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Tech深科技|马斯克改写人类航天史!SpaceX实现全球首次商业载人发射,刚刚

“GONASA , GOSpaceX!”马斯克带领下的SpaceX再度迎来高光时刻 , 正式开启全球商业载人航天的全新时代 , 人类航天史正在被改写!
图|火箭点火升空!
北京时间5月31日凌晨3:23 , SpaceX最新的载人龙飞船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成功发射 , 在全球观众的注视下 , 载着两名宇航员还有一只恐龙玩偶前往国际空间站 。
在今天任务进行前 , 此次发射已经因为天气原因推迟了一次 。 在历史性的载人发射任务面前 , SpaceX和NASA都无比谨慎 。 而在今天的发射前数个小时 , NASA官方依然表示仅有50%的概率能够按时发射 。

DeepTech深科技|马斯克改写人类航天史!SpaceX实现全球首次商业载人发射,刚刚
文章图片
点火升空约2分半后 , 一级火箭分离 。 9分半钟后 , 一级火箭成功降落在海上平台 , 成功实现回收 。 到了第12分钟 , 载人龙飞船按计划与火箭二级分离 , 至此 , 历史性的商业载人任务在发射阶段一切顺利 。

DeepTech深科技|马斯克改写人类航天史!SpaceX实现全球首次商业载人发射,刚刚
文章图片
图|一级火箭成功回收
载人龙飞船在与二级火箭分离之后 , 就是一段依靠自身动力不断调整轨道高度 , 在绕着地球飞的同时 , 不断“追赶”国际空间站的过程 。
相对于很多卫星来说 , 国际空间站轨道高度不高 , 平均约为400公里 , 按照SpaceX的飞行计划 , 龙飞船将在飞行约19个小时后与空间站相会 。 这是一个几乎全自动的过程 。 也只有当飞船与空间站成功对接 , 以及在1-3个月后完好地返回地球 , 此次任务才能算是最终完成 。
向来自信满满、怼天怼地的马斯克在发射前的采访里说“如果成功了 , 那是NASA和SpaceX的功劳 , 如果失败了 , 那就是我的问题 。 ”“火箭发射可能有无数种失败的方式 , 但成功的方式只有一种 。 ”
载人航天可以说是航天领域难度最高的任务 。 如今 , SpaceX正式成为首个掌握载人飞船和发射能力的私营公司 。 要知道 , 在此之前 , 有能力进行载人发射的仅有苏联/俄罗斯、美国和中国 , 这其中无一例外都是以国家力量在推动 。
【DeepTech深科技|马斯克改写人类航天史!SpaceX实现全球首次商业载人发射,刚刚】将人类送出地球 , 在商业航天史上取得这一成就的公司 , 唯SpaceX一家;能改写这一历史的人 , 唯马斯克一人 。

DeepTech深科技|马斯克改写人类航天史!SpaceX实现全球首次商业载人发射,刚刚
文章图片
图|鲍勃·本肯(左)和道格·赫尔利(右)(来源:SpaceX)
执行此次飞行任务的是两名资深宇航员鲍勃·本肯(BobBehnken)、道格·赫尔利(DougHurley) , 两人在过去都是开过航天飞机的人 。 在这个可以装在7人的飞船里 , 显得空间非常宽敞 。

