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号科技』拼多多发布农产品上行发展报告,“电商助农,大有可为”
_本文原题:拼多多发布农产品上行发展报告 , “电商助农 , 大有可为”
4月21日 , 在2019年年报正式披露前 , 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发布了“2019年农产品上行发展报告”(下简称“报告”) 。
报告显示 , 2019年 , 拼多多平台农(副)产品成交额达1364亿元 , 较上年同期增长109% , 进一步扩大全网农产品上行领先优势 。 截至2019年底的12个月期间 , 平台农(副)产品年活跃买家数达2.4亿 , 较上年同比增长174% , 复购率超过70% 。
截至2019年底 , 平台国家级贫困县商户的年订单总额达372.6亿元 , 较上年同比增长130% 。 其中 , 注册地址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商家数量达157152家 , 较上年同比增长540%;年订单总额达47.97亿元 , 较上年同比增长413% 。
2019年 , 平台单品销量超10万+的农(副)产品达1500款 , 较上年同比增长近230% 。 依托“拼农货”体系 , 中国农产区在保留区域多样性、个体差异化的基础上 , 实践全新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模式 , 为中国走出一条特色的现代化农业道路提供了新的可能 。
2019年 , 拼多多平台农(副)产品活跃商家数量达58.6万 , 较上年同比增长142% , 直连农业生产者超过1200万 。 拼多多全年额外投入159亿营销资源以及29亿现金补贴 , 帮助农户实现进一步增收 。
本文插图
“让农产品的市场更大些!” ——农产品新消费市场持续旺盛 , 交易与用户规模双双实现翻倍增长 2019年 , 拼多多平台农(副)产品成交额达1364亿元 , 较上年同比增长109% , 进一步扩大全网农产品上行领先优势 。
通过创新的“拼”模式 , 拼多多将时间、空间上极度分散的农产品交易 , 变革、汇聚成为短期内的同质化需求 , 从而突破农产品成熟周期短暂的时间限制和地理销售半径有限的空间限制 , 让互联网的信息流通和规模优势 , 真正覆盖中国农产品上行 , 大幅拓展了农产品消费的市场纵深 。
截至2019年底的12个月期间 , 拼多多平台农(副)产品年活跃买家数达2.4亿 , 较上年同比增长174% , 复购率超过70% 。 其中 , 初级农产品的年活跃买家数达1.6亿 , 较上年同比增长165% , 实现了超高的农产品消费粘性 。
本文插图
▲湖北秭归楚王井村 , 村民刚从树上摘下的新鲜橙子 , 即将通过拼多多平台送达全国各地消费者手中(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基于领先的分布式AI技术 , 拼多多深入归纳、理解平台5.85消费者的显性和潜在需求 , 让优质农产品“主动”找到目标消费者 。 在“货找人”模式的推动下 , 拼多多成功带动2.4亿消费者由即时性农产品消费转变为半计划性消费 , 有效丰富了农产品的消费场景 , 大幅提升了农产品上行的市场容积 。
在多元化消费场景和供需精准匹配的推动下 , “边买边逛”成为农产品消费的典型场景 , 消费者“在线逛果园” , 随时下订单 , 尽享中国各大产区的特色农产品 。
“让消费者吃得更好些!” ——常购用户人均水果消费量达127斤 , 年轻群体订单量占比52% 2019年 , 拼多多农产品常购用户(3次及3次以上)人均水果消费量达127斤 , 接近2倍于国民平均水平 。 依托拼多多“超短链”的实惠价格和稳定品质 ,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实现了“水果自由” 。
报告显示 , 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 , 成为水果最大消耗群体 , 订单量占比接近52% 。 在拼多多的带动下 , 办公室水果文化成为一线城市白领的新风潮 。
本文插图分页标题
▲湖北宜昌 , 拼多多平台新农人商家的现代化加工厂 , 正在对新鲜脐橙进行分拣包装(图片来源:王竞)
居民基本生活保障方面 , 新鲜蔬菜和初级农副产品的销量直线上升 。 2019年 , 平台新鲜蔬菜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50% , 南瓜、番茄、辣椒分列增速前三位 , 同比增速分别达448%、304%、299%;以大米、面粉、杂粮为代表的初级农副产品同比成交额超过398% , 其中 , 干货同比增长超过560% , 大米同比增长超过429% , 杂粮同比增长超过400% 。
