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林彪一生中最离不开两样东西,少一样就必败
说起林彪 , 应该令很多国人都五味杂陈 , 他的一生功过都有 , 不过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他为我们的解放事业立下的盖世功劳 。
回顾林彪的一生 , 他有两样东西无论如何都无法离开 , 一个是地图 , 一个是黄豆 , 说起林彪与地图还有一个小故事 。
文章图片
在林彪还在黄埔军校读书的时候 , 有一次上战术课 , 老师讲解蒋介石领导的惠州之战 , 让这些学生挨个分析这场战斗能胜利的原因 , 当时蒋介石刚好来到黄埔军校视察 , 看到这幕后便偷偷坐在最后一排听 。
轮到林彪后 , 他怯生生的走上讲台 , 却很熟练的画出了当时惠州之战的地图 , 无论是山川还是河流都十分清楚 , 没有丝毫纰漏 , 便是连蒋介石都露出吃惊的神色 , 赞叹不已 , 可见林彪对地图的痴迷 。
【「林彪」林彪一生中最离不开两样东西,少一样就必败】从古至今 , 无论是哪个用兵如神的将领大都对地图爱不释手 , 林彪能打那么多胜仗 , 其中地图也占据了很大的因素 。
还有一个便是林彪和黄豆的关系 , 林彪周围的人都知道林彪喜欢吃黄豆 , 在早年打仗的时候 , 士兵们吃什么林彪就吃什么从来都不挑食 , 因为常年的指挥作战 , 加上营养不足 , 更是让林彪感染了疾病 。
在1938年 , 他带领部队开辟抗日根据地 , 却被哨兵打伤了两根肋骨 , 由于这次的受伤 , 直接影响到了林彪的中枢神经 , 肠胃也出现问题 , 但凡吃一些油水多的东西便要拉肚子 。
在那段时间里 , 林彪几乎是天天都要拉肚子 , 身体虚弱到站都站不稳 , 更别说是指挥作战了 , 这时一位老乡知道后 , 建议林彪平时吃一点炒黄豆 , 说是可以治疗肠胃;
林彪按照这个方式尝试了一下 , 果然有所缓解 , 从此之后他就养成了吃炒黄豆的习惯 , 哪怕是新中国成立后 , 林彪日常也是衣着简朴 , 黄豆不离手 。
与林彪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 , 林彪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 。 他没有朋友 , 除了谈工作 , 从不聊天 。 1959年林彪出任国防部长后 , 高等军事学院教员李德被选为秘书 , 与林彪朝夕相处五年 。 5年中林彪只吩咐秘书李德请过两次客 , 他自己没有出席 , 而是叫秘书或叶群代为招待 。
父亲葬礼之后 , 林彪吩咐请客感谢医护人员
1962年七千人大会时 , 毛泽东不满意刘少奇的报告 , 而陈云表示他不讲话了 , 毛泽东临时动议林彪“讲一讲” 。 距离讲话日期只有半个月了 , 林彪正紧张准备大会讲话稿 , 1月14日传来噩耗 , 林彪父亲林明卿因脑溢血突然逝世 , 享年85岁 。 林彪立即赶到阜外医院向父亲告别 。
林明卿的丧事由中央组织部主办 , 叶群让秘书李德作为家属代表照应一下 。 墓址在北京西郊福田公墓 , 林彪以林育容的名字为父亲立了墓碑(1974年批林批孔中被砸成四半 , 后重新竖立) 。 送葬后 , 林彪对李德说:“我父亲住院期间 , 阜外医院的大夫护士、看护人员费了不少心血 , 你在三座门服务处订几桌饭招待一下 , 表示我的谢意 。 ”李德照办了 。
文章图片