DeepTech深科技|马斯克改写人类航天史!SpaceX实现全球首次商业载人发射,刚刚
文章图片
图|宇航员3号——小恐龙安全带已绑好 , 飞行准备就绪!
跟着飞船上空间站的还不止两个宇航员 , 在一旁的座位上 , 一个小小的恐龙玩偶也有幸参与到了飞行任务中 , 安静地占有了一个宇航员的座位 , 乖乖地绑好了安全带 , 把此次载人飞行妥妥地安排成“载龙飞行” 。
在任务圆满成功的情况下 , SpaceX载人龙飞船将在下一次飞行任务中将4个宇航员送上空间站 。
视频|载人发射完整演示视频
载人航天:马斯克又引领了一个领域
航天飞机时代落幕之后 , 美国已经近10年没有载人发射能力 。 今天SpaceX的发射将美国重新带回载人发射国家的行列 。
美国的宇航员终于可以不用坐着俄罗斯的飞船上下班了 。
在今天发射前 , NASA放出了此前阿波罗任务、航天飞机的发射视频 , 而SpaceX载人飞船出现在视频结尾 , 意味着接过美国载人航天的大旗 。
视频|在阿波罗计划、航天飞机之后 , SpaceX开启美国载人航天的新时代
2011年7月21日 , 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安全着陆 , 结束了30年美国航天飞机服役的历史 。 此后 , 俄罗斯的联盟号载人飞船成为了空间站的唯一“访客” 。 但这一研制于1960年代的飞船 , 内部空间简陋而狭小 , 载人数量和舒适度都很有限 。

DeepTech深科技|马斯克改写人类航天史!SpaceX实现全球首次商业载人发射,刚刚
文章图片
图|亚特兰蒂斯号降落 , 上演航天飞机绝唱(来源:NASA)
目前 , 中美俄三国都在开发新一代的载人飞船 , 其中大空间、可重复是基本的追求 。 其中 , 中国的新一代载人飞船、SpaceX的载人龙飞船、波音的Starliner最多载人数量都提升到了7位 。 空间大了 , 内部设备也更加现代化了 , 连触摸屏都用上了 。
此次发射也是全球范围内 , 新一代载人飞船首次正式投入使用 , 对宇航员和太空游客来说 , 可以更舒服地来往空间站了 。
除了超大的内部空间 , 龙飞船还有一项颠覆性设计 , 就是抛弃了主流的逃逸塔 , 而是让飞船本身兼具自主逃生的功能 。 这样设计有什么道理呢?这背后 , 寄托着马斯克的重要梦想:可重复 , 可重复 , 可重复 。 分页标题

DeepTech深科技|马斯克改写人类航天史!SpaceX实现全球首次商业载人发射,刚刚
文章图片
图|联盟号内部空间

DeepTech深科技|马斯克改写人类航天史!SpaceX实现全球首次商业载人发射,刚刚
文章图片
图|SpaceX载人龙飞船内部空间

DeepTech深科技|马斯克改写人类航天史!SpaceX实现全球首次商业载人发射,刚刚
文章图片
图|通过触屏完成多数操作 , 这才是属于21世纪的设计

DeepTech深科技|马斯克改写人类航天史!SpaceX实现全球首次商业载人发射,刚刚
文章图片
图|航天飞机内部图 , 宇航员表示熟悉了航天飞机的操作之后 , 甚至有些不适应龙飞船内简洁、现代的设计和控制方式
在过去载人发射任务中 , 各国的火箭均配备了逃逸塔 , 这个尖尖的逃逸塔就像一个小型火箭一样 , 接在火箭的最顶端 。
在发射阶段出现意外时 , 逃逸塔上部的发动机能迅速启动 , 带着宇航员逃离事故现场 , 并最终通过伞降的方式回到地面 。 如果飞船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出现险情 , 飞船就可以利用自身的变轨发动机来撤离 , 因此 , 逃逸塔通常在发射约2分钟左右被抛离 , 以减轻整体重量 。
实际上 , 在人类航天史上 , 逃逸塔被使用的次数屈指可数 , 只有一次真正发挥了作用 。 但在安全至上的诉求下 , 它又是载人航天任务的标配 , 于是 , 不得不在每次发射中都丢掉一个逃逸塔 。
与此同时 , 过去使用的载人飞船 , 包括上面的返回舱、轨道舱都是一次性的 。 于是 , 已经实现火箭重复使用的SpaceX , 又打起了载人飞船的主意 , 如果实现其可重复使用 , 这将大幅降低载人发射的成本 。
视频|飞行终止测试
要实现重复使用 , 载人龙飞船第一步就是舍弃逃逸塔 , 在飞船四周配备了8台SuperDraco发动机 , 实现了“自带逃逸系统” , 在逃逸时可以随时启动 。
其中每台SuperDraco发动机都可产生1万5千磅的推力 。 8台SuperDraco同时点火产生的推力 , 可在1.2秒内将飞船从0加速至100英里/小时 , 最高速度可达到345英里/小时 。