随着平台用户活跃度的持续提升 , “一起拼大米”已经成为城市小区邻里间新的社交方式 , 并且升级出了“老乡一起拼家乡特产”的特殊消费形式 。 拼多多年货节期间 , 三亚最大的“东北村”丹州小区门口 , 出现了几十名“老铁” , 排队领取家乡黑土地出产的优质大米 。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 在拼多多的推动下 , 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厨房消费加速升级 。 2019年 , 进口水果、肉禽蛋类等高客单价食材相继进入“百亿补贴”名单 , 澳洲牛排、甘肃黑山羊肉、宁夏滩羊肉等类目中 , 涌现出一批销量超10万+的单品 。
截至2019年底 , 拼多多平台鲜肉及肉类制品订单量、成交额同比增速双双超过370% ,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拼多多一站式购齐食材 , 实现厨房里的“消费升级” 。
“菜篮子”在丰富 , “果篮子”也在丰富 , 在拼多多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支撑下 , 进口水果扎堆漂洋过海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2019年 , 包括智利车厘子、泰国榴莲、墨西哥牛油果、越南青芒等在内的进口水果成交额同比增长达402% , 越来越多的三线及三线以下消费客群 , 将进口水果列为年货必备 。
为确保平台消费者买到最平价优质的进口水果 , 拼多多与包括智利水果出口商协会等在内的众多国际供应链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 在市场拓展、产品保障等环节进行深入合作 , 以产地直发的形式让利平台消费者 。
“让特色农产品爆起来!” ——1500款农产品销量超10万+ , 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2019年 , 随着拼多多农产品体系持续优化 , 各地区特色农产品呈集中爆发态势 。 截至2019年底的12个月期间 , 平台单品销量超10万+的农(副)产品达1500款 , 较上年同比增长近230% 。 “拼”模式于需求侧的爆发力 , 推动一批“超级单品”脱颖而出 。
在“拼农货”体系的支撑下 , 中国分散的农产区和消费群得以实现“云端”对接 , 从而突破传统农产品体系需求侧和供给侧小规模、小市场的限制 , 让“小农户”真正对接“大市场” 。
在这一创新模式推动下 , 中国农产品得以在保留区域多样性、个体差异化的基础上 , 实践全新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路径 , 而非照搬发达国家的农业模式 , 将农业品生产变为工业品 , 通过“千篇一律”实现规模化流通 。 “拼农货”的成功 , 为中国走出一条特色的现代化农业道路提供了新的可能 。
2019年 , 拼多多平台新兴品类、小众品类农产品进一步丰富 , 农产品SKU较上年同比增长47% 。 血橙、人参果、不知火丑柑、丹东草莓等新品类 , 通过拼多多迅速走入千家万户 。 其中 , 来自辽宁产区的丹东草莓订单量同比增长668% , 来自四川产区的不知火丑柑订单量同比增长480% , 来自云南产区的人参果订单量同比增长254% 。
在拼多多的推动下 , 全国东西南北“农货大流通”趋势愈发明显 , 众多此前仅在县域、市域流通的特色农产品 , 成为全国消费者的新宠 。
“让农民收入更多点!” ——投入159亿营销资源、29亿现金补贴 , 让农户有产就有销、多劳能多得截至2019年底 , 中国农业生产者规模接近2亿 , 线下农业产业链主要由2亿小农户、千万小商小贩 , 以及毛坯型批发市场构成 , 形成了一个相对低效能、高损耗、高成本的产业链体系 , 没有环节可以产生超额利润 。分页标题
线上市场方面 , 农产品被动等待搜索、缺乏流量支撑、销量难以持续等问题长期存在 , 导致大规模农产品上行受阻 。
因此 , 如何建立高效率的农产品流通链路 , 不断提升留存链条的价值;如何充分保障产销对接 , 让农户的商品能够有效触达消费者 , 成了农产品上行的两个核心议题 。
拼多多创立之初 , 便提出“平台+新农人+农户”的上行理念 , 将传统农产品流通6至8个环节精简为2至3个环节 , 从而大幅降本增效 , 让消费者买得便宜、农户获得更多收益 。 同时 , 通过“分布式AI+商品流”的技术与商业模式 , 拼多多得以充分整合市场供需 , 让农户有产就有销、多劳能多得 。
