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北京日报问卷调查分析】什么在影响居民垃圾分类热情?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5月1日全面实施至今已两个多月了 。 居民生活垃圾是否顺利分类?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最近 , 北京日报客户端设计并投放问卷进行调查 , 采访人员结合居民反映的问题进行现场探访 , 发现目前仍有厨余垃圾破袋投放麻烦、垃圾分类冷热不均以及定时投放不合理等三大因素影响着居民垃圾分类的热情 。

垃圾分类|【北京日报问卷调查分析】什么在影响居民垃圾分类热情?
文章图片
问卷调查显示
垃圾分类措施应更人性化
为了解生活垃圾分类推进情况 , 结合市民热点问题 , 北京日报客户端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广泛收集市民对垃圾分类的亲身体验 , 以及其遇到的问题 , 以梳理并探讨相关解决方案 。 7月15日至7月18日 , 共收回有效问卷300余份 , 参与者涵盖北京各个城区 , 其中以石景山区、海淀区及西城区为主 。
统计结果显示 , 绝大部分参与者及其家人能在家有意识地进行垃圾分类 , 已进行垃圾分类的家庭占比81.67% 。 79.33%的受访者表示所住小区已启动垃圾分类 。 70.33%的受访者认为 , 将垃圾进行分类并不困难 。
不过 , 也有29.67%的受访者认为 , 垃圾分类若做到严格细分还存在着一定困难 , 希望街道办、居委会或是物业公司应将垃圾分类知识进一步细化 。
调查显示 , 目前影响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3个:排在第一位的是“厨余垃圾破袋 , 操作麻烦还脏乱” , 52.33%的受访者投票 。 其次是“看别人没分类 , 感觉自己白分了” , 占比46.33% 。 第三是“定时定点投放设计不合理” , 占比33% 。 另外 , 也有不少受访者留言 , 反映小区内分类垃圾桶设置不合理、垃圾分类不规范等其他问题 。
就是否已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所在社区是否已进行垃圾分类培训 , 56.67%的受访者表示 , 所在小区物业公司或街道办、居委会等相关部门已开展过垃圾分类指导或培训 , 自己清楚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 有11.33%的受访者表示 , 小区内曾张贴垃圾分类宣传单 , 居民会对照宣传单上的图示 , 自觉进行分类投放 。 不过 , 也有32%的受访者表示 , 其所居住的社区并未进行有关垃圾分类知识的相关指导或培训 , 居民不清楚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
影响因素1
“厨余垃圾破袋太麻烦”
今年5月1日以来 , 本报曾多次接到市民来电 , 反映其在垃圾分类中遇到的厨余垃圾破袋有关问题 。 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 有52.33%的居民反映所住小区要求厨余垃圾破袋 , 但在破袋时遇到不少麻烦 , 呼吁相关部门想办法解决 。
采访人员深入一些社区走访调查 , 发现要求“破袋”的做法在多家社区存在 。 为服务并监督厨余垃圾破袋投放 , 不少社区还专门派出大量人力进行现场值守 。
7月12日17时许 , 采访人员来到西城区庄胜二期芳庭苑小区 。 一进小区西门 , 采访人员就看到右侧一住宅楼前设有分类垃圾桶 , 绿色桶装厨余垃圾 , 蓝色桶装可回收物 , 黑色桶收集其他垃圾 。 沿小区内南北主路来到最南侧住宅楼下 , 采访人员看到一名身穿黄马甲的分类人员正忙着整理垃圾桶:她掀开厨余垃圾桶盖 , 踮起脚尖 , 将头探进垃圾桶内 , 用双手将垃圾桶内的小纸团、塑料袋扒拉出来 , 一群苍蝇围着垃圾桶“嗡嗡”飞 , “太臭了 。 ”她说 。
该名垃圾分类员介绍 , 厨余垃圾需要破袋投放 , 垃圾袋、餐巾纸、塑料袋、塑料盒等都得挑出来 , “挑不干净 , 我得被罚款 。 ”

垃圾分类|【北京日报问卷调查分析】什么在影响居民垃圾分类热情?