DeepTech深科技|马斯克改写人类航天史!SpaceX实现全球首次商业载人发射,刚刚
文章图片
图|飞行终止测试效果图
与此同时 , 载人龙飞船配备了可更换隔热罩 。 其他飞船在返程进入大气层时 , 必须借助隔热罩摩擦减速和烧蚀降温 , 导致飞船无法重新使用;而载人龙飞船则重新设计了飞船隔热罩 , 实现了模块化更换 , 为飞船重复使用打下基础 。
此外 , 为了降低成本 , 载人龙飞船还通过材料技术上的突破 , 让飞船自己在大气中飞行时具备足够的保护能力 , 摆脱了对整流罩的依赖 。
不过 , 这种追求低成本的大胆设计 , 同样会带来可靠性问题 。
原因是逃逸发动机和推进剂贮箱就安装在宇航员的加压舱周围 , 由于逃逸发动机贴近宇航员座位 , 发动机或是推进剂万一出现异常 , 就可能直接把整个飞船给炸了 。

DeepTech深科技|马斯克改写人类航天史!SpaceX实现全球首次商业载人发射,刚刚
文章图片
图|载人龙飞船
趋于保守的NASA对此方案并未完全信任 , 要求SpaceX以及同样采用了类似方案的波音进行更加严格的测试 。
直到现在 , 虽然飞船已经展现出多次飞行的能力 , 但NASA仍然要求在执行载人任务时 , 飞船必须是崭新的一手货 , 但用过之后的二手飞船可以留着以后给空间站送货 。
那个抽大麻的家伙打败了波音
今日的成功 , 将马斯克和SpaceX在航天领域的影响力推至高点;与此同时 , 这也讲述了一段“干儿子”打败“亲儿子”的励志传奇 。
作为一家私营航天公司 , SpaceX在2003年成立之后 , 就面对着巨头环伺的险恶环境 。 在美国的航天任务中 , 包括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等几个巨头公司都是其中的主力选手 , NASA总能在各种项目中砸下巨资 , 用补贴或者数十亿大订单把这些公司养好 , 保持顶尖技术实力 。 这让他们被称为NASA的“亲儿子” 。

DeepTech深科技|马斯克改写人类航天史!SpaceX实现全球首次商业载人发射,刚刚
文章图片
图|波音和SpaceX载人飞船效果图(来源:NASA)
这些“亲生”公司不只是航天任务的供应商 , 也代表了美国航天技术的上限水平 , 因此就算是烧钱 , NASA也要一直养着 。
当然 , NASA对SpaceX也不差 , 订单不断 , 甚至在SpaceX最危机的时刻 , 还出手挽救了马斯克 。 但总体来讲 , SpaceX获得的支持力度和几个“亲儿子”没法比 。
时间窗口在2010年打开 。
在NASA的规划中 , 除了需要重新发展本国的载人航天能力 , 未来包括空间站在内的近地空间需要逐渐向商业让位 。 空间站和往返空间站的运载火箭由商业公司承接 , NASA则专注在月球、火星等更远的深空探索 。
为此 , NASA在2010年启动了“商业乘员开发”(CCDev)计划 , 资助数家公司开发载人飞船 , SpaceX入围 。 一开始 , SpaceX怎么看都像是个陪跑者 , 而波音则是毫无疑问的种子选手 。
在这项计划的前几年中 , 业界看法空前一致 , 波音不会输 。 而SpaceX则被不少人看作只是马斯克的幼稚幻想 , SpaceX的火箭也被批评为“橡皮筋+密封蜡的成品” , 能不能飞起来都是个问题 。 NASA指望它能扛起载人航天的大旗?这太幼稚了 。 分页标题
然而 , “天真”的马斯克和稚嫩的SpaceX就是在这样的质疑和嘲笑下 , 开始了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 。

