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一个新加坡的穆斯林女孩咱们先说个旧闻 。2017年和2018年的时候 , 缅甸(Myanmar)当局决定 , 对聚居在其西南地区的若开邦的80多万罗兴亚人(Rohingya People)进行驱逐 。 这个命令下达之后 , 在东南亚曾经引起了小规模的难民潮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被缅甸政府关进难民营的罗兴亚人 。 如你所见 , 他们戴着白色毡帽 , 没错 , 罗兴亚人是穆斯林民族我斗胆一猜 , 当时的人们在看到新闻的时候 , 会想这样两个问题:这罗兴亚人是什么样的民族?为什么缅甸要驱逐他们?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 早就已经有了 。 这个所谓的罗兴亚人 , 原本是孟加拉(Bangladesh)人一支 , 并不是缅甸人 , 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黄种人;缅甸当局之所以驱逐他们 , 除了历史遗留问题(二战时期 , 罗兴亚人曾寻求独立建国)和民族矛盾 , 最主要的问题是——文化矛盾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罗兴亚人主要聚居在缅甸西南部的若开邦 , 即图中蓝色的区域罗兴亚人是穆斯林(Muslim 即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民族 , 而缅甸的国教是佛教 , 缅甸大约87%的人口信仰佛教 , 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佛教文化国家 。 缅甸和泰国一样 , 大多数男性一生之中 , 至少会出一次家 。理解了这个前提 , 你也就知道“为什么缅甸宁愿冒着被联合国谴责 , 也执意要驱逐罗兴亚人”的答案了 。 而“宗教矛盾”这个由来已久的问题 , 也并非缅甸的“家务事”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缅甸领导人昂山素季安抚罗兴亚人 。 昂山素季是缅甸国父昂山之女 , 也是缅甸的国务资政借着这个话题 , 我顺着下去讲讲“东南亚的伊斯兰化” 。东南亚是一个具有地缘政治和地理位置双重性的名词 ,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 东南亚是不存在的 。 它是古代中国的势力范围 , 按照大中国的地缘概念 , 被称之为“南洋”;二战之后 , 民族独立运动席卷世界 , 东南亚这个概念才渐渐出现 , 现代意义上的东南亚指的是“东南亚11国”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东南亚11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东帝汶、新加坡而我们以往的印象中 , 提到穆斯林 , 似乎就是沙漠、长袍和毡帽 , 好像够不着气候潮湿炎热的东南亚;而提到东南亚 , 就不能不说到寺庙 , 东南亚是世界上寺庙建筑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 其寺庙的景观可以说是“百僧诵经 , 万人焚香”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柬埔寨吴哥窟(Angkor Wat) , 是柬埔寨的国宝 , 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寺庙遗址事实上 , 东南亚确实是世界上佛教信仰占主体的地区;然而更值得玩味的是 , 东南亚同时也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 其中印度尼西亚(Indonesia)还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2.7人口 , 穆斯林人口约为2.3亿) , 很神奇吧?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世界穆斯林人口集中地图 , 颜色越深 , 代表穆斯林人口越集中 。 最集中的区域是南亚咱先纠正一个观点 , 大多数人会习惯性地认为穆斯林很好战、很好斗 , 但其实那都是极少数恐怖分子给人们带来的偏见 , 我们不能将穆斯林与恐怖分子等同 。 