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俄罗斯的穆斯林问题
俄罗斯的穆斯林问题
黎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俄罗斯独立以来 , 其少数民族特别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迅速发展壮大 。与此同时 , 俄罗斯族与穆斯林的恩怨纠葛也贯穿着俄整个发展历史 , 其中虽有为数不多的和睦阶段 , 但多数情况下是相互视为“异族”的对立、隔阂、互不信任的时期 , 这给俄国家稳定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
一
伊斯兰教对俄罗斯影响的历史久远 。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产生于阿拉伯半岛 , 公元9~10世纪传到高加索及中亚地区 , 后又传入伏尔加河沿岸和卡马河下游地区 。随着这些地区逐渐被纳入俄罗斯帝国的版图 , 伊斯兰教在俄罗斯地域内的影响不断扩大 , 穆斯林的数量越来越多 。
在沙皇俄国时期 , 沙皇政府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 , 推行民族同化政策 , 强迫信仰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的少数民族改信东正教 。十月革命后 , 苏维埃政府立即宣布“废除任何民族和民族宗教的一切特权和限制” 。1917年12月发布的《告俄罗斯和东方全体穆斯林劳动人民书》强调:“穆斯林的信仰和习惯、民族和文化机关都是自由和不可侵犯的 。”①但总体来看 , 苏联时期对宗教采取的是一种压制、有时甚至是严酷打压的政策 。苏联当局往往把宗教视为封建迷信和反动落后的代表 , 试图用无产阶级革命的意识形态取代人们的宗教信仰 。因此 , 苏联时期东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都陷入了发展最低潮 , 宗教活动几乎陷入停滞 , 宗教人士常常遭到拘捕和迫害 , 教堂的数量也大幅下降 。据统计 , 1917年以前俄境内的清真寺约2.4万座 , 有近5万名阿訇 , 穆斯林小学和经学院1万多所 。但到20世纪80年代 , 苏联的清真寺仅存300个 , 注册的神职人员不到1000人 。②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领导人后,实行新的宗教政策 , 放宽了对宗教的严格限制 , 积极调整政教关系 , 并于1990年10月签署《关于良心自由和宗教组织法》等法令 , 使伊斯兰教等宗教结束了极为艰难的局面 , 并开始在高加索等地区大范围复兴 。1991年 , 伊斯兰教中心在莫斯科成立 , 伊斯兰教经学院在达吉斯坦共和国成立 。③
俄罗斯独立以来 , 执政者汲取苏联在宗教政策方面的教训 , 十分重视宗教的作用 , 并在各个方面予以支持 , 以此团结全社会、稳定社会局势 。然而 , 俄政府虽然强调实行政教分离政策、各种宗教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但在实际操作中明显倾向东正教 , 从而使东正教在俄重新获得了特殊地位 , 引起其他宗教团体及信徒的不满 。
【伊斯兰教:俄罗斯的穆斯林问题】但即便在此不平等环境下 , 俄境内的伊斯兰教仍然得到了迅速复兴 , 已经成为仅次于东正教的俄第二大宗教 。综合俄部分官方和半官方的统计来看 , 目前俄境内穆斯林人口有1800万~2000万 , 约占俄总人口的12% 。北高加索、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穆斯林集中居住的地区 。此外 , 在俄各联邦主体中几乎都散居着穆斯林 , 就连最偏远的勘察加半岛也生活着3万多穆斯林(见表1) 。④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主要有达吉斯坦、印古什、车臣、鞑靼、卡巴尔达—巴尔卡尔、阿迪格、巴什基尔、卡拉恰伊、切尔克斯 , 以及散居在俄境内的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吉尔吉斯族、塔吉克族、土库曼族等40多个民族 。
表1 俄部分联邦主体穆斯林人口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Shireen T Hunter,Islam in Russia(The Politics of Identity and Security) , M.E.Shapre,2004,pp.48~49.
其中 , 北高加索地区是俄最大的穆斯林聚集区 , 该地区大多数民族都是虔诚的穆斯林 , 截至1999年1月1日 , 北高加索地区的穆斯林居民约为400万人 , 是俄罗斯穆斯林总数的1/5(见表2) 。①车臣等北高加索人属于操突厥语的民族 , 有着信仰伊斯兰教的悠久传统 , 主要信奉逊尼派伊斯兰教 。②大约公元9世纪 , 伊斯兰教传入了车臣所在的北高加索地区 , 至今已有近1300年的历史 。分页标题
表2 北高加索各共和国穆斯林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Малашенко А.Исламские ориентиры Северного Кавказа/Моск.Центр Карнеги.-М.:Гендальф,2001.C7.
