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研制运8有多困难?工厂选址失误,总师人生坎坷,图纸设备运数年

原创不易 , 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大水牛 , 无授权禁转
大运输机一直是国之重器 , 因为它可以构成战略性影响 。运8现在看起来算是中型运输机 , 但是在面对苏联和美国双重封锁技术的年代 , 它就是承担着我国大运输机的任务 , 它的研制为后来大型运输机的项目打下基础 。

Array|研制运8有多困难?工厂选址失误,总师人生坎坷,图纸设备运数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媒体播放的早期汉中基地建设场面)
汉中 , 这里曾经是古战场 , 但这里又是航空工厂基地 。1964年 , 国家对这里进行了筹建和规划 。1969年 , 很多人接到了指令 , 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汉水之滨 , 在这里开始建设绵延几百公里的基地 。那时候这块土地上确实很热闹 , 人群来往 。汉中飞机部件厂于1971年2月动工 , 当时有一万多人参加基建工作 。到1972年底 , 建筑面积已经达到16万平方米 , 还有18公里的铁路专用线已经通车 。

Array|研制运8有多困难?工厂选址失误,总师人生坎坷,图纸设备运数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简陋的厂房推出运8飞机)
但是一个隐患发生了 。由于项目仓促上马 , 选址出现错误 。工厂厂址选在一个滑坡地带 , 如果发生洪水等灾害 , 那么泥石流就会冲破一切把工厂厂区全部吞没 。人们只好重新开始治理工厂泥石流工作 ,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 。1974年 , 有几千名员工和干部一起吃住都在工地上 , 他们抢夺时间 , 到1974年底治理工作全部完成 。
1969年11月 , 毛主席批准将原来的汉中歼击机基地改成大型运输机生产基地 。汉中基地的重要项目就是运8大飞机 。

Array|研制运8有多困难?工厂选址失误,总师人生坎坷,图纸设备运数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如今的汉中基地厂房)
1969年初开始 , 陕西飞机厂就开始投入到运8飞机的研制工作 。1973年 , 研制工作开始转移到汉中飞机厂 。这个工作规模有多宏大呢?一个数据侧面描述了这个情况:从1973年12月到1976年3月 , 动用1000多人次、111节火车皮、56辆汽车 , 将西安飞机厂的图纸资料、设计制造设备和飞机材料全部转移到汉中 。

Array|研制运8有多困难?工厂选址失误,总师人生坎坷,图纸设备运数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如今的运8车间和新运8改型)
当时很多基建工作还没完成 , 一些老一辈回忆 , 就在那夏天热得要死 , 冬天很凉快的大厂房里进行运8的生产研制工作 。运8终于在1975年12月升空 。关于运8飞机这里简单说一下数据 。该机装备4台涡桨6发动机 , 可装20吨货物、空运96名士兵 , 或者装运2台解放牌汽车 。1984年 , 运8从成都起飞到拉萨 , 显示了运8在高原恶劣气候下的能力 。

Array|研制运8有多困难?工厂选址失误,总师人生坎坷,图纸设备运数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运8运输黑鹰 , 当运8刚一亮相时 , 外媒杂志断言运8是苏联安12的翻版 , 但实际上如今的运8除了那个外形 , 其他全部都是新货色)

Array|研制运8有多困难?工厂选址失误,总师人生坎坷,图纸设备运数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关于运8 , 现在有很多种改型 。从侦察到反潜巡逻和老本行运输 , 这些都是运8的出色能力表现 。在南海1988年 , 运8执行了多次任务 , 在热带气候条件下取回很多宝贵的数据 。分页标题

Array|研制运8有多困难?工厂选址失误,总师人生坎坷,图纸设备运数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黑鹰 , 美国的著名直升机 , 我国将其在西藏高原大量应用 。那边的牧民和军人都非常需要黑鹰来进行人道主义援助任务和边防需要 。但要快速运输黑鹰怎么办?运8又起到了大作用 , 运8家族中就有黑鹰直升机运输型 , 可以快速部署这种直升机 。

Array|研制运8有多困难?工厂选址失误,总师人生坎坷,图纸设备运数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运8改型总师徐培麟 , 已退休)

Array|研制运8有多困难?工厂选址失误,总师人生坎坷,图纸设备运数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PLA御用摄影师日本自卫队眼中的运8)
在运8的改型项目任务中 , 一位总师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徐培麟 , 这位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总师 。和大家所熟悉的其他国产飞机总师不同 , 这位前辈没有喝过洋墨水 , 他一直在国内为航空事业奉献 。最早期 , 他在旧政权的航空工业工作 , 因为思想先进留下加入了新中国的建设 。参加过雅克18和歼6飞机的研制工作 , 1965年因为史无前例的运动开始 , 这位总师被扣上一个污蔑的“帽子” , 他的身体和精神都被折磨垮了 。等他被人解救出来以后 , 因为成了个病人做不了事 , 干脆就在图书馆进修自己的专业 。1973年 , 徐培麟刚恢复工作就主动申请到运8项目组工作 , 他为运8改型项目做出了很大贡献 , 比如原有的运8需要带氧气面罩工作 , 但徐培麟提出给运8加全气密舱的型号 。如今的运8已不是早期那个简单的型号了 , 在总师的领导下和其他设计制造人员的辛苦努力下 , 运8已经拥有先进型号改型 。
【Array|研制运8有多困难?工厂选址失误,总师人生坎坷,图纸设备运数年】大飞机的研制 , 是祖国一项战略举动 。这需要无数人的心血努力 , 需要前面说的总师、科研设计人员和工厂生产人员还有那创建初期的一批基建人员 。每个人都投身其中才能获得今天运8的腾飞成功 。参考资料《运8从汉中起飞》有什么意见 , 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请支持毅品文团队的各种原创文章及实体书 , 独立专业有种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