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艺会|江南草圣王大濛:从蒲草文心到花事未了
_本文原题:江南草圣王大濛:从蒲草文心到花事未了
乐艺会艺术
王大濛: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197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2000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名家班;出版专著《文人壶》《镌刻》《蒲草》等 , 其中国画与壶刻艺术以及菖蒲文化的研究 , 在国内颇具影响;人送雅号江南“草圣” 。
本文插图
王大濛
在当代的生活中 , 花草慢慢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了 , 这才是接地气的生活 。
花草为什么以前与我们的生活离远了呢?是因为大多数人居住在高楼之中 , 只有小小的露台 , 露台的主要功能是晒衣服 , 有的还用鋁合金封闭起来 , 那就彻底地拒绝绿色植物进入自己的生活 。
从前 , 人们都居住在平房里 , 条件好的大户人家有亭有园 , 一般的庶民也得有个"小天井" , 都是接地气的 , 都会种植些小植物 , 因此 , 盆栽是偏大型的 。 如今生活方式的变化 , 把大型盆栽拒绝在门外 , 但人们又渴望"绿色仙子"进入我们的生活 , 于是 , 小型盆栽就慢慢地流行起来 , 这种小型盆栽的大小尺寸是:大的一手可托 , 超小的一个手指可容 , 阳台上一平方米可栽几十盆多则上百盆 。
文化艺术的样式一定是随时代不断变化着的 。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戏剧小说……每一种文学形式的改变都是那一代人找到了更自由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 , 种植文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
这几年 , 菖蒲的流行也是由于是小型盆栽流行 , 每个人都可以很容易的实现种植的理想 , 更重要的是因为菖蒲的文化性 , 它是中国人内心渴望的花草品格 , 它朴素清雅 , 忍寒苦安淡泊的品格 , 这与西方人对植物美的欣赏观念是完全不同的 。 既然花草要进入艺术状态 , 那就是要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 , 花草、盆、几架都是创作的素材 , 包括陈设地点位置光线等 , 通过作者艺术手法的处理来实现美的愿望 。 插花也是如此 , 花的素材 , 花的选择 , 瓶的造型、质地都得考虑进去 。 最后去实现"诗"的境界 。 花草的绘画 , 在中国历史上有专门的画派与画家 , 这说明花草在中国人精神生活中的位置 。 甚至有的画家一生主要只画一种植物 , 比如"杨州八怪"的郑板桥一生只画竹子 , 仿佛竹子是他情感表述的唯一语言 。 恽南田的没骨花卉 , 画尽了江南人心中清雅温润的美态 。 在近代苏州无锡一带也有许多画家只画"墨兰"、"墨竹" , 只画"牡丹花""松树"的不在少数 。 这些花花草草的艺术 , 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爱好和平安闲温暖生活追求 。
花草的绘画 , 从前中国画家是从来"不写实"的 , 他们不与照相机竞争 , 反感于朗世宁那种彊死的写实主义 , 中国绘画画的是理想而不是现实 , 是诗性的绘画 。
《花亊未了》展我参展的菖蒲六条屏 , 是我对菖蒲的写意而不是写实 , 是诗性的而非"论文"式的表达 。 这些都得让画作去说话 , 多余的文字与话语也都是多余的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2015年5月31日 , 菖蒲之生日 , 苏珈美术馆举办了“天下第一雅·蒲草——大濛菖蒲艺术展“ , 轰动业内 。 大濛老师的草圣名号不胫而走 。