通过创新农产品“超短链” , 拼多多有效解决了消费者出高价、生产者不赚钱的难题 , 让中国农业突破土地分散化制约 , 形成了全新的生产要素和价值分配机制 。
基于持续增长的海量需求、极简的产销供应链 , 以及完善的商家服务体系 , 拼多多大幅降低了电商创业的门槛 , 为农户创造了友好的创业土壤 。 截至2019年底 , 拼多多平台农(副)产品活跃商家数量达58.6万 , 较上年同比增长142% 。
为充分保障农户的收益 , 2019年 , 拼多多额外投入159亿营销资源以及29亿现金补贴 , 让农户实现进一步增收 。
本文插图
▲云南文山州丘北县腻脚乡 , 农户冒着小雨将雪莲果种苗栽种下去 。 拼多多正在当地探索“以建档立卡户为主体 , 让农户获得更多收益”
报告显示 , 截至2019年底 , 拼多多平台直连农业生产者超过1200万 , 个体农户店主在其中仅占一小部分 。 为进一步重塑产业链条 , 帮助更多农户实现合理的收入分配 , 2019年4月 , 拼多多正式启动“多多农园”项目 , 致力于“将利益留在农村” 。
“多多农园”通过在国家级贫困县及深度贫困地区 , 引入农产品电商上行通路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 培养新型电商经营主体 , 精准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 , 实现农民—农人—农商的转变 , 从而让提供主要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农户 , 成为全产业链的利益主体 。
2019年4月 , “多多农园”首站落地云南保山 , 792名贫困户成为首批“新农商” 。 截至目前 , “多多农园”已在云南省保山、文山、楚雄、临沧、怒江、曲靖 , 以及新疆喀什等地共落地9个扶贫兴农项目 。
云南文山项目中 , 由“新农商”开设的店铺在拼多多年货节期间售出超过30吨雪莲果 , 贫困户年收入实现翻倍以上增长 。
来自新疆叶城县依提木孔乡托万库奇村的春林农民专业合作社 , 由49名女性建档立卡贫困户组成 , 其在拼多多开设的“绿疆源食品旗舰店” , 上线仅3月订单量便超11万笔 , 总销售核桃220吨 , 总销售额达到352万元 。
本文插图
▲通过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 拼多多精准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 , 实现农民—农人—农商的转变(图片来源:李泽栋)
对于“多多农园”这一创新模式 , 商务部研究院在《2019中国电商兴农发展报告》中指出:“多多农园”项目构建了以贫困档卡户为生产经营主体、以当地特色农产品为对象的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条 , 使当地特色农产品形成了长效稳定的产销通道 , 解决了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销售问题 。
该模式是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并进行成功运作的典型案例 , 标志着电商平台对激活农村产业的发展 ,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积极意义 , 为推动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起到了显著作用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多多农园”项目运作基本机制(图片来源:2019年拼多多农产品上行发展报告)
“让懂互联网的返乡 , 帮搞种植的学互联网” ——累计带动86000余名新农人返乡 , 学习院士在土地上“写论文”人才匮乏是农产品大规模上行的主要制约之一 。 2015年9月 , 拼多多提出“地网”即“平台+新农人”体系 , 通过新市场机制下合理的利益分配 , 引导受过高等教育、了解互联网的新型职业人才返乡创业 。
以新农人为分布式节点 , 拼多多对农产区的产品集聚、分级、加工、包装等生产和流通环节进行梳理整合 , 有效推动区域性农产品上行 。 截至2019年底 , 由平台直接带动的新农人超过86000余名 , 覆盖中国各大主要农产区 。
除“地网”体系外 , 2018年1月 , 拼多多正式提出“人才本地化、产业本地化、利益本地化” 策略 , 通过创立“多多大学” , 结合农村生产者知识结构 , 建立专业性的农产品上行与互联网运营课程 , 有效帮助农村地区培育有独立上行能力的新型农人 。
