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伟人接见上甘岭功臣,秦基伟决定:必须去买双皮鞋!
1953年 , 在上甘岭作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第15军军长秦基伟奉命回国 。 回来没多久 , 他就从上级那里得知一个天大的喜讯:伟人要在6月16日单独接见他!
对秦基伟来说 , 这次接见可以说非比寻常 。 自己参加革命20多年 , 这还是头一回被毛主席单独接见 。 为此 , 很少在意自己长相的秦军长 , 开始讲究仪容仪表了 。 按他个人的习惯 , 无论是在后方还是战场上 , 都是穿胶鞋、布鞋 。 但这回要见毛主席 , 他觉得不能穿得松松垮垮、破破烂烂 , 所以决定买一双皮鞋 。
文章图片
说起指挥打仗 , 那是秦基伟的强项 。 但要说购物买东西 , 他根本没经验 。 他上街逛了逛 , 走进鞋店 , 拿起一双皮鞋 , 看着觉得合适 , 连试都没试就结了账 , 拎着崭新的皮鞋回了招待所 。
他一试才知道 , 尺码小了 。 脚趾头在皮鞋里完全挤着 , 一走路就疼 。 没办法 , 秦军长只能再次上街 , 去鞋店换一双鞋 。
文章图片
【秦基伟(1914-1997) , 湖北红安人 , 1955年中将 。 抗美援朝指挥15军血战上甘岭】
第二次上街 , 秦基伟算是有了一点经验了 。 为了避免搞错 , 他还特地叫上警卫员给自己当“参谋” 。 两人回到鞋店 , 将不合脚的鞋还给店里 , 另外选了一双合适的试了试 。
试鞋的时候 , 警卫员问:“首长 , 鞋合脚吗?”
“还好 , 就是感觉稍微大了点 。 ”
“大就大点 , 错不了!稍大一点没问题的 。 ”警卫员说 。
秦基伟同意:“对!只要不挤脚 , 都好说!”二人拎着皮鞋 , 说说笑笑地回了招待所 。
可第二天 , 秦基伟又穿出毛病了:这皮鞋越穿越不舒服 , 步子只要稍微迈大一点 , 鞋子就往下掉 。 就要见毛主席了 , 哪里能这样?他急忙喊警卫员:“跟我走 , 去换鞋!”
有了前两次的教训 , 这回秦基伟不急了 , 在柜台前左挑右选 , 反复试穿 , 终于找到合适的皮鞋 。
6月16日 , 穿着新皮鞋 , 秦基伟精神抖擞见到了毛主席 。
一进门 , 毛主席从内屋里出来 。 看到秦基伟 , 伸出手笑道:“欢迎你啊!秦基伟同志 。 ”
坐在了沙发上 , 毛主席习惯性地从口袋里拿出一包香烟 , 取出一支递给秦基伟:“抽烟?”
秦基伟觉得 , 自己在毛主席面前吸烟不太好 , 便婉言推辞道:“主席 , 不抽 。 ”毛主席有些意外 , 半开玩笑地说:“堂堂一个军长 , 连烟还不会抽啊!”
文章图片
15军血战上甘岭
其实秦基伟不仅会抽烟 , 而且还是个“大烟囱” 。 他抽起烟来 , 一天没个两包都不过瘾 。 秦基伟说不抽 , 毛主席就自己点了烟 , 与秦基伟聊天 。 诱人的烟味直往秦基伟鼻子里钻 , 弄得他心痒痒 。
交谈中 , 毛主席向秦基伟询问了第15军在前线作战的情况 。 听了秦基伟的汇报 , 他说:“在前线的战斗很艰苦啊!”
“主席 , 战斗的确艰苦 。 但是干部战士的情绪很高涨 , 态度也很乐观 , 打起仗来很勇敢 。 ”秦基伟慢慢放松了 , 开了个玩笑 , “15军的战士们说 , 毛主席对大家十分关心 , 特地让高副主席打电话给军部 , 要想让战士吃好一点 。 高副主席听错了 , 以为是要让战士天天吃炒面 , 所以 , 我们战士天天吃炒面了!”
听了这话 , 毛主席十分惊讶:“我没有这样说过呀!”分页标题
“主席 , 那是高副主席视察的时候 , 战士们对他说的一句玩笑话 。 ”
毛主席哈哈大笑:“那还是不愿吃炒面啊 。 可惜 , 国家现在很穷 , 没有东西给同志们分 , 委屈他们了!”