我国奉行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即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 , 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 (希望各位理性客观地看待这篇文章)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伊斯兰教的传播图风从海上来 , 雨从西方来东南亚的伊斯兰(Islam)信仰并非本土原生 , 而是从中东地区传来的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位于马来西亚沙巴州的水上清真寺 , 其景色宜人 , 因而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游玩这个中东地区呢 , 习惯上认为是从地中海东部到伊朗高原之间(由东至西)和从高加索山脉南麓到阿拉伯海北岸(由北到南)之间的一块广大区域 。 这里是世界上穆斯林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 伊斯兰教也就是在这里诞生的(沙特阿拉伯麦加)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中东地区简图 。 这里人口约为4.9亿 , 以出产石油为主要经济支柱 , 近年来局势动荡不安最早成为穆斯林的一批人是阿拉伯人 , 而后通过商业贸易、军事征服和文化交流等方式而逐渐推广到其他地区 。 伊斯兰教的传播 , 是和阿拉伯帝国国力强盛与否息息相关的 。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穆斯林国家(即穆斯林人口占多数 , 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 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中亚地区、高加索地区、北非地区、南亚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 。 总人口约为17.5亿 , 占世界总人口的23%左右 。分页标题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公元8世纪-9世纪的阿拉伯帝国版图 。 这个时候的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十分强盛的大帝国东南亚有三个穆斯林国家: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 。 这三个国家的历史 , 就是一出东南亚的穆斯林化历史 。 因为东南亚是传统的佛教文化区和大中华势力范围 , 从地缘角度出发 , 我们总体上可以认为:东南亚的穆斯林化程度 , 是与佛教文化和中华文化辐射程度呈负相关的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印尼、马来和文莱三国 , 是东南亚的穆斯林国家 , 总人口超过3亿“也就是 , 越不靠近中国 , 越不信佛教 , 伊斯兰化就越高 。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位于新加坡的苏丹回教堂 。 尽管新加坡的主体人口是华裔 , 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而言 , 东南亚的穆斯林化是不能从阿拉伯商人来到之前开始的 。 所以 , 在8、世纪之前 , 东南亚还没有出现穆斯林 。 大概在公元8世纪 , 阿拉伯帝国强大了起来 , 陆上商旅不绝 , 海上货船不断 。然而 , 与此同时 , 阿拉伯帝国也四处征战 , 扩张版图 。 比如 , 其曾经在中亚腹地一座叫作怛(音da二声)罗斯的城市 , 与唐朝军队交战 。 但根据考证 ,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中 , 统治者并非推行伊斯兰教 , 因为根据律法 , 非穆斯林的税收要比穆斯林高很多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今人想象中的阿拉伯帝国部队因此 , 那时候的伊斯兰传教是温和且自发的 , 不存在武力逼迫 。 而和中亚、北非及高加索地区被征服后笃信伊斯兰教不同 , 东南亚地区从未被阿拉伯帝国征服或统治 , 其笃信伊斯兰得归功于阿拉伯商人与传教士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阿拉伯书籍里的先知传教图在11世纪阿拉伯商人抵达东南亚之前 , 东南亚地区长期受到古印度和古代中国的影响 , 在政治上多模仿中原王朝的制度 , 在文化和日常生活上学习汉字、穿汉服 , 宗教上则更多信奉从印度或中国传来的早期印度教和大乘佛教(即汉传佛教)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图中的这个室利佛逝 , 就是一个以大乘佛教为国法的马来半岛古国然而在公元8、9世纪 ,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东扩 , 阿拉伯人和伊斯兰化的阿富汗人入侵南亚之后 , 伊斯兰教在南亚也站稳了脚 。文化这玩意 , 也是讲究地缘性的 。