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如果你是一个性格懦弱、内心脆弱的人,建议看看这篇文章
如果问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心理学的人:“你觉得谁会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一定会告诉你 , 只有那些有心理疾病和障碍的人才需要 。
这是因为这种错误的想法 , 很多人对心理医生闻之变色 。 大部分的人认为:只要我去心理咨询 , 别人就一定会认为我有病 。
本文插图
但事实并不是如此 , 研究表明 ,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问题 。 可是 , 心理问题并不等同于心理疾病与障碍 。
只有我们意识到这些心理问题 , 才能对其进行改变 , 让自己拥有更高的幸福感 。 而在社会中 , 外向的人 , 总会给人以开朗活泼的感觉 , 人缘更好 。
而那些内向的人 , 却总会被人们贴上内心脆弱的标签 。 其实 , 在心理咨询室中进行咨询的 , 更多是那些表面乐观外向的人 。
内向并不一定是不好的 , 它更代表着“向内” , 内向的人更倾向于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 而那些看起来外向的人 , 却很可能是伪装出来的 。
在电影守望者中 , 那个看起来天天笑容满面、逗他人开心的小丑罗夏 , 也会找心理医生倾诉自己的痛苦与烦恼 。
本文插图
即使他天天笑脸迎人 , 表演快乐 , 可内心同样是脆弱和敏感的 。 相比那些看起来就脆弱的人来说 , 他更不被理解 。
当看起来外向的人患上心理疾病的时候 , 很多人都表示不解和疑惑 。 他们纷纷说道:你只是想多了而已 。 你看还有那么多人比你惨呢!
然而 , 这些话不但没有帮助作用 , 反而会让那些人内心更加痛苦 。 他们会觉得没人了解自己 。
所以 , 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的人 , 在某个时间段都会感到孤独 , 内心也会有脆弱的一面 。 如果你想改变内心的敏感与脆弱 , 这篇文章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
有一个真实的案例 , 能够告诉我们原生态家庭对一个人的心理影响 。
小丽在童年时 , 因为母亲认为头发太长难以打理 , 洗头会浪费很多时间等理由 , 拒绝了小丽想要留长发的请求 。
本文插图
但是作为女生 , 天生爱美的本能让小丽想要留长发 , 她一再恳求母亲答应 , 并向母亲保证自己不会因为头发影响到学习 , 但母亲都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 并且严厉地称只有等到大学才可以留长头发 。
后来 , 小丽终于考上了大学 , 她开始尝试着留长发 。 但是 , 当她面对镜子里的自己时 , 却总觉得长发的自己很丑陋 , 似乎十分不相符 。
在经过长时间的纠结后 , 虽然内心喜爱长发 , 但是实在无法适应 , 她最终选择了继续留短发 。 当假期回家后 , 母亲看到短发的小丽 , 开始抱怨她应该学着留长头发 。
此时的小丽怒了 , 她认为明明是母亲导致自己不能接受长发 , 却反过来抱怨自己 。
母亲的强势让她变得十分敏感与脆弱 , 常常觉得自己不被人理解 , 却又很难自我调节 。 最终 , 小丽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
心理分析
心理咨询师听完她的讲述后 , 开始进行分析 。
本文插图
首先 , 母亲的强势对小丽有着极大的影响 。 在小丽的童年 , 她本能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 , 却遭到了母亲的斥责 。
由于在年幼的时期 , 父母的权力与力量可以直接性的压制我们 , 即便我们的内心不赞成 , 但也必须听从他们 , 那时候只有依附他们才能生存 。
因为长时间被父母压制 , 小丽无法自己做主 , 慢慢她的内心形成了一种防御机制 。 在争取本来就可以得到的东西上 , 会感到习惯性无助并极易放弃 。 渐渐的 , 他们的性格更加懦弱与敏感 。分页标题
精神分析认为 , 头发是女性重要特征的重要体现 , 假如女性小时候多为短发 , 很容易致使她们对自己性别角色认知失调 。
在儿童看来 , 头发长度是区分男女性别的重要特征 , 所以 , 小丽在之后很难接受长发的自己 , 因为她从小对自己社会性别角色的定义 , 更倾向于中性 。
本文插图
在后来 , 即使小丽被允许留长发 , 但是她的内心极其矛盾——一方面 , 她喜欢长发 , 而另一方面 , 她无法接受长发的自己 。
同时 , 她的潜意识也在与母亲做斗争 , 不想一直听从于母亲 , 她也有自己的思维意识 。 所以 , 母女之间的潜在冲突 , 最终通过头发而反映出来 。
当你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敏感脆弱的人之后 , 如何做出改变?
两种方法
1、卸下防御 , 信任他人 , 认清自己 。
由于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因素 , 我们建立了坚不可摧的防御意识 , 认为外界是危险的 , 必须将自己封闭起来才得以保护 。
首先 , 我们要认识到 , 所建立的亲密关系是安全的 , 我们在他们面前可以进行自我暴露 , 展现自己的脆弱 , 学着信任他人 。
本文插图
虽然这如同揭开旧伤疤 , 一开始会感到疼痛 , 但是 , 安全的关系会让我们更快的愈合 。 心理学认为 , 自我暴露是一个接纳自我、认同自我的过程 。
当你完全接受了自己 , 才能明白自己是主人 , 开始去享受该有的权利 。 在这个过程中 , 我们无需急于求成 , 因为伤口的愈合是一个过程 。
2、接受那些曾经你拒绝的事物 。
在遇到一些事情时 , 我们总是本能的选择逃避 。 逃避是一种自我保护模式 , 但却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
想要完全的接纳自己 , 不妨认真回忆那些让你感到无助、恐惧的事件 , 然后问自己:为何此时你会更加敏感脆弱呢?你害怕的事物是否真的存在呢?
当弄明白这些 , 你会发现 , 大多时候 , 我们的恐惧来源于我们自己的想象 。
【心理|如果你是一个性格懦弱、内心脆弱的人,建议看看这篇文章】
本文插图
而去尝试那些新的事物 , 会在过程中获得更多不一样的体验 , 只有不断的尝试 , 即使失败了 , 这种自信的感觉也能让我们摆脱懦弱的心态 , 变得越来越好 。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General psychology》
- 技巧|心理学:在你忍不住想要抱怨的时候,先别着急,试试这三个技巧
- 情感|心理测试:和男神约会,你会穿哪款仙女裙?测你们适合做恋人还是朋友
- 健身|健身的几个注意事项,如果不知道,等于白练了
- 术后|整形术前后有什么心理变化?看这一篇就够了!
- 诸葛亮|如果诸葛亮不北伐,而是选择休养生息,蜀国的未来会怎样?
- 李中莹|如何培养出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别让孩子的内心铺满隐秘的角落
- 第一心理|心理学家:请远离生活中那些,“伪自律”的成年人,他们注定失败
- 心理测试|心理测试:以下4张背影,哪个最让你心动,测你将来有没有财运!
- 心理健康|害怕患上老年痴呆症?这7类人群尤其要注意
- 王允|貂蝉那么美,王允为何不占为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