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防暑|盛夏,一瓢浆水的清凉

●核心提示
【吃货,防暑|盛夏,一瓢浆水的清凉】陇上 , 一碗浆水越千年 。而这碗浆水面 , 可以贯穿甘肃人的整个夏天 。
一缸悠悠静思的浆水 , 以一汪泉水般的色泽 , 一种最谦卑的身价 , 更以一种最贴近地气的方式 , 在一代一代的母亲精心“投”制中 , 养育着黄土地上最朴实的人们……

吃货,防暑|盛夏,一瓢浆水的清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浆水并不是特别大众 。有次和外地的一位朋友说起浆水面 , 他问:“浆水面里放醋吗?”可见外地少有浆水面 , 他不知道浆水面就是以浆水取代醋做成的面 。即便在浆水盛行的陕西和甘肃 , 也不一定是人人都爱吃;有些人顿顿吃也不厌 , 有些人偶尔吃一顿也皱眉 , 这不关浆水的事儿 , 人的口味向来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 强求不得 。
所谓浆水 , 就是发酵酸菜的汤汁 , 做法是很平常的:找一口浆水缸 , 拿蔬菜在沸水中焯烫过切碎 , 加入煮好的面汤 , 冷却后加“酸引子”(一般为旧浆水) , 盖上盖子避免杂菌 , 过两三天 , 一缸清澈透亮 , 略显一点点乳白色的浆水就能食用了 。
一缸成功的浆水虽然都带点酸香 , 但每家浆水缸的“前调”“后调”都是不一样的 。好的浆水汤颜色清冽 , 几可照影 , 便是“生浆水” 。它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酸 , 不如食醋浓烈 , 不如酸奶厚重 , 却带着一点平和的清香 。
浆水需常吃常新 , 不时加入面汤 , 做法也跟着称呼一起动感:陕西安康人叫“拔酸” , 甘肃天水人做浆水的过程一般说“投”或“插”、庆阳人则称为“窝”浆水、兰州人叫“榨浆水” 。不过看似简单的浆水 , 在行家眼里也是大有门道 , 浆水作为发酵类食品 , 是很娇气的 , 制作时不能沾一点油盐荤腥 , 温度不能太热 , 也不能太冷 , 夏天要勤搅勤用 , 冬天要稍微加温 。总之 , 春夏秋冬 , 家乡的浆水缸里也变换着四季的味道 。
晌午 , 农家人开始准备午饭了 , 通常准备好蒜片、干辣子、葱等调料成品 , 待油热放入调料炝锅后 , 舀一瓢光滑如透明绸缎的浆水倒进锅里烧开 , 这个过程名曰:炝浆水 。
在西北 , 面与浆水的搭配 , 像极了男人和女人的搭配 , 男人如面 , 撑着一日三餐的饥饱 , 而女人如浆水 , 调节着一日三餐的味道 , 更调节着一个家庭清新却不寡淡的日子 。
适合夏日的还有浆水调制的各色小吃 , 比如浆水鱼鱼 , 天水人称为锅鲰(zōu) 。虽然有鱼字 , 但是这里可没有半点荤腥 , 一口滑溜溜香喷喷的锅鲰 , 总能让熟悉的记忆在天水人的味蕾中苏醒 , 像是夏日里一次美妙的邂逅 。
最朴素的浆水拌汤 , 是满满的家乡味道 。准备好面粉 , 加入少量水进行拨搅 , 将絮块状的面粉倒在案板上 , 切剁成颗粒状 , 下锅煮熟后浇上炝好的浆水 , 调上韭菜和油泼辣子、细盐后即可食用 。夏末秋初 , 每每煮一锅洋芋、玉米 , 大快朵颐之后 , 一碗温热的浆水拌汤 , 是画龙点睛之笔 。
玉米面、莜麦面、豆面等杂粮面食 , 最认浆水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 , 对于过去深恶痛绝的浆水玉米面 , 我现在也没有了一点点的抵抗力 。人就是这么奇怪 , 过去的时光 , 当时觉得很是辛苦 , 可过上若干年之后再回忆起来 , 就变得美好 。
切成小巧的雀舌状的小麦面片 , 我们称之为“雀儿舌头” , 入水煮熟 , 捞入浆水中 , 佐以切碎的芹菜、辣椒炒成的绿菜 , 是陇上农家的家常便饭 。甘肃有句俗语:“有盐没浆水的 。”是形容一个人说话做事无趣无味 。浆水的淡里还有微微的凉 , 在炎热的夏季 , 最适合消暑 。醋的酸带有一股凝聚之力 , 集中、浓烈 , 一小口就足以让人咋舌 , 故而调味时 , 以小小的汤匙计就能无限释放;浆水的酸 , 类似悠长的回味 , 得以大一些的瓢计 , 才能吃出滋味 。“大热天的 , 喝一气浆水 , 那个舒坦!”仿佛一到夏天 , 生活的幸福滋味 , 全在那一碗解暑的浆水里 。分页标题
当然 , 吃碗浆水面调几个凉菜 , 也是农家人必备食物 。现在农村光景越来越好 , 那凉菜一道比一道“硬” , 尤其是在夏日 , 坐在槐树的荫凉下 , 支起小方桌 , 摆放着卤肉、猪蹄、虎皮辣子、凉拌黄瓜、凉拌水萝卜或炒一盘洋芋丝……吃完了 , 把碗一放 , 也许会有风吹下一片小小的树叶落在里面 , 人们则继续劳动 , 或者休息……这样的日子 , 确实是一首田园诗 , 而且这样的田园诗 , 也确确实实地就谱写在西北的广袤大地上 。
岁月流转 , 西北人已经习惯了这种味道 , 不管走到哪儿 , 一瓢浆水的清香味都留在思乡人的内心深处 , 它不会因为离家越久而渐行渐远 , 反倒会愈发地浓烈 , 愈发地绵长 。
浆水面的制作方法
浆水面 , 在陕西和甘肃地区十分风行 。浆水就是用包包菜、芹菜、苦苦菜等为原料 , 在沸水里烫过后 , 发酵而成 , 其中芹菜浆水为上品 。在甘肃陇南一带有专门制作浆水的蔬菜——浆水菜 , 又称辣菜 。浆水成淡白色 , 微酸 , 直接舀出饮用时若加以少许白糖 , 便酸甜可口 , 它营养丰富 , 消暑解渴 。如果把浆水加辣椒和葱用油炝过 , 再加进拉面或手工面条 , 就成了一碗地道的浆水面 。

