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张家港|“在么?”
_本文原题:“在么?”
从漫长等待到永不离线
从咫尺天涯到天涯咫尺
通讯工具 , 日新月异
作为时代进步的最好见证
绘制了一幅幅港城全面小康的生动图景
本文插图
1986年 , 市邮电局市话总机室
曾几何时 , 我们用信函传递着对远方亲友的嘱托和思念 。 信封贴上邮票寄出后 , 便是漫长等待与收到回信的欣喜交替上演 。
本文插图
1950年 , 华罗庚给徐利治的信(存于市档案馆)
本文插图
20世纪70年代 , 杨舍乡邮递员为农民送邮件
可遇上急事咋办?那只有拍电报了 。 电报的“哒哒”声 , 大概是渴望在第一时间获得消息的人最希望听到的声音 。
本文插图
一封1968年的电报
本文插图
1986年 , 市邮电局电报房
上世纪70年代 , 电话的出现实现了人们隔空对话的愿望 。 尽管需要去邮电局排队 , 通话质量也不高 , 但能听见彼此的声音还是弥足珍贵 。
本文插图
拨号盘式电话机
到了80年代末 , 电话座机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 , 大家向往的“楼上楼下 , 电灯电话”渐渐变成现实 。
本文插图
1990年 , 鹿苑一刚装好电话的农户
本文插图
1996年 , 港区镇成为江苏第一电话镇
固定电话安装如火如荼 , 1995年全市电话号码升至7位 , 公用电话很快也遍布大街小巷 , 小卖部成了当时最温暖的信息据点 。
本文插图
1995年 , 市电话号码升位纪念明信片
本文插图
1991年 , 杨舍东街公用电话亭
90年代 , 寻呼机、“大哥大”作为市面上第一代的移动通讯工具闯入我们的生活 。
本文插图
20世纪90年代 , 邮电大厦
本文插图
“那些年我们用过的BB机、大哥大”(陆泽轩提供)
那时候 , 腰间别上BB机 , 手里拿着黑砖头似的“大哥大” , 别提多风光 。
本文插图
无线电寻呼代码一览(宋卫群家庭档案)
进入21世纪 , 移动电话进入大众视野 。 “小灵通”、彩屏手机、翻盖手机、滑盖手机 , 层出不穷 。 并且 ,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 网络开辟了通讯交流的新天地 。
本文插图分页标题
“手机的迭代”(陆泽轩提供)
本文插图
“曾经 , 网络聊天室火得一塌糊涂”
本文插图
“发红包也可以指尖操作”
如今 , 智能手机快速普及 , 手机不再只是打电话发短信的工具 , 它能完成社交娱乐支付等各种功能 , 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
本文插图
2019年 , 移动营业厅5G体验区“上岗”
从书信、电报到固定电话 , 到重量级的大哥大、哔哔作响的寻呼机 , 再到不可或缺的智能手机 , 人们沟通联系的工具不断革新更替,这是从前人们根本无法想象的未来 , 是港城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最好见证 , 更是小康路上的时代印记 。
晒一晒
你的“幸福小康”征集活动
仍在继续 ,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
征集要求
1.应征文章:字数要求2000字左右 , 附3—5张相关照片 , 照片像素不小于1M , 并提供投稿者相关联络信息 。
2.应征视频: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 一般为MP4、MOV、AVI或VOB、MPEG等常用视频格式 , 要求画面清晰、音效清楚 , 需标注作品标题、拍摄者及文字说明 。
3.应征家庭档案实物:如不同阶段的全家福照片、反映社会变迁的各类老照片、老物件 , 家庭记账本、日记本、工作手册、各类证件、票据等 , 原件应保存完好 , 提供的实物图片内容真实、图像清晰 , 并提供年代、背景和内容以及实物拥有者的简要情况 。
投稿方式
投稿发送至电子邮箱zjgdazbk@126.com ,
邮件标题请注明“我家的小康记忆”投稿及作品类别 。
联系方式
张家港市档案馆征集编研科 ,
活动奖励
我们将从征集作品中评选出优秀作品 , 颁发证书和纪念品 , 同时选取部分作品在“文明张家港”微信公众号上展示 , 并编印成册 。
(来源:张家港市档案馆)
本文插图
【文明张家港|“在么?”】点个
- 姚礼勤|姚礼勤:回归文明与健康的无忧生活就是时刻做最好的自己
- |克罗地亚文明古城,3000年文化历久弥新,城市堪称“历史书”
- 廊坊都市报|【创城 我们一起·廊坊有礼 文明健康】传播文明之声 新闻人青少年宫开课
- 酋邦|酋邦理论与中国考古学的渊源 ——《国家和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读后
- 玛雅文明|丛林里的时间凝固|“美洲的希腊”文明创造有多辉煌?
- 游敦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敦煌沙州夜市迎来旺季
- 中核四0四|【创全国文明单位 建美丽幸福核城】最爱核城美
- 花溪平桥|全国文明城市整改攻坚进行时 | 花溪平桥变天然泳池,市民游客齐点赞!
- 三体|开始星舰文明,我心目中的《三体》演员群像!
- 怎样不秃顶|高级文明把地球当“动物园”?地球上有例子,或能解释其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