在林彪心目中 , 父亲林明卿是“严父” , 母亲林陈氏是慈母 。 他18岁报考黄埔军校 , 已经违背了“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 , 而父母因为他的缘故 , 古稀之年背井离乡 , 母亲客死他乡 , 这使林彪把全部情感都给予了父亲 。
林家祖籍福建 , 唐宋时期从福建迁至安徽 , 再迁湖北麻城 , 晚宋时期定居黄冈县林家大湾 。 林明卿和林陈氏都是黄冈人 , 有四男两女 , 老大林庆佛 , 老二林育荣即林彪 , 老三林育菊 , 老四林向荣 , 长女林宝珠 , 次女林小妹(小时送人) 。 林陈氏贤慧敦厚 , 织得一手好布 。 她养了很多鸡鸭 , 留一个鸭蛋给孩子吃 , 也是一分为四 。 母亲的勤俭使林彪从小养成不讲究吃穿的习惯 。分页标题
林明卿是林家大湾公认的先生 , 他粗识文墨 , 靠自学能读报纸 , 书法也小有名气;当过店员 , 在江轮上做过账房先生 , 以后回乡经营布厂 。 林家堂屋挂着孔子圣像和家训:“一等人忠臣孝子 , 二件事读书耕田 。 ”林明卿闯荡江湖 , 深知读书的好处 , 所以家中的男孩女孩全都上学 , 甚至在逃难路上仍让孩子插班读书 。 林彪七岁开始帮家里干活 , 九岁读私塾 , 曾手书浚新学校校训“勤勇朴诚” 。
黄冈地处长江中游的北岸 , 是著名的东坡赤壁所在地 。 林明卿爱读《三国演义》 , 大革命时期应农会邀请 , 曾到汉口三义里贫民工厂当代表 , 为掩护革命做了不少工作 。 大革命失败后 , 他回到林家大湾仍办布厂 。 虽然父亲不同意林彪报考黄埔军校 , 但熟读《三国演义》的林彪在堂兄林育南、林育英的支持下 , 还是考上了黄埔军校 , 一生从军 。
1937年9月 , 林彪指挥平型关大捷 , 蒋介石签发嘉奖电 , 闻名国内外 。 不久林明卿60岁生日 , 黄冈国民党要人专门为他贺寿 , 用国民党湖南省政府官印拼成“寿”字中堂 。 这是林明卿第一次做寿 , 除林彪外儿女们都在 , 场面热闹极了 。 林彪在山西前线给父亲林明卿写了一封信 , 简要介绍了平型关战斗经过 , 表示今后要带领部队消灭更多的日本鬼子 。 林明卿收到信又喜又忧 , 喜自不必说 , 忧的是日本鬼子打到鄂东 , 肯定要报复 。
1938年春日军逼近武汉 , 林明卿携全家(长子媳妇、三儿子夫妇、长女、四个孙子和十名工人)南逃 , 辗转抵达湖南衡阳林湖乡 , 办了一个简易布厂 , 生产棉布运往衡阳销售 。 后来风闻日军又要打过来了 , 林明卿带领全家辗转到了广西 。 到柳州的第三天 , 林陈氏看见路边一位病危的难友 , 好心喂她几口稀饭 , 不幸染上霍乱 , 临死伸出两个指头想见二儿子林彪 。 逃难路上林彪家人曾看过无声电影 , 有林彪指挥打仗的镜头 , 林陈氏百看不厌 。 本来一路吃苦就是投奔老二的 , 却再也见不上了 , 全家人跪在地上哭作一团 , 将林陈氏葬在柳州郊外 , 请人刻了石碑:“抗日将领林彪母亲之墓” 。 解放后 , 林彪姐姐林宝珠曾托林庆佛去柳州寻找母亲的墓地 , 叶群也曾派秘书去柳州郊外找过 , 都没找到 。
跟随林明卿逃难的林彪侄儿林从旭在1973年回忆:“祖母(林陈氏)、伯母安葬后 , 我们步行逃难 。 老人小孩走不动 , 一天只能行走20里 。 我们一家日晒夜露 , 夜晚只能睡在公路旁的露天地下 。 有时 , 夜晚也要行走 。 在途中 , 我们看到很多老百姓的房屋被日本人烧了 , 到处是死尸 。 有的尸体腐烂了 , 没有人掩埋 , 臭得难闻 。 我的祖父(林明卿)、父亲看到这些惨状 , 口里不停地骂日本人 。 祖父还咬着牙说:‘宁作太平犬 , 莫作乱离人 , 育容(指林彪) , 你现在在哪里?你要带兵把这些灭绝人性的强盗斩尽杀绝啦!’”