毛主席和秦基伟讨论了战场的有关情况 , 笑着说“敌人是纸老虎” , 周、刘走了进来 。 秦基伟为了不妨碍首长工作 , 起身告辞 。
文章图片
【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 , 比起大口吃肉、喝洋汽水的“联军” , 志愿军指战员十分艰苦 , 只能一口炒面一口雪水 , 在战壕中坚守】受到伟人单独接见 , 成为秦基伟一生的荣耀 。
延伸阅读:秦基伟在上甘岭的故事 , 你们知道吗?
在上甘岭激烈的战斗中 , 坑道里挤满了战斗员伤员和烈士的遗体 , 硝烟血腥味混杂在一起 , 粮食没了 , 水断药也停了 。 此时秦基伟军长作为一线的指挥员 , 已经连续7个昼夜坐在坑道指挥所里几乎没有睡过觉 。
据秦军长自己回忆说 , 前方激战到关键时刻 , 他抓起电话直接接通了前线 。 对前线士兵说:“你们打得不错 , 我向你们表示慰问” , 话还没说完 , 接电话的士兵就急了:“军长请少说废话 , 还是捡有用的说吧” 。 这位大气的秦基伟军长在回忆中慷慨地说:“士兵们说的对 , 仗打到这个份儿上 , 每一秒都说不定得有生命在牺牲 , 就应该说正事儿” 。
文章图片
秦基伟军长拨通第四十五十师长崔建功的电话对他说:“喂 , 老崔 , 我第十五军流血不流泪 , 伤亡再大你也得给我挺住 , 得打下去 , 为了全局第十五军就是拼光了家底也算不上什么 , 国内像第十五军这样的部队多的是 , 打光了随便就能拉一个上来 , 可上甘岭只有一个 , 丢了这五圣山 , 你可不好回来见我呀” 。
崔建国师长表态:“首长放心 , 打剩一个连我去当连长 , 打剩一个班 , 我去当班长 , 只要我崔建国还活在上甘岭 , 就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 。 秦基伟说:“好 , 阵地不能丢 , 伤亡也得降下来” , 感到意犹未尽他继续说:“请转告各部队 , 打到最后一个人 , 我秦基伟也上去守阵地” , 话都说到这这个份上 , 还有什么说的 , 只能拼了 。
据兵团司令副王近山说:“上甘岭是我指挥最后的一次大规模一场现代化战争 , 这场战争我不止下命令到军部 , 还下指挥到师部、团部甚至是连、排、班 。 真是惊心动魄的血战呀 。 我的指挥所就设在离前线不远的两座高山之间 , 望远镜里战士们和美国鬼子浴血激战 , 我看得清清楚楚 , 我也是两天三夜吃不下饭 , 我们不光缺飞机大炮弹药 , 就连基本的空气阳光和水都没有 , 连拉屎的只好拉在坑道里 , 再加上阵亡战士的尸体 , 伤病员身上所散发的气味 , 那空气是什么滋味?你们知道吗?坑道里的伤兵 , 由于没有消毒用的水和酒精 , 疼得实在受不了就把床单塞进自己的口里 , 有的死了之后床单在口里怎么都取不出来” 。
文章图片
上甘岭上有人随便抓了一把土 , 就数出36块弹片 , 一面红旗上就有360个弹孔 , 一截不到1米的树棍上就嵌入了一百多个弹头 。
王近山在战斗打到激烈的时候 , 他那股子疯劲又上来了 , 拿起冲锋枪就要冲出去 , 警卫班4、5个战士费了好大劲才摁住 。 后来任何时候指挥所门口都必须有警卫守住 , 不允许王俊山随便出入 。分页标题
秦基伟为军长有两个特点一是冷静 , 刺刀戳到屁股照样不慌 , 二头脑灵活 , 遇事爱琢磨不僵化 。 于是他召开作战会议 , 指挥员们纷纷表示一定要打下去 , 听了大家的意见 , 秦基伟便下了决心 。
1952年 ,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慰问团第二分团来到了五圣山前线慰问 , 这慰问团由刘景范为带领 。 有9个分团1097人 , 慰问团要求到前沿去看看子弟兵如何打仗 , 最后两位代表工业劳动模范牛汝森和作家陆柱国来到前沿的观察所 , 用望远镜观察阵地上如何打仗 。 两个人一看当时就落泪了 , 他们边看边哭 , 最后索性号啕大哭 。
文章图片
陆柱国说:“我不走了 , 我要留在这里 , 把上甘岭的故事写下来 , 让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 是为什么而战斗 。 是在什么样条件下战斗 , 是怎样打赢这场仗的” 。 陆柱国含着眼泪走遍每个连队 , 把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记录了下来 , 在熬过许多个不眠之夜之后写出了上甘岭 , 这一部作品后来被新中国电影工作者搬上大荧幕 。 作家巴金也以此写了小说《团圆》 , 也就是后来电影《英雄儿女》的蓝本 。