二
北高地区居民主要以穆斯林为主 , 特别是在达吉斯坦和车臣共和国 , 穆斯林占人口的绝对多数 , 这为伊斯兰教的传播、兴盛和扩大社会影响提供了沃土 。在俄罗斯独立初期 , 政府采取激进的经济改革措施 , 导致国家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 , 而北高加索地区的穆斯林聚居区原本就是经济发展滞后地带 , 因此其社会经济状况更加恶化 。在此背景下 , 一些伊斯兰教极端主义派别和势力乘虚而入 , 且影响日益增强 。也正是在此时 , 车臣共和国狂热地追求独立 , 试图建立伊斯兰国家 , 车臣当局亟需统一意识形态 , 因此与极端伊斯兰教派一拍即合 。时任“车臣总统”杜达耶夫的意识形态专家 , 如乌杜戈夫、杨达尔比耶夫等人希望瓦哈比派能发挥凝聚车臣民心、统一思想的功能 , 从而导致这一极端教派在车臣等北高地区迅速发展壮大 , 并“绑架”了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 , 给其贴上“恐怖”标签 。
近年来 , 车臣分裂势力以伊斯兰教为幌子、以恐怖为手段 , 大肆从事分裂活动 , 使分离运动演变为两场流血战争 。不仅如此 , 车臣分裂势力还利用北高加索地区居民中浓厚的伊斯兰情结 , 蛊惑周边地区的穆斯林群众投入到“消灭和驱除异教徒”的“圣战”中 , 企图将整个北高加索地区伊斯兰化 。同时 , 车臣分离势力与中东、中亚、南亚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派别组织联系密切 , 仅在1999年就得到了其约5000万美元的各种援助;先后得到本·拉丹提供的至少2500万美元的资助;两次车臣战争期间 , 有数千名俄境外的伊斯兰极端分子奔赴车臣 , 与俄军作战 。①而且 , 俄境内外伊斯兰势力相互勾结 , 多次扬言要在北高加索地区建立统一的伊斯兰国家 。
第二次车臣战争中 , 车臣非法武装的主力军被消灭 , 但其残余并未放下武器 , 而是以北高加索地区为核心展开令俄当局防不胜防的恐怖袭击活动 , 使北高地区成为俄最不稳定的因素 , 恐怖分子甚至多次在莫斯科实施恐怖袭击 , 给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威胁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透露 , 目前北高加索地区仍有近千名残匪负隅顽抗 。据统计 , 2009年俄境内共发生786起恐怖活动 , 牺牲和受伤的护法人员及公民达1263人 。②2010年俄发生近千起恐怖、极端主义袭击事件 , 恐怖活动明显反弹 。③2011年仅上半年俄就遭遇169次恐袭活动 , 其中110起发生在达吉斯坦共和国境内 , 有95名执法人员牺牲 , 超过200人受伤 。④2012年和2013年 , 俄境内均发生了600多起恐怖主义性质案件 , 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而且 , 极端组织为了扩大影响 , 挑衅普京当局 , 除了在本地区及周边实施恐袭活动外 , 还把莫斯科当作重点袭击目标 , 实施了莫斯科“剧院人质事件”、“机场爆炸案”、“地铁爆炸案”等等 , 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 而且严重损害了俄政府威望 , 令俄民众对自身安全感到担忧 , 对政府反恐能力提出质疑 。近期 , 在俄政府的强力打击下 , 恐袭数量有所下降 , 但恐怖分子的行动依然活跃 。
三
针对境内近年来宗教极端主义泛滥、暴恐活动猖獗 , 俄政府采用了“软硬”两手的措施 , 对极端势力严打与分化并举 , 对穆斯林民众团结与防范兼施 , 同时规范主流媒体有关伊斯兰教的报道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宗教对立 , 为争取绝大多数穆斯林民众支持政府方针 , 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首先 , 对极端势力严打与分化并举 。为了打击“三股势力” , 俄政府顶住内外重压 , 两次发动车臣战争 , 以血的代价维护国家统一 。对车臣匪首 , 或定点清除、或海外“斩首” , 毫不手软 。同时 , 俄政府为避免赋予分裂武装民族宗教属性 , 将其定性为恐怖组织 。普京称之为“既无民族属性、也无宗教信仰”的国际恐怖组织 。针对北高加索地区猖獗的恐怖活动 , 普京在接见俄罗斯穆夫提理事会主席盖努特金时重申 , 恐怖分子甚至在开斋节制造血案 , 表明他们与伊斯兰教毫无关系 , 政府将与穆斯林民众携手严惩恐怖分子 。此外 , 俄政府还努力争取盲从青年 。2003年以来 , 俄当局多次呼吁武装分子缴械 , 并通过对降者不追究的法律 , 促使大批极端分子投降 , 仅2006年投降的极端分子就达300多人 。⑤分页标题