蒲草(今俗称“石菖蒲”):
古汉语一字一名一词,菖、蒲分属两类 。
“菖”者 , 今民间仍称“菖蒲” , 乃端阳节悬于门框避邪之水剑草 , 历来亦称菖阳、菖蜀文、尧韭等名 , 为生于水中溪荪、白菖之类 , 统称为“泥蒲” 。 前秦已作药用或避邪驱毒 , 高约数尺 , 叶形似长剑 。分页标题
因“菖”字在汉语中声律音韵意皆不雅 , 故多以“菖蒲”称之 , 或以“蒲”概括泛指 , 古联中有上联“鸡犬过霜桥 , 一路竹叶梅花”对下联“菰蒲出水面 , 两行宝剑青钱”绝对者 , 鲁迅先生亦有诗中名句曰:“老归大泽菰蒲尽 , 梦坠空雲齿髮寒” , 其中的“蒲”即泛指“菖蒲”之属的泽国草木 。
“蒲”者 , 今皆称之为“蒲草” , 用以织席之水草类 。 自汉代起 , “菖蒲”之属泽国草木已成了宫苑池沼的栽培对象 。 北宋之后 , 植株渐离水而近山石 , 植株变矮小 , 通称“石菖蒲” 。
元明之后 , 更植盆中石上 , 或置书斋案头 , 高仅数寸 , 叶色茂好 , 文人雅玩 , 便成风蔚 , 多以“文草”“蒲草”称之 。
古籍中所谓虎须蒲、龙钱蒲以及香苗、剑脊、金钱、牛顶、台蒲之类 , 均为“石菖蒲”中佳品 。 若按当今西方植物分类学分类 , “菖”和“蒲”当分属于“鸢尾科”与“天南星科” 。
大濛老师的蒲草文心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王大濛老师谈菖蒲:
?野生菖蒲长在深山中 , 我们把它们请到家里来养 , 就要模拟一个深山环境 , 要通风 , 不然会烂 , 但过度吹风叶子会发黄 。
?长于深山远溪 , 酷寒之天百草凋敝 , 唯菖蒲碧绿 , 这是忍寒苦;隐居隔世之山 , 无人看它 , 也无需别人去看 , 依然长得精神 , 傲然挺拔 , 是为安淡泊;以清泉为伍 , 在污染的地方生长不出来 , 所有状态都是干干净净 , 是为伍清泉;以白石为朋友 , 白石上没有任何泥土 , 但它的根就扎在白石之上 , 所谓不资寸土 , 是为侣白石 。
?一丝一丝 , 徐徐袭来 , 若有似无 , 有意闻不到 , 无意中却进入鼻息 。 就如品茶之理 , 上好的茶香不求对味蕾的冲击感 , 重要的是能回甘 。
?徐文长画过菖蒲 , 金冬心的菖蒲画得太好了 , 不同画家的性格也都会在他们所画的菖蒲中展现出来 。 黄宾虹自己种菖蒲 , 他有一张照片 , 后面就是一盆菖蒲 。 朱屺瞻晚年就专门种菖蒲 。
?实际上我们的‘金钱’菖蒲和‘虎须’菖蒲 , 都是以前江南一带的文人流传下来的 , 我们等于通过各种渠道 , 像接力棒一样把它分过来再养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乐艺会|江南草圣王大濛:从蒲草文心到花事未了】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大濛老师的蒲园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
“花事未了”展图片为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
其余图片为大濛老师的文心蒲草、蒲草书画与蒲园 。 图片由蒲园提供 。
- 王臣|明朝成化年间,妖道以邪术魅惑皇帝、祸乱江南,终被斩首示众
- 小肥颖儿|成都版小江南,一个人造公园的没落,却意外成为古风拍照胜地
- 灵岩寺|大同最诗意的寺院,有北方建筑的阳刚,也有江南湿地的柔美
- 乐艺会|羊城遗珍:十九世纪外销通草画中的广府旧事
- 游遍天涯|在浙江南陲的山城,书写廊桥情缘,网友:这个避暑胜地美极了
- H·坏先森|迷你世界中造水车:简简单单的江南意境
- 北京|北京最“低调”的公园,有“首都江南”之称,门票仅2元景色不输北海
- 苏州菜|【经品读】品读江南--苏州菜
- 易熙迪|辽宁又一景点走红,人称北国“小江南”,素有“边境天堂”之美誉
- 韩庚|7年前他为韩庚伴舞,7年后他火遍大江南北,成为万千少女心中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