2019年 , 拼多多持续加大农产品上行科普教育的资金与人力资源投入力度 。 2019年5月 , 拼多多与中国农业大学达成战略合作 , 双方将倾斜资源、优势互补 , 在5年内培养10000名新农商人才 , 有效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 6月1日 , 由“多多大学”和中国农大专家组成的团队 , 在云南文山开设第一堂公开课 , 110名当地农村学员参与该课程 。
2019年 , “多多大学”的线下课程累计课时达1400小时 , 覆盖12个省份共计874名农村学员 。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线上专业课程 , 累计触达49万农业经营者 。
本文插图
▲“多多大学”通过线下课程与农户充分沟通 , 建立专业性的农产品上行与互联网运营课程 。
2019年双十一当天 , 由中国工程院主导、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主讲的澜沧科技扶贫班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云山村正式开班 。 来自全县20个乡镇、年龄从20至50岁不等的60名首批学员 , 在接下来的半年中从零学习电商知识 , 并在拼多多开设属于自己的网络店铺 。 随着拼多多的加入 , 澜沧新农人的农产品将有机会上行至全国 , 完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农产品上行闭环 。
经过2年的发展 , “多多大学”已经总结、完善了一套量体裁衣、行之有效的农产品上行课程 。 2020年 , 拼多多将进一步加大投入 , 帮助农村地区培育更多懂电商、懂市场、懂农业的本土化人才 。
“帮农民‘加班’ , 帮城里人‘种地’” ——推动大规模产业下沉 , 带动农户实现多工种收入 2018年 , 拼多多提出部分产区“去土地化”理念 , 推动有条件的农产区实现产业下沉 , 带动初级农产品加工及其他延伸产业链发展 , 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 。
在拼多多的引导下 , 云南、贵州、广西、海南等省份及省内少数民族自治州 , 诞生了一批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
相关产业链的下沉 , 丰富了当地的轻工业体系 , 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 有效提升了覆盖地区的农户收益 。
本文插图
▲在拼多多的带动下 , 乡村地区包括老人、妇女在内的非技能型人口 , 得以通过多样性的工作获得更多收入(图片来源:李跃)
除产业升级外 , 在拼多多巨大农产品增量市场的带动下 , 覆盖农产区迅速形成了一系列包括封装、仓配运等在内的农业新物流和新产业基础设施 。 尤其在中西部农村地区 , 诞生了一批小、快、灵的“村级”封装、仓储空间 , 使得乡村地区常住人口中包括老人、妇女在内的非技能型人口 , 可以通过多样性的工作方式 , 获得更多收入 。分页标题
农户通过拼多多增加“工种” , 消费者则通过平台“搞副业” 。 2019年 , 拼多多饮食之外的农产品消费大规模崛起 , 包括蔬菜盆栽、花卉盆栽、阳台蔬菜种子在内的植物类产品 , 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260% 。
2019年 , 超过1700万城市消费者通过拼多多购买了植物类产品 , 将家里的阳台变成了植物园 , 让城里人实现了种田梦 。
“扶贫攻坚加把劲 , 贫困县变‘富矿区’” ——“三州三区”农产品增速超4倍 , 832个国家级贫困县销量同比增长130% 2019年 , 拼多多进一步加大扶贫资源投入 , 帮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 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
截至2019年底 , 拼多多平台注册地址为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商家数量达36万家 , 较上年同比增长158%;年订单总额达372.6亿元 , 较上年同比增长130% , 各项数据均领跑大盘 。
本文插图
▲2019年4月 , 拼多多通过“云南丰收节”走进当地国家级贫困县 , 建立长效脱贫机制(图片来源:穆功)
其中 , 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河南省虞城县、河南省柘城县、湖南省平江县、陕西省周至县 , 分列交易总额前五位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河南省郸城县、江西省横峰县、湖北省麻城市、河南省虞城县 , 分列活跃商家数前五位 。
