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陪练市场规模达百亿 王思聪凑热闹每小时收666元

随着电竞产业发展 , 电子竞技陪练师成为官方认可的职业 , 游戏陪练群体也逐步走向台前 。 经过过去几年的资本爆发、平台“百团大战” , 以及淘宝、虎牙、斗鱼的入局 , 游戏陪练正逐步走向平台竞争的新格局 。
“一开始出国时间很多 , 想找别人一起开黑 , 就在比心上找人一起玩 , 后来发现自己也可以接单 , 就慢慢开始了 。 ”比心昵称为“小忧”的一位00后如是向采访人员表示 , 其是来自美国西雅图的游戏陪练 , 刚上大一 , 目前已从一个小白用户变成颇受欢迎的游戏陪练大神 , 最近她也没闲着 , 有空就接单 , 赚零花钱 。
“小忧”今年19岁 , 她告诉采访人员 , 虽然是兼职陪练 , 但她在游戏陪练平台比心陪练上接单的收入 , 已能够覆盖在西雅图的日常开支 。 像“小忧”这样的游戏陪练 , 在比心上 , 有约300万的规模 , 不少是全职陪练 。
比心陪练副总裁杜明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专访时表示 , 作为仍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的成长型市场 , 游戏陪练现阶段市场规模已达百亿左右 , 且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 。
有人花308万元找陪练
“小忧”目前是兼职游戏陪练 , 当被问到是否会将游戏陪练作为全职职业的时候 , 她笑了笑说 , 自己才大一 , 还没想那么长远 。 “能将兴趣爱好用在挣钱上 , 给父母买点礼物 , 就很满足了 。 ”
和“小忧”不同 , 比心昵称为“建刚蛙”则是一位90后 , 其已将自己的职业重心转移到了游戏陪练上 。 在成为一名全职游戏陪练之前 , 她是某省级电视台员工 , 业余时间爱打游戏的她偶然接触到了游戏陪练 , 随后下决心辞掉了外人眼里颇为风光的工作 。
“一开始家人还是很不理解 , 但后来做游戏陪练的收入超过了原来的收入 , 家人也就慢慢接受了 。 ”“建刚蛙”告诉采访人员 , 她现在每个月简单接接单 , 收入轻松过万 。
软萌的“小忧”和利落的“建刚蛙” , 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游戏陪练 。 小忧将普通的爱好转变成能赚钱的兼职 , 顺便解决了移民后的孤独问题;“建刚蛙”则是将游戏陪练作为新的职业生涯起点 。 “建刚蛙”告诉《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 , 很多人认为游戏陪练是青春饭 , 她并不这么认为 , 未来也会在陪练领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
据了解 , 处在金字塔顶端的游戏陪练收入能达到百万元以上 , 不少人月入过万元是常事 。 此前陪练平台捞月狗曾透露 , 平台上游戏陪练月收入最高达到十几万元 。 根据比心公布的《游戏陪练白皮书》 , 平台上已经有接近150万游戏陪练赚到钱 , 其中全职平均月收入7857元 , 兼职平均月收入2929元 。 有意思的是 , 定价最高的游戏陪练大神是IG战队退役选手王思聪(比心昵称:ig.wxz) , 陪练《云顶之弈》收费666元/小时 。
杜明江表示 , 年入百万元的陪练大神 , 收入是相对多元的 , 订单收入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 , 一些颇具潜力和特色的游戏陪练大神 , 有机会通过平台输送到合作的短视频MCN机构 , 扩大影响力 , 从而带来更多附加价值 。
上述白皮书显示 , 超过2/3愿意找游戏陪练的用户是95后 , 也有不少用户消费能力惊人 。 以比心为例 , 2019年度 , 比心陪练平台订单消费金额最高的“金主爸爸”花了308万元找大神陪自己打游戏 。
杜明江表示 , 年轻一代消费观念更开放 , 爆款手游带动游戏用户基数增长 , 两大因素共同推动游戏陪练这一新兴行业的崛起 。 “这些有陪练需求的用户 , 一方面想赢 , 快速获得游戏的胜利感 , 另一方面也是解决陪伴的诉求 , 很多年轻人毕业后 , 很少能和上学时代一样随时和好朋友开黑了 。 ”
在与游戏陪练交流中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无论是90后还是00后 , 无论全职还是兼职 , 他们都将“陪人打游戏”视作一种正常的职业选择 。 从这个维度来看 , 游戏陪练 , 无疑成为Z时代的职业新选择之一 。 分页标题
红杉、启明等资本入局
【游戏陪练市场规模达百亿 王思聪凑热闹每小时收666元】游戏陪练平台 , 是一个专属中国游戏市场的现象 。 2014年以后 , 以鱼泡泡为代表的独立APP出现之前 , 游戏陪练主要存在于一些游戏公会 。 杜明江介绍 , 从资本角度看 , 介入较多的是2017年~2018年 , 是行业第一波爆发期 。
