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业长青|孙大午:情义管理与基业长青
本文插图
大午集团创始人、监事长孙大午
我们现在的企业界 , 大多推崇的都是西方管理 , 讲求法理 , 追求效率 。 这本身并没有错 , 可是一味地讲求法理和效率 , 事实上是行不通的 。
先说效率 。 在这方面 , 我觉得西方管理的核心是“器物管理” , 是把人当作“物”来管理 。 比如说生产的流水线 , 流水线的工人就是一种“物” , 工人在这个岗位上 , 就是做这一种事情 , 甚至是一种动作 , 工人不用思考 , 也不用有思想 , 只要会动就可以了 。 但你不能出错 , 差一秒钟也不行 。 这种生产实际是把人变成了机器人 , 这种管理完全用科技的管理代替了人的管理 。 比如记工 , 我们通常要点名 , 或者登记签字 , 西方管理使用刷卡机 , 工人进去按指纹就可以了;财务审计 , 过去的时候审查起来很复杂 , 现在有了相应的电脑软件 , 自动生成结果 。 器物管理是简洁而高效的 , 而且管理起来也很顺手 。 但器物管理的弊病也很多 , 喜剧大师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 , 就曾经以艺术的形式 , 表达过对这种管理的不满:他饰演的工人在节奏异常紧张的流水线上疯狂工作 , 后来一见到圆形的东西 , 就忍不住要用扳子上紧;而几年前富士康公司的N连跳事件 , 则是器物管理在中国引发的悲剧 。
再说法理 。 西方社会是契约式的社会 , 在企业里 , 老板和工人都会严格按照既定的契约行事 。 可是这种契约严格到极致的时候 , 就成了“我给你干活 , 你就给我开工资 , 你开不了工资 , 我就走人” 。 有位新西兰的教授对我说:我原来是年薪 , 后来改成季薪 , 又改成月薪 , 现在改成周薪了 。 为什么呢?他强调的是法理 , 因为他觉得老板押他一年的薪水不合理 。 实际上押一周也不合理 , 应该当天干完当天结清 。 可是这样做虽然合理了 , 企业的发展还有保证吗?这位新西兰的教授自己就说 , 他所在的企业 , 一年的工人更换率达到了200% , 平均三四个月就把所有的工人都换一遍 。 这样的企业 , 能做到持续发展吗?那些不断更换工作的工人 , 能得到长久的工资保障吗?
本文插图
我想 , 西方的器物管理或法理管理都不是真正的管理 , 真正的企业管理应该主要是对人的管理 , 是把人作为自然人而不是机器的管理 , 是对人的尊严和价值予以认可的管理 。 延续近三百年的著名商号大盛魁 , 对选中的手工业户 , 从不随意更换 , 竟至世代相传 。 当手工业户资金短缺、周转困难时 , 还能借垫银两 , 予以扶持 , 这种具有情义色彩的管理 , 正是东方管理的最大特点 。
在东方的传统文化中 , “义”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 是国之四维之一 。 中国的儒学将“仁义礼智信”作为君子的基本道德 。 “义”的本意 , 就是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 , 为了这种公正合理 , 古代的君子可以“舍生取义” , 就连强盗也要建一个“聚义厅” 。 这种“义”文化反映到企业经营 , 就是“以义为利” , 不一味追求利益 , 寻求暴利 , 而是“君子爱财 , 取之有道” , 只赚取自己应得的部分 , 并且在经营过程中 , 能够让本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受益 , 做到有情有义 。
目前 , 我们国家绝大多数私营企业都是家族企业 , 一提到家族企业 , 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裙带关系、继承人争夺家产等负面信息 , 实际上家族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表现是很优异的 , 在西方 , 家族企业的平均绩效要好于非家族企业 , 而且寿命更长;在亚洲 , 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是家族企业 。 为什么家族企业会有这样的表现?因为家族企业本身就是一个以血缘为纽带的利益命运共同体 , 有利益大家共同创造、共同享受、共同拥有责任共同承担 ,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 和尚和庙共存!与非家族企业相比 , 凝聚力更强 , 员工忠诚度更高 。 至于家族企业在传承中遇到的纷争 , 其实并不是企业传承 , 而是财富继承 。 据全国工商联统计 , 95%的家族企业里的孩子不愿意接班 。 为什么呢?当企业家太累 。 因为企业接班 , 接的不仅仅是财产 , 更是一种责任 。 财产继承只是一种表象 , 企业传承的真谛在情义的传承 , “情”源于血缘关系 , “义”源于家族企业是一个利益命运共同体 。 从某种意义上讲 , 谁接班 , 谁担起这个担子 , 谁就是在给这个企业、这个群体甚至这个社会打工 。 所以家族企业的传承是以情义传承为主、财富继承为辅的一种形式 。 财富继承是假象 , 情义传承才是难点 。 情义传承没有做好 , 或者说是接班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没有做好 , 财富继承就是一个包袱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基业长青与利益命运共同体