吃货,防暑|盛夏,一瓢浆水的清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制作方法:
1.煮过面的面汤 , 只取其上面的清的部分 , 放温 , 但不要放凉 , 倒入陶制容器中 。(尽量是陶器 , 而不是别的塑料盆子什么的 。)

吃货,防暑|盛夏,一瓢浆水的清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香芹洗干净 , 放到温的面汤里 , 倒入老浆水做引子 。

吃货,防暑|盛夏,一瓢浆水的清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3.把陶器放在凉快的地方 , 盖上盖子 , 但不要盖得太严实 , 然后就等着 , 每天都用干净的筷子搅拌一下 , 差不多3-5天就好了 。
4.如果上面出现了厚厚白色浮层 , 证明浆水已经失败 , 不能食用了 。
5.炒锅中放油 , 油热后倒入辣椒(用量视个人能力而定) , 迅速炝炒辣椒(注意不要烧煳了) , 此时倒入浆水 , 炝熟 , 开滚后加盐备用 。
6.准备配菜:一般是配以炒好的韭菜 , 也可以选择别的 , 但韭菜因其特有的香味和浆水相得益彰 , 所以一直比较受青睐 。

吃货,防暑|盛夏,一瓢浆水的清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7.煮面条 , 手工制好的面条 , 宽的 , 或者面片 , 最好不要用细面条或者挂面代替 , 否则无法体味浆水面爽滑的口感 。面另开锅煮熟后 , 捞入刚才的浆水汤中 , 分碗盛出即可享用 。