文章图片
有居民反映 , 厨余垃圾要求破袋投放 , 这令剩饭剩菜、瓜果皮等厨余垃圾直接倒进大垃圾桶 , 很容易脏手 , “双手沾满油腻 , 垃圾桶盖子反复掀盖 , 气味儿非常难闻 , 还惹来不少蚊蝇 , 一楼住户都不敢开窗 。 ”分页标题
今年53岁的苏女士告诉采访人员 , 厨余垃圾破袋投放在冬天还好 , 但夏天温度高 , 烂菜叶瓜果皮剩饭菜很容易腐烂 , 破袋投放进垃圾桶 , 高温下发酵的泔水味道刺鼻 , 不仅招蚊蝇 , 也极易弄脏垃圾箱 , “特别是倒垃圾时 , 油腻汤水沾满手 , 也没地方清洗 , 让人头疼 。 ” 她建议在垃圾桶站旁设置洗手池 , 或是放置湿巾、酒精消毒液 , “其实 , 如果有关部门能提供脚踏垃圾桶 , 或是采用可降解塑料袋装厨余垃圾 , 这样能解决大问题 。 ”
“垃圾分类过程应该尽量简单 , 易操作 , 让大家分得轻松、愉快 , 才好推进 。 ”居民李先生认为 , 如果垃圾分类操作复杂 , 即便当下大家能被盯着做到破袋 , 但一旦分类指导员下班 , 也会有人顺手带袋投放 , 长期来看 , 难以保证垃圾分类成果 。
一些居民建议 , 居民将厨余垃圾带袋投放后 , 应在清运至垃圾处理场站后 , 统一由机器设备进行自动破袋、清理并收集 , “这对相关厂家来说 , 并不是难题 。 ”
影响因素2
“看别人没分类 ,
感觉自己白分了”
调查结果显示 , 46.33%的受访者认为 , 自己本来进行了垃圾分类 , 可当投放时 , 却发现别人没有分类 , “垃圾还是混合投放 , 感觉自己白分了 。 ”
家住海淀金雅园小区的居民吴先生反映 , 小区内垃圾分类执行不力 , 没人看垃圾桶 , 居民不分类 , 垃圾乱扔 。 “我们在家是自觉分好类的 , 在扔厨余垃圾时 , 见垃圾桶里有好多塑料袋 。 其他垃圾桶里也塞满了塑料瓶、包装箱等可回收物品 , 感觉自己白分了 。 ”吴先生告诉采访人员 , 他一连几天观察垃圾桶 , 桶内都是垃圾混装 , “希望居委会或是物业公司派人手 , 把垃圾分类管起来 。 ”
在采访中采访人员获悉 , “感觉自己白分了” , 该项因素影响了不少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热情 。
在西城区椿树园小区东北角一垃圾摆放点 , 采访人员看见厨余垃圾箱内除有西瓜皮、剩饭菜等厨余垃圾外 , 还躺着几个矿泉水瓶 。 按照分类规定 , 这些塑料瓶应投进蓝色的写有“可回收物”垃圾箱中 。 此外 , 在收纳其他垃圾的垃圾桶内 , 也扔着纸盒、塑料瓶等可回收物 , 而可回收垃圾桶内 , 还扔有一些其他垃圾 。
“你看这个垃圾箱 , 应该投放厨余垃圾 , 但这塑料瓶也扔进来了 。 ”居民孙女士带着孩子 , 每人手里提着两袋垃圾投放 , 见仍有邻居并没进行分类 , 孙女士向孩子抱怨 。 另一名居民也向采访人员抱怨称:“我分好了 , 扔垃圾时 , 看别人乱扔 , 我就很生气 , 也会跟着乱扔 。 ”
该小区西北门内也设有一组分类垃圾箱 。 采访人员现场看到 , 几名居民提着垃圾袋从住宅楼内走出 , 有两名居民将手中拎着的装有厨余垃圾的垃圾袋破袋倾倒 , 而走在最后的一名年轻人 , 则将手中的垃圾带袋扔进标有“厨余垃圾”的垃圾桶中 。 该名年轻人离去后 , 一位戴有垃圾分类指导员工牌的老人持一根铁棍 , 将年轻人扔的垃圾一一钩出 , 泔水淅沥淋在桶壁上、地面上及老人的衣服上 。 重新分类投放后 , 老人再用毛巾把污渍擦干净 。
“您刚才为何不提醒他分类投放?”采访人员问老人 。 “之前总是提醒 , 有的人听 , 有的人说几遍也不听 , 还有人说难听的话 。 ”慢慢地 , 老人就不再提醒了 , “我还是自己麻烦点 , 省得听难听话 。 ”

垃圾分类|【北京日报问卷调查分析】什么在影响居民垃圾分类热情?