唐朝时 , 阿拉伯帝国势力范围扩张到中亚后 , 伊斯兰教也传入中国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红色箭头为唐帝国西扩 , 蓝色箭头为阿拉伯帝国东扩 。 公元751年前后 , 两方在中亚怛罗斯遭遇印度离东南亚近 , 阿拉伯商人在印度建立了不少商贸站点之后 , 又想着把船继续开到东边的海去 。 目前学界认为 , 伊斯兰教是从印度最西部的地区直接传入东南亚的 。历史有时候很有趣 , 伊斯兰商人和传教士在东南亚的传教趋势大致是:岛上好传 , 陆上难传;靠海好传 , 内陆难传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红色部分为印度最西部的古吉拉特邦 , 是印度伊斯兰化很高的一个地区财富、朋友、大海和宗教阿拉伯人(Arab)自古以来就有商业天赋 。 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 , 不管是“陆上”还是“海上” , 他们都是马车夫 。 言下之意 , 就是很爱跑 。阿拉伯商人来到东方 , 除了帝国的东扩使然 , 更大的原因是为了做生意 。 两条丝绸之路(海上和陆上)都与阿拉伯人分不开干系 。 由于阿拉伯帝国横亘于欧洲与中国之间 , 当时的东西方交流需要经过阿拉伯人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阿拉伯人的骆驼商队中国的茶叶、瓷器和丝绸 , 在阿拉伯、波斯乃至欧洲都是极度抢手的商品 , 利润一度高达10倍 。 在巨额利润的驱使和造船业、航海技术的飞速发展下 , 阿拉伯商人义无反顾地奔向中国 。他们最主要的目的地有两个 , 即中国南部沿海的广州港和泉州港 。 当时的传统商路比较单一 , 要想去中国 , 就必须从马六甲海峡(Strait of Malacha)进入南中国海 。这也就是为什么马来群岛与伊斯兰文明交流频繁的缘由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马六甲海峡示意图 。 马六甲海峡是国际上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一条海峡 , 由新加坡、印尼和马来西亚共治当时的帆船动力主要靠风 , 也就是季风 。 大多数印度、阿拉伯商人会选择在季风季节北上 , 省时省力 , 因此就必须要在马六甲海峡附近逗留一阵子 。分页标题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穆斯林商人们主要在苏门答腊、爪哇等地修建定居点在和中国贸易的过程中 , 穆斯林(商人、传教士等等)逐渐在爪哇岛、马六甲地区、苏门答腊岛等地建立了定居点 , 开始了通婚和传教 , 或者有些人干脆就在泉州或广州建立了落脚点 。对于穆斯林而言 , 有落脚点 , 就必须要有礼拜的场所 , 就是清真寺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位于泉州的艾苏哈卜清真寺 , 始建于北宋年间这都在客观上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11世纪 , 阿拉伯商人和中国的贸易达到顶峰 , 海上商旅不绝 。 在这个过程中 , 伊斯兰教也或多或少地来到了东南亚和中国南部沿海地区 , 伊斯兰教在当时的东南亚算不上很有市场 , 因为佛教和印度教已经统治着那里长达百年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东南亚僧侣有一种习俗 , 叫作“布施” , 即由排成队 , 接受好心人的施舍但是伊斯兰文明和南洋原始部落的文明相比 , 算得上是先进文明 。 历史上有一种“强文明向弱文明输出”的概念 , 即一种更为先进、强大、影响力更甚的文明总是会影响乃至于征服更为弱小的文明 。外来伊斯兰文明对东南亚的冲击 , 集中在大概在11世纪-15世纪 , 这一阶段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开始出现了分化 , 也就是咱们前头说过的“海上好传 , 陆上难传” 。其原因较为复杂 , 但简单归结起来 , 有三点:首先 , 伊斯兰教倡导人人平等和互帮互助 , 这对于当时东南亚底层人民有很大的吸引力;其次 , 中南半岛国家(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国)安于农业经济 , 较为闭塞封锁 , 对外来文化不感冒 , 而且政治多模仿中国 , 讲究儒家文化;最后 , 马来群岛号称“万岛” , 各个岛屿星罗棋布 , 分散于海上 , 穆斯林商人们又富裕 , 很容易通过财力传教 。这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国家就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 他们无一例外靠海 , 和穆斯林商人们接触频繁 。 