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绿地二次混改启幕:首日收跌2% 市值偏低问题引关注

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27日电 (薛宇飞)26日 , 因国资股东正筹划公司控制权结构有关事项停牌的绿地控股发布公告 。 根据公告 , 上海地产及上海城投拟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转让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 , 转让比例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7.50% 。
有机构估计 , 若绿地控股二次混改能够成功 , 此次转让股权涉及金额将不低于145亿元人民币 , 而随着国资持股比例的下调 , 公司市场化转型有望加速 。 不过 , 新一轮混改的背后 , 是绿地控股长期面临着股价偏低、总市值不足千亿元的窘境 , 业内人士认为 , 此次混改或无益于股价的提升 。
【中新经纬|绿地二次混改启幕:首日收跌2% 市值偏低问题引关注】国资持股比例将下调 转让规模超百亿

中新经纬|绿地二次混改启幕:首日收跌2% 市值偏低问题引关注
文章图片
绿地控股前十大股东 。 来源:绿地控股2020年一季度报
根据披露 , 绿地控股当前前三大股东分别为上海格林兰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格林兰)、上海地产及上海城投 , 分别持有29.13%、25.82%及20.55%的股份 , 其余社会资本共计持有24.5%的股份 。 第一大股东格林兰是绿地员工持股平台 , 上海地产、上海城投的实控人均为上海市国资委 。
绿地控股2019年年报称 , 由于前三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均未超过30% , 上海地产与上海城投也不构成一致行动人 , 公司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 为上海市国资系统中的多元化混合所有制企业 。
绿地控股新一轮的混改 , 是在上海国企改革的大框下进行的 。 2019年8月起实施的《上海市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的实施方案》中指出 , 着力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 , 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 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 , 支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下属企业实施混改 。
连续停牌数日后 , 绿地控股于7月26日再发公告称 , 为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 优化国资布局结构调整 , 完善公司股权结构 , 上海地产集团及上海城投集团拟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协议转让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 , 拟转让的股份比例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7.50% 。
若按照最大转让比例17.50%计算 , 上海地产与上海城投的合计持股比例将由现在的46.37%降至28.87% , 略低于格林兰的29.13% 。 绿地控股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表示 , 通过给上市公司引入新的优秀战略股东 , 支持企业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程度 , 提升经营管理自由度 , 加速改革活力全面释放 。
机构认为 , 作为上海国企混改的样本企业 , 新一轮的混改将对绿地控股产生利好 。 中信建投在研报中指出 , 绿地控股再度混改 , 反映了公司国企改革进程的快速推进 , 若能成功实施 , 绿地的股权结构将不再是国资“一股独大”的局面 , 市场化转型有望加速 。
26日的公告还称 , 本次拟转让股份的价格不低于下列两者之中的较高者:(一)提示性公告日(2020年7月27日)前30个交易日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二)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公司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值 。 提示性公告日后至本次股份转让完成前 , 如果公司发生派息、送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配股等除权、除息事项 , 则转让价格将相应调整 。
中信建投认为 , 绿地控股2019年每股净资产值约6.32元 , 低于公司近30个交易日的平均股价6.79元 , 按照不低于6.79元计算 , 此次转让股权涉及金额将不低于145亿元 。
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可靠信源的消息称 , 结合绿地目前的战略布局与近期免税牌照的申请情况 , 引入金融领域的央企战投可能性较大 。 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分析称 , 绿地此次引战 , 是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协议转让股份 , 会对战投方的要求比较严格 , 并需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批准 , 最终完成尚待时日 。 分页标题
销售业绩增速停滞 复牌首日股价收跌
对于投资者来说 , 绿地市值偏低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 2015年8月 , 绿地控股正式上市 , 股价出现飙涨 , 最高时达到了35.96元/股 , 总市值超过3000亿元 。 但之后5年 , 股价大幅回调 , 市值蒸发超2/3 , 跌破千亿元关口 。
对比同行 , 绿地2019年销售额排在中国房企第6位 , 而在第1至第10位的房企中 , 其市值却仅高于新城控股的股价 , 排在第9位 , 远低于万科3000亿元的市值 。
在今年1月初 , 张玉良就公开回应过公司股价偏低的问题 。 他坦言 , 对绿地资本市场的股价表现表示惭愧 , 认为公司被严重低估 。 究其原因 , 除了与地产行业总体估值偏低有关 , 也是绿地的流动性不足所致 。 他还说 , “因为绿地两个国有大股东 , 大家觉得资本没法做 , 我们现在国有是46.8% , 比较高 , 这个动一动会比较好一些 。 ”
谢逸枫称 , 股价偏低 , 还与其业绩增长停滞、负债高企、利润率偏低等企业基本面有关 。 相比于其他头部房企 , 绿地控股的不少经营数据并不突出 , 甚至不尽如人意 。 2018年年初 , 绿地控股制定了全年房地产销售额4000亿元的目标 , 但当年及2019年分别仅完成3875亿元、3880.42亿元 , 2019年的销售额仅较2018年增长5亿元 , 连续两年未跨过4000亿元的大关 。
3800多亿元的销售额虽然已经不低 , 但要知道 , 绿地的年销售额曾经冲到房企第2位 。 2012年-2019年 , 绿地控股的房地产销售额分别排在行业第2、第2、第2、第3、第4、第6、第6、第6 , 呈逐步下降趋势 。
受疫情影响 , 绿地控股今年的销售业绩大幅走低 。 上半年 , 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面积1031.2万平方米 , 比2019年同期减少30.7%;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330.29亿元 , 比2019年同期减少20.7% 。
负债问题一直较受外界关注 , 截至2019年末 , 绿地控股总负债额突破万亿元 , 达到10143.14亿元 , 其中 , 有息负债余额2937亿元 , 较2018年末增加248亿元 。 2019年的负债率虽然微幅下调 , 但仍高达88.53% , 净负债率为155.6% , 较2018年下降16.2个百分点 。
谢逸枫认为 , 从企业基本面和整个行业走势看 , 混改利好不太可能支撑绿地控股股价的大幅上涨 , 至少今年难以看到 。 想要改善股价情况 , 仍要在业绩层面发力 。

中新经纬|绿地二次混改启幕:首日收跌2% 市值偏低问题引关注
文章图片
绿地控股7月27日股价走势 。 来源:Wind
在复牌首日 , 绿地控股27日的股价一度大跌近9% , 截止收盘 , 收跌2.34% , 报收于7.51元/股 , 总市值为914亿元 。

中新经纬|绿地二次混改启幕:首日收跌2% 市值偏低问题引关注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