文章图片
影响因素3
定时定点回收
垃圾投放不便
问卷调查显示 , 33%的受访者认为小区内垃圾桶撤桶并站 , 要求按时按点投放垃圾 , 但时间设计不合理 , 影响了自己垃圾分类的热情 。
“早上起来扔垃圾 , 竟然发现有人把垃圾桶用铁链子给锁上了 。 很多垃圾袋直接扔在垃圾桶下 。 ”家住通州区马驹桥一号桥南侧一小区的居民孙女士告诉采访人员 , 小区启动垃圾分类 , 居委会还为每家每户分发了分类垃圾桶 , 大家参与垃圾分类的劲头儿很大 , 可小区开始定时定点收垃圾 , 其余时间将垃圾桶上锁 , 这让不少居民难以接受 , “最初也没通知 , 很多居民上班前扔垃圾 , 发现一排垃圾桶全被上了链子锁 , 有业主还将上锁的垃圾桶照片发到了业主群里 。 ”分页标题
今年33岁的吴女士认为 , 定时定点回收垃圾 , 不利于年轻家庭开展垃圾分类 , “小区每天上午7点到9点、下午6点到8点收垃圾 , 我们早上5点多就起床上班 , 夜里9点多才到家 , 赶不上垃圾回收 。 只得将垃圾扔到垃圾桶下 , 这样令小区环境更脏乱了 。 ”
多名居民建议 , 定时定点回收垃圾应考虑到上班一族实际情况 , 有的新入住小区内 , 住有大量年轻人 , “再定时定点回收 , 年轻人就会被垃圾分类拉下 。 ”
位于石景山区时代花园的茂华璟公阁、璟公馆和璟公院 , 实行流动垃圾车以及限时投放垃圾措施 。 自6月始 , 居民白先生就不断反映固定垃圾桶撤后有居民将垃圾扔在地面上 , “很多居民投诉也没有改善 。 ”他说 , “垃圾袋堆得路边到处都是 , 本来干净的高档小区变了模样 。 垃圾分类与小区放置分类垃圾桶不矛盾 , 定时定点收垃圾 , 也不能‘一刀切’ 。 ”
7月15日18时许 , 在璟公阁3号楼北侧 , 采访人员看到一辆垃圾车正回收垃圾 , 车上载有两个厨余、两个其他垃圾桶 , 可回收垃圾则被单独收放 。 在该点位 , 不少居民陆续前来投放垃圾 。 该小区分类垃圾投放时间为每天6时30分至9时30分、18时至21时两个时间段 。 小区内共设有3个投放点 , 每个投放点流动垃圾车会停留一小时 。 在离璟公阁不远的璟公馆、璟公院 , 垃圾回收流程也大致相同 。
璟公院一居民反映 , 限时投放造成家中垃圾积攒 , “如果错过 , 就得等下一次 , 就有居民直接将垃圾放在路边 。 ”在璟公阁、璟公馆和璟公院 , 采访人员均看到有垃圾袋就地堆放现象 。

垃圾分类|【北京日报问卷调查分析】什么在影响居民垃圾分类热情?
文章图片
7月17日17时许 , 采访人员把居民反映的相关问题反馈给八角居委会 , 居委会一负责人回应 , 时代花园已在定时定点回收垃圾的基础上 , 每个院设立了一组固定分类垃圾桶 , 以为居民进行分类垃圾投放提供个性化服务 。
专家建议:
解决方案应更接地气儿
针对居民在垃圾分类推进中遇到的问题 ,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娄伟认为 , 垃圾分类是一种文化 , 一种素养 , 但在开始 , 应在有强制、约束的条件下进行 , 并予以循序渐进 , “目前 , 能将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分出来 , 垃圾分类就已取得了较大成果 。 接下来 , 相关部门仍应进一步细化措施 , 尽可能为居民减少麻烦 , 增加激励 。 分类措施也应更接地气儿 , 更加人性化 , 从而让垃圾分类更快地成为全体市民的习惯 。 ”
娄伟指出 , 通过前段时间的大力宣传 , 居民从心理上逐渐认可了垃圾分类 , 也愿意配合 , 但要改变旧习惯 , 养成新习惯 , 是需要大家有所付出的 , 实际上工作量也有所增加 。 在该过程中 , 一些居民觉得麻烦 , 能拖就拖、能随手扔就随手扔 , 所以垃圾分类需要制定强制措施 , 这些措施能强制、约束居民不怕麻烦 , 进而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
但是 , 垃圾分类要最终取得成果 , 还依赖于居民分类习惯的养成 。 这需在强制、约束的前提下 , 各个社区根据实际情况推出激励措施 , 将看似复杂的垃圾分类简单化 , 逐步向深向细 。
针对厨余垃圾破袋问题 , 娄伟认为 , 有关各方不应回避居民提出的现实问题 。 找到解决之道才是根本 , “特别是夏天 , 有的小区采用的还是老式垃圾桶 , 居民破袋投放厨余垃圾 , 会引来阵阵腥臭、蚊蝇 , 这反而污染了小区环境 。 ”娄伟建议 , 可以由垃圾处理厂家集中破袋 , “要求破袋投放的社区 , 也应回应居民呼声 , 想办法解决垃圾臭味及蚊蝇等问题 , 有条件的可以为居民配备清洗、消毒用品 。 ”
至于定时定点投放导致的问题 , 娄伟称 , “像时代花园在定时定点回收垃圾的基础上 , 再设立一组固定分类垃圾桶 , 供居民不定时投放分类垃圾 , 就能修补垃圾分类中遇到的问题 , 填补漏洞 。 ”他建议社区居委会或是物业公司能兼顾居民需求 , 提供更接地气、更人性化的垃圾分类解决方案 。 分页标题
【垃圾分类|【北京日报问卷调查分析】什么在影响居民垃圾分类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