在拼多多“山村直连小区”模式的带动下 , 越来越多的国家级贫困县农产品拥抱近6亿消费人群 , 成为农产品上行领域的“富矿区” 。
国家级贫困县中 , “三区三州”地区从南疆到滇西北跨越六省区 , 辖区内一度多达196个国家级贫困县 , 是全国脱贫攻坚战中的“硬骨头” , 电商脱贫成为此类地区重要的脱贫抓手之一 。
截至2019年底 , 拼多多平台注册地址为“三区三州”地区(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甘肃临夏州、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的商家数量达157152家 , 较上年同比增长540%;年订单总额达47.97亿元 , 较上年同比增长413% 。
除通过消费扶贫建立长效机制外 , 拼多多还通过“多多丰收节”、扶贫助农绿色通道、扶贫专项基金等多种方式 , 全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上行 。
本文插图
▲2019年7月19日 , 拼多多和云南省政府签署助力云南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协议 。 (图片来源:云南发布)
“乐趣再添一小步 , 扶贫再迈一大步” ——“多多果园”日活用户突破6000万 , 虚拟现实结合成互联网企业标配 2018年5月 , 拼多多正式上线创新产品“多多果园” , 探索虚拟、现实相结合的扶贫助农模式 。 通过“多多果园” , 用户可以在虚拟的果园中种下树苗 , 并以社交、互动的方式育果 。 果实成熟后 , 用户将免费收到一份由拼多多寄出的扶贫水果 , 其大多来自四川大凉山、新疆南疆等国家脱贫攻坚重点地区 。
本文插图
▲截至2019年底 , “多多果园”日活用户突破6000万 , 每天超过200万斤扶贫水果(图片来源:2019年拼多多农产品上行
2019年 , 多多果园用户规模持续创新高 , 截至2019年底 , 多多果园的日活跃用户数已经突破6000万大关 。 在多多果园的基础上 , 拼多多相继推出多多牧场、多多农场等创新产品 , 在全互联网行业内掀起一股用户体验与农产品上行紧密结合的新浪潮 。
目前 , 多多果园每天送出的水果超过200万斤 。 通过此类创新产品 , 平台用户在收获快乐的同时 , 自动成为扶贫工作的参与者 , 消费者种下的每一株果树 , 都代表着贫困地区果农有望实现增收 。 产品上线至今 , 平台已激发数亿人次消费者参与扶贫工作 。分页标题
“流通链再短一些 , 科技链再长一些” ——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 , 更要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农业数据平台2017年8月 , 拼多多正式提出“天网”即“农货智能处理系统”构想 。 该系统以“地网”数据信息为支持 , 整合平台覆盖产区包括特色产品、成熟周期、物流条件、仓配设施、加工型产业设施等在内的数据和信息 , 经由系统统筹计算后 , 将各类农产品在成熟期内精准匹配给对应的消费者 。
2018年6月 , 拼多多“天网”系统正式投入使 , 截至2019年底 , “天网”系统已经覆盖中国100%县级行政区域 。
在“天网”“地网”的支撑下 , 拼多多成功将1200万农户的海量供给和5亿消费者的海量需求进行精准匹配 , 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农产品上行的主要通道 。
本文插图
▲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 , 拼多多联合11所高校举办“农业科技创新与丰收中国”论坛(图片来源:论坛主办方)
2019年 , 拼多多进一步提出“两台四网”目标 , 将创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以及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农业数据平台 , 以“市场+科技”为核心 , 探索更契合中国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的完整体系 。