是的 , 诞生于沙漠之中的伊斯兰教 , 此刻却是托了大海的福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中南半岛国家太依附于中国 , 在中华文化、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之间 , 他们选择了前二者 。 有意思的是 , 越南南部的占城地区本来是穆斯林的天下 , 不少穆斯林商人在那里建立了港口和定居点 , 不少当地人接受了伊斯兰信仰 。 但随着中国化的北方京族人(越南主体民族)南下之后 , 又摆脱了伊斯兰化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19世纪的越南官员 , 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他们的服饰式模仿了中国明代的服饰进入13世纪 , 虽然阿拉伯帝国垮了 , 但是穆斯林商人们却依旧把持着从欧洲到中国的商路 。此时的中国 , 正在经历蒙古人入侵 , 战事频繁 , 不便于贸易 。 同时欧洲又兴起了“香料热” , 恰巧印尼有质量上乘的香料 , 于是乎阿拉伯商人们放弃了中国货物 , 而专心致志地做起了“印尼生意”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印尼香料非常出名 , 印尼也由此得名:“香料王国”经过几个世纪的经营 , 印尼西部的苏门答腊岛(Pulau Sumatera)成了穆斯林商人在南太平洋安身的大本营 , 他们在那里建起了繁华的城市 , 和当地人通婚之后 , 越来越多的本土穆斯林开始出现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苏门答腊岛为马六甲海域重要的岛屿 , 也是印尼的经济重地穆斯林们便以苏门答腊为中心 , 一边做生意 , 一边传教 。 穆斯林商人们的富裕和文明 , 让印尼各岛羡慕 , 他们便单纯地认为:“只要笃信伊斯兰教 , 就会变得富裕” 。终于 , 进入15世纪之后 , 出现了本土的穆斯林苏丹(即伊斯兰教的“国王”称呼) 。 马六甲王国崛起 , 这是一个强大的东南亚穆斯林国家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黄色区域为马六甲王国 , 这是一个穆斯林国家 , 也是一个以商业贸易立国的国家殖民者的疑惑和东南亚穆斯林的崛起马六甲王国的苏丹拜里米苏拉 , 原本是佛教王国室利佛逝的王子 , 在其国家被印度教国家满者伯夷灭亡后逃亡 。 逃亡途中 , 在认识到穆斯林商人的雄厚实力之后 , 决心皈依伊斯兰教以换取穆斯林商人的支持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阴影部分为马六甲王国建国初期版图公元1402年 , 他重新建国 , 马六甲王国就此诞生 。 此后的日子里 , 马六甲王国凭着和穆斯林商人的关系 , 日渐强盛 , 逐渐控制了马六甲的航运 , 俨然“一个海上大帝国” 。 马六甲的每一代苏丹都有两个任务 , 一个是和明帝国处理好关系 , 一个是将伊斯兰教传播到更远的地区 。分页标题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郑和七下西洋示意图 。 后来的东南亚华侨并不信奉伊斯兰教因为马六甲苏丹认为 , 只有通过伊斯兰化 , 集结更多穆斯林人口 , 才能保持王国的强盛和不受明帝国或印度教国家的控制 。 于是 , 他们积极传教 , 招纳更多的传教士和学者 。他们其实是想借用伊斯兰教来加强中央集权和自我统一 , 当时确实有不少小岛国自发地以伊斯兰教作为统一的纽带 。 但马六甲王国对外的传教 , 主要还是通过军事征服完成的 , 你也可以认为是打着“传教”的幌子来扩张 。得益于伊斯兰教极其容易传播的优点 , 苏门答腊岛附近的一些岛屿很快完成了伊斯兰化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位于马六甲城的马六甲王国时期的遗址但不管如何 , 印尼和马来的伊斯兰化很大程度上还是由马六甲王朝这样的本土穆斯林国家完成的 , 毕竟阿拉伯商人、传教士比不过国家机器啊 。 东南亚的穆斯林国家愈发强大 , 吞并完佛教和印度教小国之后 , 便实行“伊斯兰统一化”的政策 , 很快就使得大量人口迅速成了穆斯林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印尼清真寺 。 印尼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集中的清真寺地区之一马来人和印尼人是同根同源的民族 , 即所谓的“巫族”(Melayu 又称马来族) 。 而马六甲王国也是一个马来人建立的王国 , 于是伊斯兰教就与马来人绑定了起来 , 使得马来人和阿拉伯人一样成了世代传承的穆斯林 。父亲和母亲 , 朋友和老师 , 成了最好的“传教士”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马来族 , 是东南亚的一个大民族 , 也是马来群岛的主体民族到了16世纪 , 靠着商业贸易和军事征服 , 马来群岛上越来越多的部落选择了加入“伊斯兰统一体” , 越来越多的人口被纳入了穆斯林同盟 。 