吃货,防暑|盛夏,一瓢浆水的清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制作小贴士:
香芹最好选用水芹菜 , 一定要用泡菜坛子或者陶盆或其他陶制容器 , 用纱布盖住坛口再加盖;当然最常见的还是苦苦菜 , 荠荠菜 。
注意面汤的温度不要太高 , 手伸进去感觉有些烫即可;面汤不能油 , 带油容易使浆水变质 , 尽量用手擀面面汤或者外面机器切面的面汤;用纱布盖容器或者漏网 , 不能盖死;浆水坛子一定要放在阴凉的地方 , 每天用干净无水的筷子搅拌一下 。浆水做好后 , 如果不能及时食用 , 请继续腌制 , 每天依然用干净无油的筷子搅拌几次 。但是 , 继续腌制的时间不能过长 , 最好不要超过7天 , 如果气温低 , 大约可以坚持10天 。分页标题
●相关链接
浆水的由来
关于浆水的由来 ,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说法 。在甘肃地区的传说多与三国蜀汉大将 , 天水郡冀县(今天水甘谷地区)人姜维有关 。

吃货,防暑|盛夏,一瓢浆水的清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传说长途行军中 , 姜维命众将士携带干菜以备不时之需 。一次突降大雨将士兵们携带的干菜浸湿 , 又经过日晒自然发酵 , 众人以为干菜已经变质不能食用 。时恰逢军粮不足 , 姜维觉得扔掉可惜 , 于是尝了几口 , 发现酸味香醇可口 。
有受伤的士兵为了解渴 , 尝试将泡过干菜的汁水喝下 , 顿觉神清气爽 , 倦意全无 。
此后 , 姜维便有意让士兵制作 , 取名“酸菜” , 其汤水为“姜水” 。士兵在行军途中 , 饮用“姜水”后消乏止渴、愈伤解暑 , 有“神水”之称 。后世不断演变改良 , 逐渐念成了“浆水” 。
唐《前定录》载 , 《五牛图》的作者韩滉 , 一次吃了过多糕糜后腹胀 , “归私第 , 召医者视之 , 曰‘食物所奎 , 宜服少橘皮汤 , 至夜可啖浆水粥 , 明旦疾愈’ 。”这大概说明“浆水”在唐朝 , 便是如今西北地区常见的一种食物 。
元代关汉卿作《窦娥冤》里有台词:吃不完的浆水饭给我湔半碗 。
清末兰州进士王煊曾诗咏“消暑凭浆水 , 炎消胃自和 。面长咀嚼耐 , 芹美品评多 。溅赤酸含透 , 沁心冻不呵 。加餐终日饱 , 味比秀才何?”
浆水的食用功效与禁忌
浆水有清热解暑、治疗疾病之功效 , 可单独作饮料 。在炎热的酷夏 , 喝上一碗浆水 , 会使人感到清凉爽快 , 又能解除疲劳 , 恢复体力 。常食用浆水还能治一些疾病 , 有高血压的病患者经常吃些芹菜浆水 , 能起到降低和稳定血压的作用 。对肠胃和泌尿系统的某些病症也有一定疗效 。有的医院用浆水配合药物医治烧伤 , 可大大减轻患者疼痛 , 取得显著疗效 。
浆水虽好吃但也不是多多益善 , 比如孕妇就不可多吃 , 浆水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亚硝酸盐 , 多吃对身体健康不利 。另外浆水过酸对有胃溃疡的患者很不友好 , 浆水还有刮油脂的作用 , 过多食用会引起胃部的不适感 , 要尽量搭配些其他养胃小菜一起食用 。还有刚发酵好的浆水要尽早食用不要泡太久 , 如果发现浆水汤色变浑 , 有异味或者上面漂有白色物就不能食用了 , 不然会吃坏肚子甚至食物中毒!所以说浆水好吃可不要贪吃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