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要做一个谦卑的乐观者



股票|投资,要做一个谦卑的乐观者
本文插图
投资理念:以绝对收益的视角来审视市场
对一个人的投资理念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因素 , 是内在性格和从业经历 。 在2011年的熊市中入行 , 2015年股灾前开始管理产品 , 经历了2016年的熔断 , 又熬过了2018年的熊市 , 我见证和经历了许多投资者的亏损与煎熬 。 经历过牛熊切换 , 让我对市场有很强的敬畏心 , 对投资者也有很强的同理心 。 因此 , 我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投资理念:资产保值是排在增值前面的投资目标 , 避免或减少亏损是投资的首要任务 , 接下来才是考虑如何实现收益 。
“世界终属于乐观者” , 这句话在投资界里很流行 。 它告诉我们 , 在悲观绝望中蕴含着投资机会 , 但在乐观亢奋中也同样隐藏着巨大风险 。 所以我总是以谦卑和怀疑的态度来看待市场 , 以投资者体验为出发点 , 以绝对收益作为产品的管理目标 。
很多公募产品的投资者每天都在进行申购赎回 。 如何能够保证绝大部分人拥有良好的持有体验 , 我认为是要主动降低组合的波动率 , 避免净值的大起大落 , 在波动率与收益率之间寻求平衡 。 只有这样做 , 投资者才能拿得住 。 只有拿得住的产品 , 投资者才能实现盈利 。 过去几年 , 我在管理小集合和专户产品的时候 , 就以“中低波动、中高收益”作为追求目标 。 这种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良好的检验 , 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 真正做到了“熊市要少亏 , 牛市跟得上” 。
投资框架:仓位调节+行业结构+个股选择
1.仓位调节
绝对收益选手必须具备的能力 , 就是进行适度的仓位调节 , 这样才能降低净值的波动率 。 为此我专门构建了自己的模型 , 依据对于宏观经济、政策及市场的充分考量 , 得出市场是否可为的定性判断 , 然后再做出合理的仓位选择 。 在一些极端环境下 , 合理的仓位能够有效控制回撤与亏损 , 从而为自己赢取更舒适的心态 。 在对过去几年投资的回顾中 , 我发现大部分的超额收益是在熊市和震荡市里产生的 , 仓位调节功不可没 。
2.行业结构
每位投资经理的能力范围都会经历一个“聚焦—发散—再聚焦”的过程 。 最开始关注的都是自己最熟悉的、研究最深的行业 ,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能力圈的拓展以及投资上的试错;最后在一些具备长期投资价值且自己能够把握的领域上进行再聚焦 。 我也经历了这样的历程 , 因此逐步把自己的投资范围圈定在消费与科技两个大的行业 。 过去几年的收益也主要来自以上两个行业大类 。
3.个股选择
在消费与科技两大领域 , 我通过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 , 筛选出具备核心竞争力及长期成长力的公司 , 在估值合理的前提下进行配置 。
投资风格:消费守正 , 科技出奇 , 攻守兼备
1.消费与科技领域将是长期投资的主赛道 。
宏观经济背景决定投资赛道的选择 , 我们国家目前处于并且未来将长期处于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 而经济转型的方向包括两个方面——消费崛起、产业升级 。 前者意味着消费在国民经济的占比将持续提升 , 消费类公司将获得超越整体的增长速度;后者意味着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对经济驱动的力量也在提升 , 这些产业中的龙头公司将获得较好的长期成长空间 。
2.A股的风格切换相当程度上也是消费与科技行业股票的内部切换 。
回顾过去十年的行情 , 2013-2015年是成长股行情 , 2016-2017年是价值股行情 , 2019-2020年成长股又略占优 , 实际上多数时间也表现为消费行业股票内部可选消费与必选消费的分化、科技行业股票内部不同行业的分化而已 , 因此做好消费与科技行业股票的整体性研究和比较 , 能够很大程度上应对A股的这种风格切换 。
3.消费与科技行业股票的特性差异巨大 , 投资方式亦有不同 。分页标题
同样是好赛道 , 消费与科技两个行业的股票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性:消费行业是稳健增长、较低波动 , 科技行业是较高增长、较高波动 。 为了实现投资组合在波动率与收益率之间的平衡关系 , 我在这两个领域选择了不同的投资方式 , 可以总结为“消费守正、科技出奇” 。 我会把大部分的仓位用于配置消费行业(包括医药) , 并且做较为长期的持有 。 科技行业的配置是选择性的、阶段性的 , 仓位要适当 。 这是一种较为均衡、攻守兼备的投资策略 , 和这几年的市场风格比较匹配 。
