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历史工作室|皇帝诏书固定开头格式奉天承运的由来


后世的人们 , 都知道皇帝诏书上 , 有着固定的四个字开头——奉天承运 。
但是 ,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开启这个开头模式的人 , 除了明太祖朱元璋 , 还有一位就是一代智者、时任明朝大学士太史令的刘伯温 。

知历史工作室|皇帝诏书固定开头格式奉天承运的由来
本文插图
初登帝位的朱元璋
话说1368年正月初四 , 朱元璋登上了皇帝宝座 , 明朝开国 , 是为明太祖 , 改元洪武 。
新皇登基 , 封赏群臣 。
虽然刘伯温只是被封了个大学士太史令的官职 , 但是 , 朱元璋对他相当倚重 。 至少不输于李善长和徐达两位左右丞相 。
或者说 , 初登帝位的朱元璋 , 这是在人尽其才 , 才尽其用 。 有许多事 , 朱元璋都是与身边的几个谋士反复磋商后才定下来的 。
特别是对于刘伯温的意见 , 朱元璋仍能采纳 。
朱元璋虽然读书不多 , 文化水平不高 , 却对文化人十分关爱 。 可能这就是互补
吧!
朱元璋当上了皇帝 , 经常会下诏书和读奏折 。 对于诏书和奏折的繁琐行文格式 , 他只是用眼看和读 , 用口说 , 就感觉太罗嗦 , 何况大臣理解和执行了 。
改 , 说了半天 , 云里雾里的 , 还不知所云 , 必须得改 。

知历史工作室|皇帝诏书固定开头格式奉天承运的由来
本文插图
朱元璋让刘伯温修改诏书开头
这一天 , 在御书房 , 皇帝朱元璋宣太史令刘伯温觐见议事 。 于是 , 君臣有了下面的对话:
“刘爱卿 , 昔日皇帝下诏书时 , 是怎么开头的?”朱元璋问刘伯温 。
刘伯温说:“长生天气力里 , 大福荫护助里 。 ”
“此话是什么意思?”
【知历史工作室|皇帝诏书固定开头格式奉天承运的由来】“即上天眷之意 。 ”
“原来如此 。 朕觉得 , 此语太拗口、太罗嗦了 。 而且 , 连朕自己都不明白其深意 , 还怎么去诏告天下人呢!”朱元璋实话实说 。
“这是老规矩 。 ”刘伯温也如实回答 , 没发表自己的观点 。
“老规矩也要打破 , 皇帝只是承天命而行使职权 , 也就是说 , 是在执行天命 。 让人听了不够谦虚的 , 还是改动一下为好 。 ”皇帝是金口玉言 , 皇帝说改就能改 。
“怎么改呢?”刘伯温继续听皇帝的旨意 。

知历史工作室|皇帝诏书固定开头格式奉天承运的由来
本文插图
奉天承运应运而生
朱元璋背着手走了几个来回 , 然后若有所思地对刘伯温说:
“朕现在的一举一动都是奉上天之命而行 , 要体现出这层意思 , 具体用什么词 , 爱卿 , 动动脑筋吧!”
皇帝给出了范围 , 这事儿就成功了一半 。
读了这么多年书 , 一举就高中进士的刘伯温 , 可以说是通古今 , 晓世事 , 文才武略无所不能 。 即使是皇帝突然出题 , 当然也难不倒他 。
刘伯温摸着脑门 , 又拍了一下 , 似乎就脑洞大开了 , 说:“有了 , 不知圣上以为可否?”
“说说看!”朱元璋鼓励着 。
“奉天承运 。 ”刘伯温只简短地说了四个字 。
“奉天承运 , 奉天承运 。 ”
朱元璋闻听重复念叨了二遍 , 然后眉梢一挑 , 高兴地接着说:“就是说 , 我们都是执行上天的命令行事 。 很好 , 一言以敝之 , 言简意赅 , 很好啊!”
皇帝说很好 , 那就是很好 。

知历史工作室|皇帝诏书固定开头格式奉天承运的由来
本文插图
总结
因此 , 明清两代 , 凡是皇帝诏书 , 开头都用了“奉天承运”这四个字 , 作为固定的开头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