最近几年 , 很多企业家和学者都在研究企业基业常青的问题 , 我对此也很感兴趣 。 在查阅了很多著名企业的发展史后 , 我发现 , 在现存的百年老店式的企业中 , 有独资企业 , 有股份制企业 , 有家族企业 , 也有非家族企业 。 这表明 , 企业能否基业长青 , 与企业的组织构架无关 , 与产权是不是分割也没有关系 , 这与我们经济学课本上的知识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
1、股份制无法保证基业长青 。
在九十年代 , 我们开始引进所谓现代企业制度 , 要明晰产权 , 分清责任 , 一时间股份制大行其道 , 似乎一个企业施行了股份制就可以解决生存问题 。 当时不少人都建议我实行股份制 , 我自己也动过这个念头 , 可是在实行之前 , 就遇到了很多问题:家庭内部成员要不要给股份 , 给多少?中层骨干给不给 , 给多少?跟着一起创业的老员工给不给 , 给多少?股份制还没有实行 , 企业里已经人心浮动 , 本来很平稳的企业忽然矛盾重重 , 人人都盯着股份分配 。 在这种情况下 , 大午公司没有实行股份制 。
现在想来 , 幸亏当时没有分股份 , 特别是我们兄弟之间没有分割产权 。 在我看来 , 股份制表面上是对产权的分割 , 实际是一种以产权份额为标准的分配方式 , 即我有多少股份 , 就要分给我多少利润 。 可是现在国内的股份制企业 , 包括上市公司 , 没有分红的概念 , 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 , 股民根本就不了解 , 更不知道自己的收益 , 倒是那些“打工皇帝” , 年薪几百万、几千万 , 哪个股东的收益能和他相比?这些人的年薪 , 股民们有权参与议定吗?民营企业 , 特别是家族企业 , 引进股份制以后 , 常常导致企业的分裂 。 原本有情有义的一家人 , 先是同甘共苦 , 后来同床异梦 , 导致同室操戈 , 最后同归于尽 ,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 有一次 , 我们大午食品公司需要购进一套加工设备 , 经过考察 , 选定了石家庄的一家企业 , 也谈好了价格 , 一套设备十五万 。 很快 , 石家庄另外一家同类企业主动找到我们 , 报价十二万 , 后来又有一家企业 , 直接报价十万 。 当时我就很奇怪 , 买设备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 这次怎么这么顺利?后来一家企业的老板告诉我 , 这三家企业的老板 , 是亲兄弟 , 哥仨 。 他们在创业之初是在一起的 , 分配的股份以后 , 因为经营理念不同 , 分成了三个企业——就是这三个企业 , 竞争得比别人还厉害 。 后来其中一位老板对我们的业务人员说 , 原来父亲在的时候 , 哥三个齐心协力 , 企业特别红火 , 父亲走了以后 , 三个人因为股份闹了矛盾 , 最后分成了三个企业 。 要是当初不分股份 , 他们的企业在同行中应该是很有影响力的 。
本文插图
2、实施情义管理 , 打造利益命运共同体
在世界级的企业家中 , 我很尊敬亨利·福特 。 福特汽车公司虽然是西方企业 , 但福特公司的管理和经营是以人为本的 。 当福特开始研制、制造汽车的时候 , 他的目标并不是想赚多少钱 , 而是想“让所有的美国人都能坐上汽车” 。 当他第一部汽车生产出来的时候 , 价格是700多美金 , 这对于当时只有高官巨贾才能坐得起的汽车来说 , 已经很便宜了 。 福特的梯形汽车卖了1500万辆 , 最后的售价降到了300多美金 。 这300多美金是什么概念呢?福特公司率先实行了八小时工作制 , 工人的日薪是5美金 , 也就是说 , 福特的工人两个月的工资就是300美金 , 两个月多一点就可以买一部汽车 。 亨利福利代表的就是美国的企业家精神 。 他想让老百姓坐得起汽车 , 而且首先让他的工人坐得起汽车 , 他缩短了劳动时间 , 提高了工人工资 , 让所有工人都从企业的发展中受益 , 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分页标题
现在 , 西方很多企业家在企业发展遇到困境时 , 都开始把目光转向东方 , 学习日本的管理 , 其中日本日立公司的“和” , 松下公司的“和亲” , 丰田公司的“温情友爱”等企业文化得到了最多的推崇 。 这些长寿企业与福特公司一样 , 都是实行情义管理的 , 他们的很多措施 , 比如养老制度、不轻易辞退员工、忠诚奖金的设置等 , 都是把企业的发展和员工自身的发展和利益捆绑起来 , 在这些长寿企业中 , 甚至有几代人都在一个公司上班的现象 , 这说明他们的企业文化得到了工人的认可和支持 , 企业成了一个利益命运共同体 。
【基业长青|孙大午:情义管理与基业长青】
- 谋士荀谌|三国时的诸侯,明明有偌大基业,不留子孙后代,却总想拱手让人?
- 谋士荀谌|三国时的诸侯,明明有偌大基业,不留子孙后代,却总想拱手让人?
- 孙大午:民在违法,官在犯罪,路在何方?!
- 赌王何鸿燊风光大葬之后,何家万丈基业或将崩塌?这三点要害致命
- |赌王何鸿燊风光大葬之后,何家万丈基业或将崩塌?这三点要害致命
- 文史江山|如果诸葛亮多活几年,能否守住蜀汉的基业,统一三国?
- 六枝特区人民检察院|【巡河动态】跨区域协作巡河,检察蓝守护山河长青
- 黑白历史|为何说秦惠文王是明君?拒绝张仪的建议,结果打下了秦国百年基业
- 钛媒体|粽子“三巨头”分道扬镳,老字号“长青”秘诀是什么?
- 大众报业·海报新闻大众网·海报新闻对话被海口中院驱赶律师李长青:我不想成为新闻的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