DeepTech深科技|马斯克改写人类航天史!SpaceX实现全球首次商业载人发射,刚刚
文章图片
图|NASA向波音拨款超过49亿美元
惯例依然在起作用 , 波音每一次获得NASA的补助和合同金额都远大于SpaceX 。 从计划开始到如今正式载人发射 , NASA在这一计划中撒下近84亿美元 , 超过49亿美元进了波音的口袋;相比之下 , SpaceX获得的资助金额要少得多 , 约31亿美元 。
马斯克也受了刺激 , 在推特上大呼:这太不公平了 。 波音做着和SpaceX一样的事情 , 却拿了更多的钱 。
如今到了交考卷时刻 , 两家的差距还是相当大 , 不过 , SpaceX已经变成领跑者 。
虽然两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延期 , SpaceX在2019年3月就进行了载人飞船的无人首飞 , 奠定了此次正式载人任务的基础 。
根据《华盛顿邮报》的一则报道 , 一位波音高管对SpaceX赢下这场太空竞赛显然不能接受 , “这个抽大麻的家伙怎么能打败我们?”(2018年9月 , 马斯克曾在一档电台节目上直播抽大麻 。 )

DeepTech深科技|马斯克改写人类航天史!SpaceX实现全球首次商业载人发射,刚刚
文章图片
相比之下 , “亲儿子”波音载人飞船的表现就让NASA有点尴尬了 , 2019年底 , 波音经过数次推迟终于把新的载人飞船Starliner放到了发射架上 , 开始首次无人测试飞行 。
但这酝酿快十年的飞船 , 第一发居然就打“飞”了 。 运载火箭将飞船送上预定高度后船箭正常分离 。 但Starliner飞船在后续利用自身发动机点火的过程中出现意外 , 没能进入预定轨道 。

DeepTech深科技|马斯克改写人类航天史!SpaceX实现全球首次商业载人发射,刚刚
文章图片
图|波音和SpaceX载人飞船对比
进度慢就算了 , 波音还很贵 。
从一份美方报告可知:SpaceX载人龙飞船的报价为每个座位5500万美元 。 那波音呢?船票每人9000万美元 , 比SpaceX贵了60%以上 。 甚至 , 这比俄罗斯近年来每人8000多万美元的报价还贵 。

DeepTech深科技|马斯克改写人类航天史!SpaceX实现全球首次商业载人发射,刚刚
文章图片
图|联盟号上座位的单价(来源:NASAOfficeofInspectorGeneral)
原本商业航天应该是通过商业运营的方式 , 最终达到降低成本、价格的效果 , 而波音看起来做的很差 。
当初 , NASA为了增加竞争的趣味性和象征意义 , 宣布第一个将宇航员送上国际空间站的公司 , 将会得到一份珍贵大礼——一面美国国旗 。 这可是最后一次航天飞机任务中留下来的 , 极具纪念价值 。
显然 , 这面旗帜已是马斯克的囊中之物 。
NASA经验和硅谷思维的碰撞
载人航天可以说是航天领域的“圣杯” 。 此前从来没有一个商业航天公司具备载人飞行能力 , 直到马斯克的出现 。 但要NASA放心地将宇航员交给私营公司 , 绝非易事 。
在大约15年前 , NASA开始尝试让商业航天公司开发能够往返国际空间站、执行运输任务的飞船 。
时任NASA局长迈克·格里芬提出用5亿美元作为种子资金 , 资助企业开发私人制造的航天器 。 那时还是航天飞机时代 , 平均每次发射的成本都超过5亿美元 。 所以拿出这笔钱资助包括SpaceX在内的私营企业 , 这是NASA下的一个小赌注 , 也是一个起点 。