其次 , 对穆斯林民众团结与防范兼施 。一方面 , 努力消除极端势力根源 。俄政府认识到 , 贫穷和腐败是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 , 只有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 才能从根本上消灭极端和恐怖主义 。近年来 , 俄政府大力推动车臣重建 , 仅2009年就为此拨款260多亿卢布(约8.4亿美元) 。⑥2010年10月俄批准《2025年前北高加索联邦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 规划到2025年北高地区人均产值提高1.7倍 , 地方财政预算增加3倍 , 居民收入增加1.5倍 , 失业率从目前的16%降至5%等 。①另一方面 , 整顿媒体有关伊斯兰教的报道 。俄独立初期放松了对媒体的管制 , 许多媒体恶意诋毁伊斯兰教 , 挑起宗教矛盾 。普京上台后大力整顿新闻媒体 , 由国家掌控70%的电子传媒、20%的全俄及80%的地方报刊传媒 , 规范媒体有关宗教问题的报道 , 使倡导宗教对话、促进不同信众团结的内容成为主流 。②同时 , 还聘请部分神职人员协助政府监督媒体的相关报道 。2007年3月 , 由宗教人士、采访人员和律师组成的跨宗教委员会开始协助政府审查和规范有关宗教的报道 。③此外 , 俄罗斯政府严格限制并监控伊斯兰团体参政 。俄境内伊斯兰团体一度很活跃 , 如俄罗斯伊斯兰复兴党、俄罗斯文化中心和俄罗斯穆斯林联盟等 , 参与各类选举并谋求建立“穆斯林党团” 。普京执政后 , 严格限制伊斯兰团体参政:2001年6月俄《政党法》明确禁止以民族、种族和宗教特征建党;④2004年《政党法修正案》在党员人数、地区分支机构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 进一步限制伊斯兰团体参政;⑤利用20世纪90年代颁布的《宗教信仰自由法》、《信仰自由与宗教组织法》 , 以及2006年通过的《非政府组织法》等监控此类组织活动;⑥限制外籍穆斯林定居 , 不允许外国穆斯林移民合法化 , 以遏制穆斯林人口过快增长 , 如2006年底俄当局推出限制外国人从事零售业的《移民法修正案》 , ⑦致使众多经商的外籍穆斯林失业回国 。
第三 , 注重做好穆斯林精英的工作 。第二次车臣战争前 , 一些伊斯兰教人士发表极端言论 , 对穆斯林影响很大 。俄政府高度关注并分别对伊斯兰教领导人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 , 使神职人员的言行很快转向 。战后 , 普京多次接见伊斯兰高级神职人员 , 强调俄是穆斯林大国 , 穆斯林应在国家事务中发挥作用 , 特别要在车臣等重大问题上征求穆斯林意见 , 发挥其治理车臣的积极性 。而穆斯林神职人员也响应政府号召 , 呼吁车臣人参加选举、募集重建资金 , 并承担起教育青少年的工作 , 为车臣稳定作出贡献 。2004年5月 , 俄三大穆斯林宗教管理委员会——中央穆斯林宗教管委会、穆夫提理事会和北高加索穆斯林协调中心的领导人建立反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联盟委员会 , 协助政府打击极端主义 。2010年9月9日北奥塞梯遭遇恐怖袭击后 , 穆夫提理事会主席盖努特金指出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是伊斯兰教和全社会的公敌 , 并向普京郑重承诺 , 伊斯兰教神职人员及信众将协助政府严打恐怖主义 。⑧
第四 , 发挥国家宗教管理机构与宗教团体的特殊作用 。为加强对宗教团体的管控 , 自1995年以来 , 俄先后设立专门处理宗教问题的机构 , 如总统办公厅的宗教组织关系委员会、国家杜马的社会和宗教组织事务委员会、联邦政府的宗教组织问题委员会 。这些机构的总体任务是建立宗教间对话机制 , 协调矛盾 , 解决棘手问题 。其重点工作是:向主管机关提交宗教形势分析报告并提出对策;分析与宗教有关的法律法规;研究促进宗教间对话、信众相互宽容和尊重的方法;总结外国处置宗教问题的法律和经验等 。其职权范围是:有权征询和获取其他联邦机构、各联邦主体和科研机构的相关信息;根据规定使用总统办公厅、杜马和政府的信息库;有权从社会和宗教团体处获取必要信息;可使用国家的通讯联络系统;吸引学术机构、专家学者参与宗教管理机构的工作 。俄三大宗教管理机构自成立以来 , 多次举行由宗教人士、学者和政府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 , 商讨涉教问题 , 尤为关注东正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 , 积极引导宗教团体和谐相处 , 为推动两大宗教对话做了大量工作 。①在俄宗教管理机构的号召下 , 东正教与伊斯兰教表现出合作姿态 , 双方关系日益缓和 。分页标题
高潮摸了摸自己的包 , 心里说 , 吴限的手机在这里呢 , 老子是双枪 。干这个摆不到桌面上的勾当 , 不能像狡猾的兔子一样有仨窝 , 也总得准备俩吧?