从纵向时间线来看 , 2014年~2015年是游戏陪练平台的“萌芽期” , 当时只有几亿元的市场规模 , 竞争并不激烈 。 2017年 , 有多款相关APP入局 , 被行业人士戏称为“百团大战” 。 当时也有媒体把2018年称为游戏陪练“元年” , 头部平台开始加大投入 , 优化模式 。 此过程中 , 也有平台因为经营理念关系 , 即使拿到资本支持 , 也逐渐掉队 。
在资本对游戏陪练平台趋之若鹜的2018年 , 不少平台拿到了可观的融资 。 比心陪练2018年也宣布了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 , 由IDG领投 。 暴鸡电竞在2017年拿到4500万元A轮融资 , 由红杉中国领投 , 2018年又宣布了1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 由启明创投领投 。 捞月狗在2018年也宣布了2亿元的C轮融资 , 由天图资本领投 。
进入2019年 , 行业从“碎片化”进入“平台化”阶段 , 两极分化的局面比较明显 。 不少垂直平台在拿到融资以后发展不顺利 , 除了头部平台以外 , 其他平台要么销声匿迹 , 要么步履维艰 。
至此 , 资本的战争可以说已经接近尾声 , 这是游戏陪练行业的共识 。 杜明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 , 比心陪练从2018年开始 , 就保持了比较好的规模化盈利状态 , 用户增速也越来越快 , 因此对于资本方面没有强需求 , 管理团队将更多精力放在业务发展层面 。
2018年 , 比心陪练曾经公布 , 平台月流水超过2亿元 。 杜明江并未透露比心目前的营收规模 , 只是向采访人员表示 , 2020年数据方面有明显的上升 。
一位资深行业人士则告诉采访人员 , 对陪练平台来说 , 需要依赖爆款游戏 , 这也是行业的瓶颈之一 。 爆款游戏能够一下打开陪练市场 , 给平台带来新机遇 , 但爆款是不可预料的 。 “从当下的情形看 , 进场的小玩家基本已经没有机会了 , 无论是用户获取难度 , 还是流量成本以及风控等 , 资本不会再向小玩家倾斜 。 ”
游戏陪练平台靠什么赚钱?实际上 , 其商业模式并不复杂 , 简单来说陪练平台是一个撮合交易平台 , 一方面是有需求的用户 , 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技能变现的游戏陪练大神 。 平台在其中抽取佣金 , 一般是按照10%~20%来抽成 。
游戏陪练成巨头战场
资本圈地结束以后 , 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 垂直领域已经分出胜负 , 巨头也看到了游戏陪练的潜力 。 不少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 , 2019年 , 淘宝上线了“淘宝陪练”频道 , 随后触手、虎牙、斗鱼等也推出陪练业务 , 行业竞争进入了巨头相争的阶段 。
对于巨头入局 , 不少头部陪练平台持乐观心态 。 杜明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 , 从目前来看 , 巨头进场以后 , 自身的增长速度依然是向上的 。 目前对流量没什么影响 , 因为市场够大 , 大家还是可以继续做大这件事情 。 巨头进场加速行业进化 , 教育用户会变得简单一些 。
由于自带的陌生人社交属性 , 游戏陪练平台受到质疑 。 一些挣快钱的平台有一些擦边球行为 , 导致不少陪练平台曾遭遇下架风波 , 有些就此消失 。
杜明江回忆到 , 比心陪练刚赞助IG电竞俱乐部的时候 , 不少人对游戏陪练行业的态度是排斥的 。 虽然从游戏陪练的角度看 , 平台为用户和玩家创造了技能变现的可能性 , 但另一方面 , 在大的游戏群体来看 , 仍然存在质疑的声音 。
“至少虎牙、斗鱼、淘宝这些大平台会珍惜自己的品牌 , 来好好做陪练这件事 。 ”上述从业者表示 。
对于未来发展 , 陪练平台一方面在用户的扩张上下功夫 , 另一方面则需在电竞领域深耕 。 比心陪练公布的2020年一季度数据显示 , 游戏陪练大神在过去一个单季 , 新增超过102万人 , 累计注册用户突破3000万 。 杜明江告诉采访人员 , 未来3年~5年希望能够做到2亿的用户规模 。 分页标题
在电竞维度 , 则需加强和俱乐部的合作 。 陪练平台受益于中国电竞的快速发展 , 比如IG在英雄联盟S8夺冠时 , 比心陪练当月LOL订单量翻倍 。 电竞也逐渐得到主流媒体认可 , 这对陪练行业来说 , 也是一个必须抓住的机会 。
以比心陪练为例 , 目前已经赞助了14家电竞俱乐部 。 “希望借助电竞俱乐部的正能量形象 , 实现精准的用户转化 , 同时也让陪练行业越来越主流 。 未来5年 , 我们会持续投入至少1亿~2亿元用于电竞俱乐部赞助合作 , 或电竞赛事的合作 。 ”杜明江表示 。