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怕了?为躲香港国安法,《纽约时报》将迁部分驻港办公室成员至首尔
香港国安法生效以来 , 部分西方媒体蠢蠢欲动 , 伺机向立法给香港长治久安和“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带来的巨大意义“泼脏水” 。 据路透社15日报道 , 美国《纽约时报》宣布 , 鉴于香港国安法给其员工带来的“巨大挑战” , 决定将其位于香港办公室的部分成员于明年迁至首尔 。
文章图片
▲报道截图【推荐|怕了?为躲香港国安法,《纽约时报》将迁部分驻港办公室成员至首尔】《纽约时报》发言人表示:“鉴于目前的形势 , 我们正在起草计划把编辑团队迁至其他地区……不过 , 我们会继续在香港保留大量工作人员 。 ”该媒体称 , 其采访人员现在面临无法获得工作许可的困难 , 此番计划则是“应急手段” , 迁至首尔的数字编辑团队占到了在香港团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
报道还大言不惭地称 , 《纽约时报》此举将会给香港作为亚洲新闻中心的地位带来巨大打击 。
然而 , 作为早有“前科”的美国媒体 , 《纽约时报》对于涉港新闻的不实和扭曲报道已是人尽皆知 。 在“修例风波”期间 , 该媒体屡次美化“港独”分子的恶劣行径 , 并针对香港特区政府及香港警队展开攻击 。 而在香港国安法落地生效之际 , 《纽约时报》一位驻港采访人员还将其推特封面更换为英法舰队集结香港的历史照片 , 其偏颇立场不言自明 。
2019年 , 中国外交部及驻港公署均对于《纽约时报》等西方媒体对香港暴力活动的不实报道进行了严厉批驳 。 驻港公署发言人表示 , 《纽约时报》对香港局势报道和评论颠倒黑白 , 混淆视听 , 一错再错 , 影响恶劣 。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也回应称 , 的确《纽约时报》制造了不少的新闻 , 同时自己也成为了不少新闻的主角 。 根据香港创新及科技局方面公布的数据 , 香港警方在2019年内曾经621次要求相关的社交媒体删除针对香港警方的假新闻和未经证实的消息 。 我想这都明白无误地说明 , 美国的一些媒体没有恪守最基本的新闻报道的选择 , 也失去了最起码的社会公德和责任 。
针对一些媒体妄议香港国安法威胁新闻自由的行为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早有表态 。 林郑月娥在7日强调 , 香港国安法第四条已列明会尊重和保障人权和自由 , 包括新闻自由 。 香港国安法只针对极少数危害国家安全人士 , 如果香港外国采访人员会(FCC)和所有采访人员都可以100%保证 , 不会触犯国安法的条文 , 那么新闻自由也能得到保证 。
延伸阅读:《纽约时报》驻港采访人员推特封面 , 竟是鸦片战争英法舰队集结香港此前 , 《纽约时报》曾因高度扭曲、偏离事实的涉港报道受到广泛批评 。 近日 , 《纽约时报》驻香港采访人员奥斯丁·雷米兹(Austin Ramzy)的推特封面图片 , 又引发了网民愤怒 。
让这位采访人员“引火烧身”的照片由意大利摄影师费利斯·比托(Felice Beato)在1860年拍摄 , 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舰队在香港九龙港湾集结的画面 。
费利斯·比托是最早的战地摄影师之一 ,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作为英法联军的随军摄影采访人员前往中国 , 用相机记录了残酷的战争场景 , 也揭示了西方列强在中国土地上军事和殖民扩张的历史真相 。
但用这张英法舰队集结香港的老照片作为推特封面的“迷惑”操作 , 让推特上的网友 , 尤其是中国网友感到被冒犯 。
文章图片
奥斯丁·雷米兹的推特封面
文章图片
在引发争议后 , 雷米兹更改了封面照片据“今日俄罗斯”(RT)29日报道 , 一位中国网友“Carl Zha”注意到了《纽约时报》驻香港采访人员奥斯丁·雷米兹(Austin Ramzy)的推特封面图片 , 并发布推文介绍了这张封面照的背景 , 随即引起网民愤怒 。 分页标题
“Carl Zha”在推文中说:“这张封面照片看起来很熟悉 , 它是由费利斯·比托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拍摄的著名照片:1860年 , 英法舰队正集结在香港的港湾 , 准备对中国发动进攻 。 ”
文章图片
中国网友“Carl Zha”在推文中介绍照片背景此后不久 , 雷米兹即更改了自己的推特封面为现代香港的彩色照片 , 但没有对此事进行评论 。
在社交平台上 , 有的网民指出 , 这位采访人员挑选这张照片 , 好比在俄罗斯的外国采访人员使用“德军集结在(前苏联)边境”的照片 。
文章图片
有网友以反讽的口吻说 , “我认为这样做没问题 , 白人们也可以将纳粹统治下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照片设成封面 。 ”有人评论道 , “我们真该问问他 , 西方人火烧圆明园 , 毁坏了无数的奇珍异宝 , 难道他因此而感到骄傲吗?”
文章图片
还有网友在评论中附上了雷米兹此前涉港报道的链接 , 称他在带领团队制作图文新闻报道香港“修例风波”时 , 在40张图片里有35张是支持香港暴徒的 。
文章图片
卡尔查还在推文中写道 , 多年来 , 《纽约时报》驻中国的采访人员完全不知道 , 使用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国家准备进攻中国的照片有怎样的象征意义;或者说 , 美国这名采访人员正是因为其具有象征意义而故意使用了它 , 因为当前中美关系的紧张程度正在加剧 。
在“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全美骚乱中 , 《纽约时报》多次抨击了种族主义行径 , 并指责特朗普放任种族主义的态度 。 “今日俄罗斯”称 , 《纽约时报》似乎在不遗余力地说服美国民众 , 他们正全心全意地支持全美反种族主义和反殖民主义的抗议活动 , 然而 , 他们在香港的采访人员竟选择了一张呈现“最无耻的殖民主义行为”的照片作为社交媒体的封面 。
来源:综合人民日报海外版 观察者网
流程编辑:TF020
- 北大|49岁知名香港艺人从北大毕业!毕业论文让网友直呼:请收下我的膝盖!
- 心理科杨医师|夏季养生,推荐常吃这3种食物,美白淡斑,告别黄脸婆!
- 环球网|英媒称英国将暂停与香港的引渡条约,外交部:强烈谴责
- 读懂中国制度,《求是》推荐这本书!
- #新浪科技#蚂蚁集团据悉选择多家银行安排规模100亿美元香港IPO事宜新浪科技2020-07-20 19:08:220阅
- |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 广电总局推荐24部电视剧
- 电影|网飞7月影视剧推荐 泰国最新鬼片一起看吗?
- 国际乒联:暂停8月所有赛事活动,中国香港公开赛今年内无法重新安排
- 失业|香港失业率升至6.2%!为15年新高,多个行业失业率均有上升
- 文斌|英媒称英国将暂停与香港的引渡条约,汪文斌:不要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