四
尽管俄当局的努力收到了一定效果 , 俄境内基本保持安全与稳定 , 但总体看 , 其穆斯林聚居区极端化、种族冲突频发、恐怖活动蔓延的趋势凸显 。可以说 , 俄当局若想彻底根除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并非易事 , 其反恐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
一方面 , 当前穆斯林聚居区普遍呈现极端化趋势 。据估计 , 到2030年俄穆斯林人口数量将达到3000万人 。②苏联解体后只有北高加索地区陷入混乱 , 而近来国内形势却普遍趋于复杂化 。首先是北高加索穆斯林“外溢”加剧了族群冲突 。车臣战争以来 , 为躲避战乱 , 约有300万~400万民众从北高加索地区迁出 , 涌入大城市和周边地区 。这些流民良莠不齐 , 给煽动民族情绪的极端势力以可乘之机 , 稍有不慎就可能演化成族群冲突 , 近年发生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城市的族群冲突多与此有关 。
俄境内第二大穆斯林聚居区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地区也呈现出极端化趋势 。历史上 , 该地区曾是泛突厥运动的重要发源地和实验场 。前些年该地区局势较为稳定 , 穆斯林和东正教徒关系融洽 , 在一些大城市通婚率甚至达30% 。但近年来 , 伊斯兰教法对日常生活加紧渗透 , 甚至出现将伊斯兰教法引入联邦主体宪法的叫嚣 。更有甚者 , 鞑靼斯坦民族主义流派与伊斯兰主义流派合流 , 导致近年该地区暴恐事件频发 。2012年7月 , 反极端主义斗士、鞑靼斯坦穆夫提法伊佐夫遇刺 。③2013年10月 , 俄警方在基洛夫州打掉一个试图袭击当地化学武器仓库、以制造重大恐怖袭击的伊斯兰极端团伙 。④
另一方面 , 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社会经济根源未得到有效治理 。首先 , 北高加索与其他地区社会发展不平衡现象并未得到彻底缓解 。尽管为促进北高加索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 俄政府专门成立了南部联邦区 , 并制定了《北高加索2025年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 但其投资与实际需要相去甚远 , 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数远低于俄平均水平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 , 达吉斯坦、印古什等北高加索共和国青年人失业加剧 , 为极端思潮泛滥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其次 , 重点地区民族人口比例失衡 , 民族融合度下降 。苏联时期 , 政府鼓励大批俄罗斯族居民迁居北高加索并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和管理工作 , 这些人与当地居民结合 , 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20世纪90年代初 , 有40多万俄罗斯族人生活在车臣境内,但目前只有不到6000人 , 且大部分为16世纪末即移居本地的哥萨克人后裔 。①
此外 , 俄罗斯没有为国内反恐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一是俄与南高加索邻国格鲁吉亚关系长期不睦 。2008年俄格战争后 , 俄虽促使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 , 却导致高加索地区民族宗教矛盾更加复杂化 。格鲁吉亚当局从2010年起积极推行“联合高加索”政策 , 强调“从文化角度讲只有一个共同的高加索” , 向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居民提供免签证服务 , 支持其人权活动者、文化协会、民间组织和商人的活动 , 还建立了一个主要面向北高加索地区居民的俄语电视台 , 播放俄媒体禁播的内容 。二是叙利亚局势揭开北高加索旧时“伤疤” 。19世纪中叶沙俄吞并北高加索后 , 从索契等地大规模驱逐当地最大的切尔克斯族人 。目前 , 在叙利亚有10多万切尔克斯人 , 叙战乱使许多人返回北高加索地区 。另外 , 据俄联邦安全局估计 , 从北高加索地区赴叙利亚参战的俄“圣战者”有300~400名 , 目前已有200多人从叙回国 , 这使俄反恐形势更加复杂化 。②◎
(责任编辑:郭志红)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
- 运输机|白俄罗斯第四次从中国运回防疫物资
- 兵王故事|俄罗斯这次全力支持,美:绝无法接受,印度洋落入一枚核导弹
- 海陆空天视频|成为打赢沙特石油战争的关键,俄罗斯靠给中国出口石油赚疯了
- 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核威慑政策
- 解放网|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核威慑政策
- 政客转移视线!美国政客再次“甩锅”俄罗斯 遭俄媒反讽
- 推荐什么思维?抗议示威愈演愈烈,美国却要求俄罗斯、中国、津巴布韦负责......
- 国际社会乌兹别克斯坦将组织包机从俄罗斯等国撤回滞留公民
- 俄罗斯远东7城将举行阅兵 参阅人数超1.2万人
- 俄国防部:将邀请19国军人参加俄罗斯今年阅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