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让节水成为习惯:普通家庭改掉不良习惯可节水30%左右

水是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 5月10日至16日是第29个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 。 经过近30年的工作积累 , 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已经成为普及节水知识、推广节水科技、增强节水意识的工作平台 , 我国城市节水工作也取得了突出成效 , 缓解了城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 有力保障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
据统计 , 与2000年相比 , 2018年全国城市用水人口增长了103% , 但城市年用水总量基本维持在600亿立方米左右 , 仅占全国用水总量的10%左右 , 支撑了全国60%的人口和70%以上的GDP 。 与此同时 , 城市节水总量逐年增长 , 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持续下降 ,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生活用水量逐年下降 , 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量显著增加 , 城市再生水利用量大幅提升 。
在看到城市节水成效的同时 , 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城市节水面临的挑战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自来水管网不断完善 , 生产生活取水都唾手可得 , 但实则来之不易 。 跟大家的实际感受不同 ,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 还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 , 地区间水资源紧缺和分布不均还在加剧;城市水系统的整体性不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任务依然较重 , 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和再生水利用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不良用水习惯仍然存在 , 浪费水资源现象时有发生 。
可以说 , 城市节水工作意义重大 , 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 。 城市水资源浪费的一大原因是市民对水资源紧缺性的认识还不到位 , 缺乏节水习惯 , 还有的市民觉得个人行为对节水作用有限 。 实际上 , 生活中点滴的用水习惯差异会导致很大的用水量差异 , 据分析 , 普通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习惯 , 就能节水30%左右 。
我国举办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 , 动员广大城市居民共同关注水资源 , 营造全社会的节水氛围 , 树立绿色文明意识、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 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 实现人与水的和谐发展 。 因此 , 在推进城市节水工作过程中 , 一定要注意发挥社区在家庭、单位等整个社会网络中的纽带作用 , 推动节水理念、节水方法、节水窍门进社区 , 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参与 , 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 共同解决群众身边的节约用水突出问题 , 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
在培养市民节水习惯的同时 , 更要让节约用水成为城市的习惯 。 过去我们城市的发展更加注重城市自来水管网的铺设 , 目的是让城市居民和工业生产更好地用上水 , 忽略了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管理 。 要彻底改善城市用水问题 , 必须要从顶层设计入手 , 以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为基础 , 合理确定城市人口、用水、用地规模 , 合理确定开发建设密度和强度 , 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 构建水资源供给、水环境治理、水安全保障相互关联的城市水系统 , 加强城市吸水、蓄水、净水、释水的能力;并建设再生水梯级循环利用系统 , 促进再生水成为城市的第二水源 , 加大雨水、海水淡化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 , 多渠道保障城市水资源可持续供应 。
【节水让节水成为习惯:普通家庭改掉不良习惯可节水30%左右】彻底改善城市用水问题还要完善价格和监督机制 , 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和市场引导作用 。 同时 , 落实城市政府的主体责任 , 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 并加强对用水行为的监督管理 , 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