文章图片
1943年冬 , 逃难到贵州的林明卿觉得实在没有活路了 。 现在不是国共合作吗?林彪是赫赫有名的抗战将领 , 总会救全家老小的 , 就让三儿子林育菊到独山县城给林彪拍了个电报:“敌伪侵袭 , 故土沦陷 , 家人逃难在黔 , 母病逝 , 亟盼援救 , 父 。 ”
林明卿根本不知道 , 林彪1938年3月2日在山西身负重伤 , 1939年初赴苏联治伤 , 1942年2月才返回延安 。 回到延安的林彪听说家人逃难 , 曾托人四处打听 。 突然接到父亲电报 , 林彪心急如焚 , 他在延安自产草纸上写了几句诗:“严父来电急 , 呼救难途中 , 慈母死荒郊 , 他人无消息 。 ”朱德看过后说:“太让人感伤了 。 ”毛泽东得知 , 让周恩来办理 。 周恩来批示:“此事交刘少文(中共南方局交通处处长)办理 。 ”刘少文请冯玉祥夫人李德全帮忙 。 李德全负责国民党救济总署的红十字会 , 专门安置难民 , 她派人在独山找了好多天 , 总算找到了 。分页标题
林明卿在重庆度过了1944年的春节 , 6月坐卡车去延安 , 路上走了两三天 。 林彪和叶群骑马从王家坪出发 , 赶了一二十里路 , 早早在延安交际处门口等候 。 车队一停 , 穿灰军装背草帽的林彪眼睛就红了 , 迎上去把父亲林明卿搀扶下车 , 又搀扶他到交际处的餐厅 。 此时父子已有16年未见面了 , 听父亲林明卿讲一路的艰辛 , 母亲的死 , 林彪哗哗地流眼泪 , 林明卿也老泪纵横 。
毛泽东、朱德、康克清、邓颖超等先后来看望林明卿 。 朱德专门下令林明卿吃特灶 , 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 那时毛泽东才吃小灶 , 特灶就是延安的最高礼遇了 。
林彪父子相聚也就一年多 ,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 , 林彪奉命奔赴东北 , 林明卿及林彪姐姐林宝珠等留在延安 。 1947年他随党中央撤出延安 , 辗转到了西柏坡 。 北平和平解放后 , 叶群托罗荣桓把林明卿等带进北平 。 中央组织部安排林明卿住在安定门内北吉祥胡同8号 , 这是中央组织部招待所的四合院 。 因林彪小弟弟林向荣在太原战役牺牲 , 林明卿享受烈士家属待遇 , 每月领取生活费 。
1947年9月25日 , 因为惦记远在东北作战的林彪 , 也怕林彪担心自己 , 林明卿让长孙林从吉给林彪写封信 , 报个平安 。 如果不是刊登在1947年10月2日《人民日报》第四版上 , 这封信也许就遗失了 。
- |林彪出逃后,查抄其两个住所竟然有惊人发现
- |兵马俑中最神奇的一张脸,科学家也无法给出解释 ,已禁止出国展览
- 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陈赓粟裕 他们打起仗谁也不服 唯独很尊敬一人
- |林彪最爱的女人不是叶群,万没想到竟然是她
- 林彪|林彪身边的中央眼线竟是她,到死都不会想到
- 李清照|李清照一生有多惨?丈夫早死她成寡妇,晚年再遇渣男沦为阶下囚
- 指挥|揭秘毛泽东五虎将歼敌数比较:粟裕胜过林彪
- 中国|掌晚清海关的英国人:曾预测中国崛起 一生毁誉参半
- |越战中最惨的不是越南,而是这个国家,至今8000万枚炸弹未爆炸
- 曹操|曹操奸诈一生,临死前终于老实了一回:留下4个字,传诵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