仗打到这个份上 , 秦基伟非常清楚虽然对方还在不惜代价的 , 疯狂的增兵 , 疯狂的轰炸 , 似乎后劲十足 , 似乎兵员弹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但实际上都快撑不下去了 。 的确联合国军方面自10月14日开始摊牌作战以来 , 美第70师打了12天 , 因为伤亡过重不得不撤下战场 。 南朝鲜第2师换防打了11天 , 继续进攻的战斗力已经消耗殆尽 。
秦基伟从对手攻击的力度和频率中 , 明显感受到对方的指挥官已经急了 , 一旦着急脑壳就得乱 。 联合国军以6个营的兵力多路进攻从晚上一直打到白天 , 中午不间断 , 以密集队形冲锋 , 不隐蔽不掩饰 , 这便犯兵家所忌 。
美国军队向来不惜火力但非常惜命 , 而这次美国军队既不惜火力也不惜命 , 在他们连命都不顾的攻击中 , 名将秦基伟不但不跟着着急 , 反而他都看到机会来了 。
文章图片
11月5日 , 志愿军第12军副军长李德生亲率第31师和第34师7个连支援了上甘岭 , 他们都统一归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指挥 。 客官不贪功 , 对一位战将而言这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
秦基伟命令 , 将大炮集中起来 , 在敌人以密集队形进攻冲锋的时候 , 给他来一个前拦后挡 , 咱也来一个炮打步兵 。
秦基伟这位游击出身的将领 , 也要让在朝鲜战场上不知挨大炮炸是怎么回事的美国兵尝尝大炮的滋味 。 11月初秦基伟便命令数千官兵秘密通过敌人的封锁区进入坑道 。 准备好大炮和弹药 , 为大反击做好准备 。
11月11日下午15:45志愿军的喀秋莎火箭炮、山炮、野炮、榴弹炮发起了排山倒海的攻击 。 秦基伟用炮还用出了花样 , 令人大开眼界 , 15:45炮火发起第1次炮击之后停了短短的5分钟 , 然后再炮击5分钟 , 然后发起步兵的攻击信号 , 但并不冲锋 。 联合国军中以为是志愿军要进攻了 , 便迅速命令部队上前沿的工事 , 准备作战的时候 , 志愿军的炮火又一次覆盖过来 , 除了卡秋莎火箭炮、几十门榴弹炮也跟着凑热闹 。
文章图片
这一天 , 志愿军在上甘岭阵地上伤亡70人 , 美韩军队在上甘岭阵地上伤亡1500多人 , 志愿军和联合国军的伤亡比是1:22 。 炮弹铺天盖地落到敌人阵地之上 , 537.7高地北山是一片火海 , 地堡都炸飞上了天 , 铁丝网被炸断 , 敌人的尸首四处飞扬 。 见搞得差不多了 , 志愿军这会儿才发起真正的猛烈反击 , 上甘岭的两个高地很快又被志愿军给夺了回来 。分页标题
联合国军被赶出上甘岭两个高地的地表阵地 , 他们着急了 , 集中所有的炮弹、飞机、坦克配合步兵展开了波状进攻 。 仗一直打到11月25日 , 联合国军伤亡惨重 , 已经无力再发动进攻 。 上甘岭阵地终于最后掌握在志愿军手中 。
文章图片
11月26日指挥部发布公报 , 在43天的战斗中 , 志愿军共击退联合国军排以上的进攻900余次 , 大规模争夺战29次 , 以11 , 529人的伤亡代价 , 毙伤俘敌25 , 498人 , 击落击伤敌机300架 , 击毁敌坦克40辆 , 大口径火炮61门 , 使敌所谓一年来最大的攻势 , 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
【上甘岭|伟人接见上甘岭功臣,秦基伟决定:必须去买双皮鞋!】千年的历史回声 , 拨开重重历史的迷雾 , 以客观、有趣的角度重新观察历史 , 找到现实世界一切疑惑的答案 。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点赞 。 你们的关注是我继续发掘更有价值的历史知识的最大动力 。
- 陈伯钧|陈伯均一气之下,枪杀战友,伟人刀下留人,成就开国上将
- 吴仲廉|建国后,毛主席每次去杭州,都要接见这对夫妻,都是大人物
- 谢秀梅|一等功臣隐姓埋名40年,晚年因没钱治病亮明身份,惊动了高层领导
- 秦基伟|特等功臣李文祥,最怕麻烦政府:市里只能趁他体检,为他翻修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