但是好景不长 , 16世纪之后 , 西方殖民者入侵了东南亚 。 最早到来的是葡萄牙殖民者 , 1511年他们攻陷马六甲城之后 , 马六甲王国覆灭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关于葡萄牙殖民者入侵马六甲城的油画马六甲的商人、学者、传教士和王室纷纷出逃 , 这些人都是穆斯林 。 靠着雄厚的财力和更高的知识水平 , 伊斯兰教很快在他们落脚的地方传播 。 随着殖民者的入侵程度越发强烈 , 伊斯兰教传播得越来容易 , 因为其成了马来群岛各地马来人的“精神纽带” 。也就是在16世纪前后 , 马来人完成了“伊斯兰化”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荷兰殖民者对印尼的殖民扩张 , 红色区域代表已经殖民 , 绿色区域为尚未殖民17世纪之后 , 荷兰人来到了印尼 , 他们通过坚船利炮很快就殖民了整个印尼 , 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 殖民者们在传播基督教的过程中发现 , 这些土人十分团结 , 而且有着单一且强烈的宗教信仰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位于印尼雅加达的荷兰殖民时期遗址印尼被称之为“千岛之国” , 其国土内岛屿众多 , 而且星罗棋布 。 荷兰人疲于奔命 , 发现一个讽刺的事实:自己可以殖民这些地方 , 却不能让这些地方全部臣服于自己的信仰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印尼约有9.8%的人口为基督教徒(天主教+新教) , 事实上人口也不少 , 有2600多万人所以在整个殖民时期 , 荷兰殖民者只是做到了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 , 却从来没有文化入侵成功 。 因为印尼这片土地 , 更适合伊斯兰教的传播 , 而非基督教 。 穆斯林们则没有基督教徒那么多的繁文缛节 , 他们往往是口耳相传 , 崇尚团结 , 互帮互助 。 特别是在殖民时期 , 这样的宗教非常有凝聚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 , 基督教可是“外来和尚难念经”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印尼的一处穆斯林朝圣地事实上 , 由英国人统治的缅甸和法国人统治的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等国虽然也有一定的基督教徒 , 但佛教仍然占主导地位 。“荷兰老哥 , 不必难过” 。二战之后 , 印尼和马来西亚都通过伊斯兰教的信仰来团结民族 , 达到民族独立的目的 。 但讽刺的是 , 印尼这个超大穆斯林国家 , 靠的还是荷兰殖民者的统一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二战时期 , 日本军队入侵印尼后 , 很快就占领了印尼东南亚的宗教分布情况相对复杂 , 我们只能笼统化地分 。 东南亚分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国人又称之为南洋群岛) 。 大体上 , 靠近中国和印度的中南半岛基本都是以佛教为国教 , 而远离中国和印度的地缘影响的马来群岛则多信伊斯兰教 。 (菲律宾比较特殊 , 因为西班牙和美国的双重殖民历史 , 而笃信基督教)分页标题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马来西亚宗教人员拥有很大的权力 , 甚至可以直接到私人家中进行宗教巡查如今的东南亚穆斯林国家的情况比较复杂 , 一方面迎接着世俗化的改革 , 一方面却恪守着伊斯兰的一些糟粕教义(一夫多妻、对女性的偏见、鞭刑等等) 。 华裔、印度裔也生活在东南亚 , 目前而言 , 关于宗教问题 , 处理得最好的就是新加坡(Singapore)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 , 其父李光耀为新加坡国父看看这面国旗 , 新加坡照顾到了各方需求 。 月亮代表穆斯林(马来人) , 五颗星星(模仿我国国旗的理念)代表华裔 , 红色象征平等和友谊 , 白色象征纯洁和美德 , 真正的“哪边都开心” 。
遍地寺庙的东南亚,哪来的2亿多穆斯林呢?
新加坡国旗 , 即“星月旗”一句话总结东南亚的伊斯兰化:始于阿拉伯人 , 终于马来人;从赚钱开始 , 到团结民族结束;人数真不少 , 和谐最重要 。不论如何 , 东南亚2.4亿多穆斯林只有和佛教徒、基督徒、印度教徒等等其他的信徒“和谐共处 , 平等共赢”才有一个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