经过4年的发展 , 拼多多归纳、沉淀了丰富的中国农业、农村及农产品信息 , 在“天网”“地网”的基础上 , 拼多多的农产品上行体系将全面覆盖至农产品“物流网”和农业“科技网” , 将技术和大数据传递至农业种植、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物流创新领域 , 作为底层数据服务平台持续提升中国农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
2019年 , 拼多多平台订单量占全国快递包裹总量的比例超过四分之一 , 是中国物流行业最大的增量来源 。 在此基础上 , 拼多多正式提出开发“新物流”技术平台 , 农产品上行专用电子面单是该技术平台的攻坚核心 。 目前 , 拼多多正联合物流生态的合作伙伴 , 对农产品物流与普通包裹进行有效区分 , 重新规划、整合农产品上行的物流资源与节点 , 以进一步解决分散、低效的农产品供应链挑战 。
本文插图
▲消费者下单 , 邮件处理中心即打 , 工人在传送带上即贴 , 邮政的物流车装满即发 。 (图片来源:乔宇)
农业科技方面 , 2019年 , 拼多多一方面加大力度引入先进的生产资料供应商 , 为平台农业生产者提供最具竞争力的农资生产工具;另一方面持续深化与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高校的合作 , 探索新型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
截至2019年底 , 超过160万农业生产者通过拼多多购买了农资农具 , 有效带动个体农户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的升级 。 其中 , 以多功能防渗膜、电动喷雾器、智能赶猪棒等为代表的农资产品 , 订单量同比增速超781% , 交易额同比增速超1145%;以有机肥、环保肥为代表的新型复合肥的成交量同比增长超1397% 。
科技研发和创新方面 , 2019年 , 拼多多以“多多农园”为载体 , 持续探索“互联网+农业科技”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 每一个“多多农园”项目 , 都配备有独立的农业科研团队 。
怒江项目中 , 拼多多联合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的工作站 , 引入适应高山峡谷特性的晚熟沃柑和特色香橼配套种植 , 并首次将滴灌及监测设施等智慧农业技术引入该地区;
保山项目中 , 拼多多联合云南热经所 , 通过试验田筛选最适合该纬度和海拔的高品质咖啡 , 并通过复合生态套种的方式 , 引导农户进行大规模替换种植 , 推动当地咖啡产业实现标准化、品质化作业 。
同时 , 拼多多正致力于通过源头把控和数据传导 , 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化制度 , 解决农产品有产地、无品牌 , 以及农业消费数据与生产数据脱节等行业难题 , 推动中国农业产业实现大规模品牌化 , 帮助农户实现“以需定产” , 有效消除农产品供需的不匹配和不平衡现象 。分页标题
【『搜狐号科技』拼多多发布农产品上行发展报告,“电商助农,大有可为”】 对此 , 拼多多联合创始人孙沁表示:“截至2019年 , 拼多多已经基本实现了‘拼农货’1.0的战略目标 , 随着‘两台四网’架构的深入推进 , 拼多多将进一步发挥平台的市场和技术优势 , 持续扩大中国农产品上行市场规模 , 深入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模式 , 为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 ”
- 科技圈|4299元起iPhone 11跌至谷底价,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真难过
- 科技壹角|须眉便携剃须刀:轻薄如“打火机”,随身携带,时刻保持最佳状态
- 小墨看科技|手机游戏蓝牙耳机哪款好?618游戏蓝牙耳机购买清单
- V叔科技|颜值在线,好音质回归初心!Taylou T19真无线蓝牙耳机体验
- 小虔科技|华为和小米都曾经学习苹果3D面部识别,为啥现在不用了
- 辰宜科技|区块链技术与应用专题分享交流会
- 搜狐新闻|苹果专利显示肌电感应的Apple Watch手环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到手势
- 科技小语|骁龙865直降9000元,三星AMOLED屏+4500mAh+59万分跑分,很超值
- 搜狐新闻|首秀鸿蒙OS+麒麟1000华为mate40,华为mate30价格爆降强弩之末
- |拼多多回港二次上市?官方明确否认“暂无计划”,全力备战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