揖礼@浙江衢州两会行“作揖礼”,为何有人“扣帽子”

浙江衢州最近很受关注 。该地两会召开 , 握手礼改为作揖礼 , 也就是拱手礼 。官方场合如此大规模问候 , 想不吸引眼球也难 。所谓树大招风 , 人们对这件事也有不一样的看法 。支持者认为这是延续传统文化 , 反对者认为这是封建文化的象征 。
【揖礼@浙江衢州两会行“作揖礼”,为何有人“扣帽子”】
揖礼@浙江衢州两会行“作揖礼”,为何有人“扣帽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作揖古已有之 , 典籍记载明确 。《说文解字》释“揖”为:“攘也 。从手咠声 。一曰手箸胸曰揖 。”《康熙字典》中又有:“按攘同让 , 增韵 , 逊也 。”作揖表达互相尊重 , 谦和拱让 。
“一是卫生 , 施受双方完全没有身体接触;二是省时 , 一拱手顷刻之间可以一当十乃至当百;三是优美 , 可以抬首挺胸、立身如柱、气宇轩昂、雄姿英发 , 伸出手高悬臂抱拳一合;四是自主 , 任何人想出手就出手 , 想什么时候出手就什么时候出手 , 完全不受对方目光及其眼神的制约 。”这是当代作家韩少功对于作揖礼好处的归纳 。一些学者对此深表赞同 。根据公开报道 , 香港中文大学国学中心主任邓立光曾在《从衢州祭孔看国家的文化发展》一文中写道:文物古迹的修缮以及古代礼仪的恢复 , 都必须贯彻下去 。他对于衢州推广作揖礼 , 感受“非常兴奋 , 必须坚持下去” 。

揖礼@浙江衢州两会行“作揖礼”,为何有人“扣帽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对于衢州两会现场的作揖礼 , 翻阅网上言论 , 以乐见其成为主 。不少官方媒体也予以肯定 。但也有一些人认为 , 这是封建文化的象征 , 是形式主义 , 不要作为创新对待 。
泱泱华夏 , 自然有泱泱之言论 。这毫不奇怪 。实际上 , 在两会之前 , 浙江衢州市教育局发布通知 , 要求把“行作揖礼、使用公筷、谈吐文明”纳入中小学生文明规范 。老师称 , 此举是“疫情下顺势继承传统文化” 。

揖礼@浙江衢州两会行“作揖礼”,为何有人“扣帽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衢州旅游资源丰富 , 有“神奇山水 , 名城衢州”之称 , 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这是是南孔圣地 。南宋时 , 孔子第四十八世孙袭封衍圣公孔端友率族人随高宗南下到达衢州 。宋朝灭亡后 , 元统治者请孔氏后裔回山东 , 衢州孔洙以其先人在衢为由不去山东 , 让爵山东孔氏 , 衢州一族从此定居 。衢州孔庙世称孔氏南宗家庙 。当地鼓励恢复作揖礼 , 不得不说有历史文化作为动力之源 。
作揖礼很有讲究 。如果是男性 , 右拳左掌为吉拜 , 左拳右掌为凶拜 , 女性相反 , 用于不同场合 。在电视剧《琅琊榜》里 , 我们看到过作揖礼 , 姿态优美 , 赏心悦目 。胡歌着传统服装 , 温文儒雅 , 满身书卷气 , 辅以“专业”的表情姿态 , 真是把作揖礼演绎得淋漓尽致 。同样 , 我们也见过影视剧里江湖豪客们的样子 , 行作揖礼蜻蜓点水、干脆利索 , 属于豪放之礼 。

揖礼@浙江衢州两会行“作揖礼”,为何有人“扣帽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揖礼@浙江衢州两会行“作揖礼”,为何有人“扣帽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同为作揖礼 , 小学生做出的动作 , 与当地官员做出的动作 , 感觉可能就不大一样 。从反对者的角度来看 , 反对的不一定是作揖礼 , 也许是不要用得过于宽泛 。对于支持者来说 , 支持的也不一定是作揖礼 , 而是对传统文化的美好期待和想象 。所谓文化 , 往往是约定俗成 , 顺其自然最好 。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