DeepTech深科技|马斯克改写人类航天史!SpaceX实现全球首次商业载人发射,刚刚
文章图片
当时 , NASA这种国字号机构很难真正相信商业航天公司 。 尤其SpaceX从2006年起 , 连续3年火箭发射全部以失败告终 。 而马斯克的形象 , 也不过是一个自大且易怒的企业家 , 这让不少人心存疑虑 。
NASA是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 , 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 , 他们凭借资金和航天经验 , 可以告诉承包商应该如何做事 。 相比之下 , SpaceX拥有更接近于硅谷的思维模式 , 较少受到历史包袱和过时经验的束缚 。
这其中有一个很鲜明的例子 。 多年前 , NASA的传奇飞控指挥官吉恩克·兰兹(GeneKranz)把他的回忆录定名为《失败不是一个选项》(“FailureIsNotanOption”) , 以纪念从水星计划到阿波罗计划期间他在任务控制中心的日子 。 更重要的是 , 在“FailureIsNotanOption”这种思维方式指引下 , 他和团队还成功地把阿波罗13号带回了家 。 这种思维在航天界近乎信仰 。
然而 , 作为混迹硅谷多年的连续创业者 , 马斯克却对这种思维方式嗤之以鼻 , 早在2005年与NASA签订第一份合同之前 , 他就明确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精神的蔑视:“这是一种愚蠢的想法 , 认为NASA不会选择失败 。 在我看来 , 失败就是一种选择 , 如果没有失败 , 就说明你的创新不够 。 ”
随着SpaceX和特斯拉近年来发展迅猛 , 马斯克的这句话也广为流传 。

DeepTech深科技|马斯克改写人类航天史!SpaceX实现全球首次商业载人发射,刚刚
文章图片
好在SpaceX的成绩单也足够优秀 , 马斯克才没有成为笑柄 。 最关键的莫过于猎鹰9火箭的横空出世 , 直接改变了航天游戏的玩法 。 除了到目前依旧是全球唯一实现了重复使用的火箭 , 猎鹰9也是全球范围内可靠性最好的火箭之一 。 加上今天的载人发射 , 猎鹰9这款火箭已经执行了85次飞行任务 , 只有两次失败 , 其中一次是在地面上发生爆炸 。 在最近3年多时间里 , 猎鹰9已经60次发射全部成功 。 分页标题
不过 , 面对性命攸关的载人航天来说 , “FailureIsNotanOption”的精神依然值得重新回味 , 毕竟NASA的主要目标是让它的宇航员安全地进出国际空间站 。
实际上 , 随着NASA和SpaceX在商业载人方面的合作 , 双方的文化碰撞并融合在一起 。
在双方磨合的过程中 , NASA能够为SpaceX做的事情之一 , 就是把它的一些操作经验 , 以及对安全的重视带到开发商业载人飞船的过程中 。 而SpaceX对此也颇为接受 。

DeepTech深科技|马斯克改写人类航天史!SpaceX实现全球首次商业载人发射,刚刚
文章图片
图|猎鹰9火箭印上经典NASA标志
“他们的督促让我们可以脚踏实地 , ”SpaceX制造和飞行可靠性副总裁汉斯·科尼格斯曼(HansKoenigsmann)说到 , “我们有时会发生有关设计制造方面的冲突 , 然而 , 最终的结果还是将安全作为了首要考虑的事情 。 ”
执行此次飞行任务的两名宇航员道格·赫尔利和鲍勃·贝肯 , 此前甚至会每周都代表NASA前往SpaceX的总部探讨进度 。 在赫尔利看来 , 双方当然有文化的差异和成长的烦恼 , 但令人惊讶的是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这两个组织可能并没有做出改变 , 而是相互适应 , 各个子系统的总体都做的非常成功 。
在这一来一往之间 , 我们也似乎从SpaceX的身上看到了曾经NASA的影子 。 “在某些方面 , SpaceX可能会更类似于NASA在20世纪60年代的做法 , 当时我们正准备登月 , ”赫尔利说 , “当时的NASA要年轻得多 , 员工大多在20多岁 。 而现在SpaceX的员工平均年龄是29岁 , 他们就像20世纪60年代的NASA一样 , 面对太空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 ”
终于 , 年轻的SpaceX再一次翻开了人类航天历史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