 一些新生代演员的过往作品 , 并没有给喜欢艺术的观众带来有足够说服力的表现 , 因此无法断定其过往积累的经验 , 一定可以让他们比其他艺考生具备更扎实的基础 。
本文插图
在当下中国的表演环境中 , 影视表演生态是否健康?新生代演员的表演水平是否能让观众满意?是否能代表中国的表演水平 , 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和尊敬?在刘中哲看来 , 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 如今资本的包装和助推 , 让角色已经不再是一个演员进行创作的艺术目标 , 而是沦为各种势力、各种手段操作下易得的社会资源 。 只要能张嘴说话 , 在镜头前摆个姿势 , 形象俊美或讨喜 , 就可以完成所谓表演 。 创造人物、创造角色 , 甚至达到对观众的艺术震撼 , 已经成为只有在教科书里才能找到的文字 , 而不是生活中的表演实践现状 。 这也造就了童星出道或综艺吸粉后再跨行从事表演的人越来越多 , 但其中真正热爱表演艺术 , 想投身其中作为自身事业发展的人 , 少而又少 。
反观上世纪80年代的新人演员 , 要么是表演专业的大学生 , 要么是各大文工团或者地方话剧院团的学员 , 他们大部分具有一定的专业训练之后 , 才被开始重用 。 “我们不排斥天才演员 , 但万物皆有定律 。 我们梳理一下近40年的中国表演历史可以看到 , 上个世纪几个家喻户晓的童星 , 比如方超、姬晨牧、金铭等 , 都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彻底转行 , 或难以延续童星时代的光芒而逐渐淡出观众视野 。 ”
在刘中哲看来 , 表演不应仅仅被看作是一门艺术 , 它首先应该被认为是一门科学 。 没有接受科学的系统的训练 , 没有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审美历练 , 这样的演员始终徘徊在表演艺术的大门之外 。 专业院校的课程 , 虽然也有大量的人物创作实践 , 貌似跟一线工作的目标差别不大 , 但教学是放在艺术的高度和要求下进行的 , 并非市场中大量以圈钱为目的的重复实践 。 重复实践积累的经验 , 就像工厂流水线的熟练工 , 做了很多工作 , 但个人能力和认知水平根本没有跃升 。
本文插图
李兰迪《你好 , 旧时光》 。
“最重要的是 , 专业院校的训练是“重基础(演员的专业素质)、强能力(创作角色的艺术能力) , 其目的是培养演员 。 而影视一线创作没有培养演员的义务 , 它更多的是合理利用演员现有条件完成一部影视作品的拍摄 。 所以我们不能说一些演员因为有过大量的作品实践 , 就理所当然的要比别人要好 。 ”
刘中哲表示 , 他永远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但前提是 , 这些实践是有效实践 , 即在实践中 , 演员可以积累一套完善或者系统的经验和理论 , 并且不断反思自己 , 科学实证 。
——给新生代演员的建议——
工欲善其事 , 必先利其器
随着影视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 影视工业、表演艺术的影响范围正逐渐低龄化 , 幼儿园就开始上表演课 , 小学时就坚定了当演员的梦想;而大量影视作品中儿童、青少年的角色缺口 , 也为不少怀揣表演梦的孩子们提供了入行的快速通道 , 甚至不少孩子将自己的演艺道路规划为“先演戏 , 再学专业” 。
本文插图分页标题
刘中哲也并不认为 , 演员绝对要先从专业院校学习后 , 才能正式从业;但从表演艺术的学习和创作来看 , 只不过有人是在实践中碎片化地学习 , 有人是在专业院校中系统地学习 。 学习方式尽管不同 , 但先学习后创作仍是主流 。 因为只有演员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之后 , 才能担任更重要的角色 , 才能在表演创作、影视艺术乃至文化事业方面 , 给这个社会生产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 而不仅是负担一个明星的称号 , 做资本吸金的载体 , 为资本服务 。
“工欲善其事 , 必先利其器 。 ”在刘中哲看来 , 目前市场中不乏一些年轻人 , 从事表演就是为了赚钱 。 那么实践能否为其带来进步 , 他们是否真正有“器”?对这部分人而言 , 这些问题并无意义 。 但对于那些真正热爱表演 , 有志于从事表演艺术的年轻人 , 刘中哲希望他们多思考“什么是表演?” , “为了什么而表演?”若想不明白这两个问题 , 或许艺考成绩的高低 , 也没有太多可以谈论的价值 。
【新京报|每年艺考总有惊喜,戏多人红未必成绩拔尖丨图数馆】他以程砚秋在1931年发表的《我之戏剧观》中的部分文字 , 寄语表演艺术的新生力量:“我们演一个剧 , 就应当明了演这一个剧的意义”;“我们除靠演戏换取生活维持费之外 , 还对社会负有劝善惩恶的责任”;“就是演任何剧 , 都要含有要求提高人类生活目标的意义 。 如果我们演的剧没有这种崇高的意义 , 就宁可另找吃饭的路 , 也决不靠演玩意儿给大家开心取乐” 。
- 触目惊心!产粮过程每年或损失一个四川省的粮
- 特朗普万一连任,这个世界会怎样?
- 新京报|*ST藏格净利降两成:前三大股东全数质押持股 参股公司亏2亿
- 新京报■乘风破浪的梵蜜琳:无专门生产线 背靠至少9家代工厂新京报2020-08-29 10:05:000阅
- 废纸|中国快递每年产生超过900万吨废纸 今后你的快递包装要变“绿”了
- 直播|请名人直播带货,贫困地区更要算好账 | 新京报社论
- 新京报|梵蜜琳背靠9家代工厂? 有的曾遭整改,有的客户涉嫌传销
- 「新京报」请名人直播带货 贫困地区更要算好账新京报2020-08-29 00:29:140阅
- 成长|父亲每年都带他的女儿到同一个地方合影,40年了这就是他们的成长
- 北京头条客户端|中国快递业每年产生超过9百万吨废纸,绿色包装将出台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