过去二十年各行业的历史表现我都做了研究 。 食品饮料、医药、家电等行业不仅复合收益率高 , 而且波动率较低、回撤较小 , 这非常符合我对投资组合“中低波动、中高收益”的投资目标 , 因此我把消费作为底仓和主仓选择 。 科技类行业的内涵比较丰富 , 包括TMT、新能源、新能源车等 。 2013年以来主要的科技类行业收益率都超越了沪深300 , 但波动率也同样是沪深300的数倍 。 原因在于绝大部分科技类行业属于周期成长股 , 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持续提升 , 又会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 。 科技行业股票最美妙的投资阶段 , 在于景气度的周期性回升与长期成长性的共振阶段 , 往往呈现出周期股业绩叠加成长股估值的双击效应 , 爆发出非常好的股价弹性 。 因此 , 对于科技行业股票的投资 , 区分不同行业的驱动因素 , 同时对其景气度进行判断显得尤为重要 。 我自己的做法是以季度或者年度为单位 , 选取景气度向上的科技类行业 , 进行集中的阶段性配置 。
投资心态:保持热情 , 力求安心
1.研究不能进入舒适区 , 但有好奇心和企图心 。
经济形势和内涵在不停变换 , 企业也在发展和进化过程中 , 其中有很多的优质上市公司不断涌现 , 这都要求我们不断研究、跟踪和学习 。 一方面 , 虽然我的主要投资范围圈定在消费及科技两个领域 , 但对于宏观经济及其他行业的研究跟踪也对投资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 例如对于地产行业的研究 , 将有助于我们对家电、家居、消费建材等诸多消费类行业的投资指导 。 另一方面 , 对于消费和科技内部 , 新商业模式、新技术、新变化和新公司层出不穷 , 投资经理始终要保持理性客观及足够的好奇心 。
同时 , 我们在研究上也要有快人一步的企图心 , 这是超额收益的来源 。 入行近十年 , 我能始终保持对新生事物的研究热情 , 始终保持与之相匹配的工作强度 , 这是让自己最为满意的地方 。
2.投资要进入舒适区 , 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
投资方式的选择 , 以及结构和个股的选择偏好 , 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自己在投资组合配置上达到一种有效且舒适的状态 , 只有保持良好心态和组合的舒适度 , 才能保证业绩的稳定性 。 我自己对于亏损的容忍度很低 , 对于结构偏移度过高带来的高波动也缺乏安全感 , 对于估值丧失合理性及由此带来的下跌风险非常恐惧 , 因此构建一个结构分散、攻守兼备、估值合理、仓位灵活的投资组合对我自己而言是舒适的选择 。
公司选择:看重成长、合理估值
1.看重公司的成长性 , 更看重成长的确定性 。
股价的长期增长动力来自于企业盈利及现金流的不断增长 , 这其中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A股在一定时期内成长性仍胜于价值性 , 市场对于成长股的偏好仍旧十分顽固 , 对此我们也需要顺势而为 。
二是现金流要与企业盈利相匹配 ,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公司有利润没有现金流 , 其中不乏远期现金流会出现巨大改善的公司 , 但大多数公司的经营质量值得怀疑 , 这是投资中我们需要警惕的地方 。
三是我个人强调成长的确定性胜于弹性 , 行业空间、竞争格局、管理层能力等对于业绩增长的置信度是核心考察因素 。
2.好公司越来越好 , 但投资好公司也要有好价格 。分页标题
【股票|投资,要做一个谦卑的乐观者】
在经济增速变缓和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 , 行业集中度是逐步提升的 。 这几年 , 我们的确观察到许多龙头公司增速显著超越了行业增速 , 而且相当部分公司正走在成为全球巨头的道路上 。 例如 , 有些新能源、新能源车领域的龙头公司已经在全球占据较大份额 , 有些消费电子公司已经转型成为平台型公司 , 有些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公司通过不断的研发与创新已经逐步接近了全球第一梯队 , 我调研时发现这些公司与5年前相比 , 已经实现量的飞跃和质的蜕变 。 所以这几年龙头公司的确是发展越来越好 , 其估值也变得越来越贵 , 这在投资上给我们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疑惑与困扰 。
就我个人而言 , 估值与业绩增长潜力的匹配显得较为关键 , 估值不一定要圈定在某些数据范围内 , 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基本面支撑 , 就没办法说服自己所投资的公司潜在收益率及风险损益比是合适的 。 简单来说 , 就是投资好公司也要有好价格 。
结语:
投资大师约翰·邓普顿在投资中的谦卑 , 应该是他投资成功的重要主观因素 , 他认为 , 只有面对上帝 , 你无法骄傲;只有面对上帝 , 你不会面对直接的挫败打击 , 也不必自卑 。
投资如果有谦卑的心 , 在平静的心态下 , 才会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 并做出准确的判断 。 投资如果有乐观的心 , 虽然一时可能会陷入低谷 , 但从来不会被打败 , 并会随时准备逆转 。 谦卑而乐观 , 这或许就是一个成熟投资者应该秉持的心态 。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